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我的茶(文化名家话茶缘)
ISBN: 9787515310060
喝茶 鲁迅 某公司又在廉价了,去买了二两好茶叶,每两洋二角 。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 重其事的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 ,颜色也很重浊。 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 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 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的,当我正写着 《吃教》的中途,拉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的滑 过去,像喝着粗茶一样了。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 “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 觉。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 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 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 。所谓“秋思”,其实也是这样的,骚人墨客,会觉得什 么“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风雨阴晴,都给 他一种刺戟,一方面也就是一种“清福”,但在老农,却 只知道每年的此际,就要割稻而已。 于是有人以为这种细腻锐敏的感觉,当然不属于粗人 ,这是上等人的牌号。然而我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 的先声。我们有痛觉,一方面是使我们受苦的,而一方面 也使我们能够自卫。假如没有,则即使背上被人刺了一尖 刀,也将茫无知觉,直到血尽倒地,自己还不明白为什么 倒地。但这痛觉如果细腻锐敏起来呢,则不但衣服上有一 根小刺就觉得,连衣服上的接缝、线结、布毛都要觉得, 倘不穿“无缝天衣”,他便要终日如芒刺在身,活不下去 了。但假装锐敏的,自然不在此例。 感觉的细腻和锐敏,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的, 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 碍,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不久就要收梢。我们试将享清 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 竟是谁活得下去。喝过茶,望着秋天,我于是想:不识好 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 喝茶 梁实秋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 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但是,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 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 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山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 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 尝试过。茶是中国人的饮料,口干解渴,唯茶是尚。茶字 ,形近于荼,声近于桢,来源甚古,流传海外,凡是有中 国人的地方就有茶。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啜名 种,下焉者牛饮茶汤,甚至路边埂畔还有人奉茶。北人早 起,路上相逢,辄问讯“喝茶未?”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 ,乃人生必需品。 孩提时,屋里有一把大茶壶,坐在一个有棉衬垫的藤 箱里,相当保温,要喝茶自己斟。我们用的是绿豆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