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出孩子的天赋

一眼看出孩子的天赋
作者: 王克文//周婷
出版社: 气象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22.30
折扣购买: 一眼看出孩子的天赋
ISBN: 978750295109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天赋从孩子的生活点滴中发现 及时发现孩子的特殊天赋并加以培养与引导,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 的天职。可是,怎样才能找出孩子处于沉睡状态的潜在能力呢?这就需 要父母仔细观察孩子生活、成长的点点滴滴,带着爱与赏识的目光,去 捕捉孩子身上的天赋信号。 案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家 庭里。他小的时候看上去一点也不活泼、聪慧,甚至到两岁半的时 候,还不会说话。家里有人怀疑他智商有缺陷,但他的父亲却注意 到了他身上的一些小细节,并坚信他是个有天赋的孩子,只是还没 有“开窍”。 爱因斯坦最初引起父亲的关注,缘于一只小小的玩具罗盘,那是他 生病时得到的小礼物。这件礼物让总是郁郁寡欢的爱因斯坦变得开朗起 来,他用小手捧着罗盘,观察着里面那根不时轻轻抖动的小针。当他把 罗盘转了一个方向时,发现那根小针却没有随罗盘一起转动,而是坚定 地指向北方。“咦?怎么会这样呢?”爱因斯坦奇怪地叫了起来。他又 把罗盘高高举起来,颠来倒去地转动,可小针的指向始终不变。 爱因斯坦坚信这个“神奇”的罗盘背后肯定隐藏着什么东西,他 像着了魔似的整天抱着这只罗盘,想弄明白事情的真相。最终还是父亲 为他揭开了谜底,告诉他罗盘的指针是因为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而永远 指着北方。有了罗盘,人们无论是在茫茫大海中,还是在茂密的森林 里,都不会迷失方向。 爱因斯坦听得似懂非懂,想让父亲解释什么是“磁场”,可父亲却 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于是爱因斯坦又去找读过大学的雅各布叔叔, 问了一连串的问题,那些奇怪问题甚至把雅各布叔叔都难住了。 这件小事给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发现儿子虽然不爱说话, 但遇到问题总是喜欢钻研,家里买来的小玩意儿,别的孩子看过就放 在一边,爱因斯坦却总是锲而不舍地耐心学习如何使用这些东西。而 且爱因斯坦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还特别专注,他会花上好几个小时 去耐心地用积木搭建一座超过14层高的玩具房屋,其间无论发生什 么事都无法阻止他,这种全神贯注的精神也正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所 必不可少的。 父亲循序渐进地对爱因斯坦的科学天赋进行启蒙和培养,努力满足 他探索事物原委的好奇心,把打开自然科学殿堂大门的第一把钥匙递给 了他。而雅各布叔叔在这方面也给了爱因斯坦很多帮助,经常和他讨论 一些数学问题,点燃了爱因斯坦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就这样,曾经被人认为愚钝不堪的爱因斯坦逐渐成了人们眼中的天 才:11岁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12岁就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 17岁时就因出色的数学和物理学成绩被意大利联邦大学破格录取,26 岁时就在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三个不同领域中取 得了重大突破和历史性成就,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自然科学家和物 理学家。 爱因斯坦身上的种种出众之处,正是他的父亲通过细心观察他在生 活中的点点滴滴而发现的。所以,假如我们想要发现孩子潜在的天赋, 就不要忽视孩子的任何一个极细小的行为,甚至是一些“不规矩”的 表现。比如,孩子喜欢听故事,而且记忆力较强,对讲过一两遍的故事 能够完整复述,这表明他有语言天赋;孩子爱听汽车鸣笛声以及其他有 节奏的声音与乐曲,并且学习新歌曲也毫不费力,这表明他有音乐天 赋;孩子对数字与图形颇感兴趣,喜欢问抽象的问题,表明他有逻辑数 学天赋,在数、理、化等学科方面将会有优势;孩子爱提各种各样的问 题,特别是对天文、地理和自然现象方面的知识感兴趣,表明他有空间 想象天赋,长大后极可能成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佼佼者;孩子能较早地接 受各种运动动作,熟练地运用各种体育器械,表明他有运动协调天赋, 让他从小参加体育训练班可能是最佳的天赋培育方式。 当然,上述这些结论都不可能通过一朝一夕就能得出,必须家长付 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去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有时家长还要特意给孩 子创造独处的机会,以方便观察他们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会倾向于做 些什么、说些什么。另外,家长还需要通过观察孩子与小伙伴玩耍时的 对话和举动来对孩子进行多角度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做个 有心人,不放过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才会有所收获。 P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