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三峡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4.50
折扣购买: 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
ISBN: 9787802238114
培养孩子拥有使命感和责任心 大多数的父母经常对孩子这样讲:“现在生活好了,我们不需要你为家 操 一点心,只要你做个好学生,将来有所作为,我们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其实,父母们的这种观点是一种天方夜谭。不让孩子为家操一点心,实 际上就是剥夺孩子的责任心,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怎么能在将来有所作为呢 ? 生活环境改善了,学校设施更新了,新的教学法,各类课外辅导,父母 的全力支持,这一切能否促进我们的孩子更加发奋读书,更自觉地去要求自 己呢?事情并非如此,而且恰恰相反,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差了,对自己的上 进要求也降低了,而且更主要的是孩子的责任心被丢到脑后了。这里有受电 视和其他一些大众娱乐媒体的传播物质享受的影响,但关键的是环境的改变 使孩子们失去了重心。在以往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家庭的 生活筹划,帮助父母持家守业,照顾兄弟姐妹,知道父母谋生之不易,自己 必须为父母承担一部分责任,尽自己的义务照顾弟妹,省吃俭用为家里减少 生活负担,看见父母为照顾一家生活而辛苦劳作,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希 望有一天能够为父母解忧。这一切都使孩子从小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 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的影响,感到自己的作用,从此产生自豪感和责 任心。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种责任心与自豪感 的内容也会增长、扩大,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庭。但从小家庭中培养出来 的这种感觉,却是增长未来责任感的基础,如果家庭没有这种基础,孩子对 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便不知从何而来。 一个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 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而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并容易为其他一 些物质性的、轻浮的事物所吸引,从而沉溺其中。 今天的新一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便利条件,独生 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加重。虽然我们不断地教育 孩子,自己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盛衰,要为祖国而学,为人类 进步而学,但由于没有用更现实具体的目标与体会来鼓舞、激励他们,这些 长远的目标就显得空洞,缺乏实际意义。因此需要父母与社会教育工作者一 同找出途径与手段,来弥补成长中的孩子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所缺乏的重要一 课,找出对孩子们成长有根本意义的家庭社会因素。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父母同样面临着新的社会环境的挑战,许 多东西是父母所不熟悉、甚至没有见过的。随着社会进步,父母的观念也需 不断调整,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不可能找到现成的答案,要靠父母不断地 探索、研究、借鉴与学习。 在众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中,有许多是针对现代教育环境的根本缺陷而 发,即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提高孩子的责任心与荣誉感。 一个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荣誉感非常有帮助的建议是:无论在家庭和 学校,都要让孩子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所 产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培养他们战胜自己的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信心。 在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轮流担任老师的助手,帮助老师组织各种 活动,以锻炼他们的责任感和能力,孩子们都很愿意参与,并为自己日渐增 长的能力感到自豪。 在家庭中,父母应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与其年龄相当的劳 动任务,例如打扫卫生、负责为花草浇水等等。 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也是培养责任心的一种方式,不但要倾听孩子 的心声、感受,也要同孩子谈些自己的喜怒哀乐,当然内容应是孩子所能接 受的。谈谈建设家庭的计划,在孩子长大一些后,甚至可以与孩子商讨家庭 财政安排。 一般来讲,让父母多与孩子谈一谈自己的小世界,他们是可以理解并遵 照执行的,但要求他们谈自己的内心感受与社会体验,他们就十分犹豫,甚 至拒绝尝试。父母的想法也很简单:“孩子那么小,懂得什么?”因此,很 多 父母对在孩子小的时候的交流及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均未能给予重视,认为孩 子就是孩子,他什么都不懂,等大了以后再说吧。殊不知孩子大了以后就不 听你那一套了,或者不等他长大已经满身毛病,年轻的生命被浸染得千疮百 孔,那才后悔晚矣! 有些父母可能会说:“大人的事我怎么可以同孩子讲,再说我忙得够戗 , 哪里有时间去和孩子闲扯。”其实孩子的理解力是很强的,而且对外界的观 察 力很敏锐,只不过他们的心理活动有时被大人忽略,做父母的常常会听到孩 子的问话:“妈妈怎么啦?怎么不高兴啦?”这是孩子对父母关心的一种表 现, 是父母应当积极鼓励的一种倾向,但父母一般给予的答复是:“没有不高兴 。” 或“大人的事,你不懂。” 而对家里其他的事,如人事往来、花销添置,更与孩子无关,久而久之 , 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就是:“这家里的事与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只要不惹麻烦 ,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可以了。”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从未看到自己对家 庭 有什么可能的帮助,也没感到家长除了管管他的学习、吃住,对他还有什么 其他的要求。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然不会懂得什么是责任。 如果父母能够向孩子多敞开一些交流的大门,向孩子讲一讲成年人的苦 恼,家事的繁琐,工作的困惑,使孩子从小就懂得做父母之不易,生活之艰 辛,使孩子产生为父母分担忧虑的念头,而父母应捕捉住孩子的心愿,对他 们的理解与分忧的愿望表示欣赏,并且为有这样懂事的孩子感到骄傲。聆听 孩子的意见。采纳孩子任何有价值的建议,欣赏孩子任何帮助父母和家庭的 举动,这些都能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和能对家庭有所助益的自豪感。 让孩子对父母的工作经历及家庭的日常事物进行了解与分析,也是使孩 子洞察世事、了解生活的好途径,锻炼他们分析、判断与处理事物的能力, 为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