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作品(珍藏版)/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

余光中作品(珍藏版)/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
作者: 余光中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5.50
折扣购买: 余光中作品(珍藏版)/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
ISBN: 978753545931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登楼赋  汤汤堂堂。汤汤堂堂。当顶的大路标赫赫宣布:“纽约三 英里。”该有一面定音大铜鼓,直径十六英里,透着威胁和恫吓,从渐渐 加紧、加强的快板撞起。汤堂傥汤。汤堂傥汤。大调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主 题。敲打乐的敲打敲打,大纽约的入城式锵锵铿铿,犹未过赫德逊河,四 周的空气,已经震出心脏病来了。一千五百英里的东征,九个州的车尘, 也闯过克利夫兰、匹茨堡、华盛顿、巴铁摩尔,那紧张,那心悸,那种本 世纪高速的神经战,总不像纽约这样凌人。比起来,台北是婴孩,华盛顿 ,是一支轻松的牧歌。纽约就不同,纽约是一只诡谲的蜘蛛,一匹贪婪无 餍的食蚁兽,一盘纠纠缠缠敏感的千肢章鱼。进纽约,有一种向电脑挑战 的意味。夜以继日,八百万人和同一个繁复的电脑斗智,胜的少。败的多 ,总是。  定音鼓的频率在加速,加强,扭紧我们每一条神经。这是本 世纪心跳的节奏,科学制造的新的野蛮。纽约客的心脏是一块铁砧,任一 千种敲打乐器敲打敲打。汤汤堂堂。敲打格希文的节奏敲打浪子的节奏敲 打霍内格雷霆的节奏敲打伯恩斯泰因电子啊电子的节奏。八巷的税道上滚 动几百万只车轮。纽约客,纽约客全患了时间的过敏症。驰近赫德逊河, 车队咬着车队咬着车队的尾巴,机械的兽群争先恐后,抢噬每一块空隙每 一秒钟。谁投下一块空隙,立刻闪出几条饿狼扑上去,霎时间已经没有余 尸。“林肯隧道”的阔大路牌,削顶而来。一时车群秩序大变。北上新英 格兰的靠左,东去纽约的靠右,分成两股滚滚的车流。不久,我的白色道 奇,一星白沫,已经卷进交通的漩涡,循螺形的盘道,潜进赫德逊河底的 大隧道了。一时车队首尾相衔,去车只见车尾红灯,来车射着白晃晃的首 灯。红灯撞击着红灯冲激着浮沉的白灯白灯白灯。洞顶的无罩灯泡灯泡曳 成一条光链子。两壁的方格子嵌瓷图案无始无终地向前延伸复延伸。半分 钟后,闷闷的车声在洞里的闷闷回声,光之运动体的单调的运动,方格子 图案的更单调的重复,开始发生一种催眠的作用。赫德逊河在上面流着, 漂着各种吨位各种国籍的船舶船舶扬着不同的旌旗,但洞中不闻一声潺潺 。汤堂傥汤。定音鼓仍然在撞着,在空中,在陆上,在水面,在水底。我 们似乎在眼镜蛇的腹中梦游。虽然车行速度减为每小时四十英里,狭窄而 单调的隧道中,反有晕眩的感觉。无处飘散,车尾排出的废气染污我们的 肺叶。旋闭车窗,又感到窒息。似乎就要呕吐。迎面轰来的车队中,遇上 一串高大而长的重载卡车,银色的铝车身充天塞地挤过来,首灯炯炯地探 人肺腑,眼看就要撞上,呼啸中,庞伟的三十英尺全长,已经逆你的神经 奔踹过去。  终于,一哩半长的林肯隧道到了尽头,开始倾斜向上。天 光开处,我们蛇信一般吐出来,吐回白昼。大家吁一口气,把车窗重新旋 开。五月的空气拂进来,但里面没有多少春天,闻不到新剪修的草香,听 不到鸟的赞叹。因为两边升起的,是钢筋水泥的断横山脉,金属的悬崖, 玻璃的绝壁。才发现已经进入曼哈吞市区。从四十街转进南北行的第五街 ,才半下午,摩天楼屏成的谷地,阴影已然在加深。车群在断横山麓下滔 滔地流着。满谷车辆。遍岸行人。千幢的建筑物,棋盘格子的玻璃上反映 着对岸建筑物的玻璃反映着更多的冷面建筑。因为这是纽约,陌生的脸孔 拼成的最热闹的荒原。行人道上,肩相摩,踵相接,生理的距离不能再短 ,心理的距离不能再长。联邦的星条旗在绝壁上丛丛绽开。警笛的锐啸代 替了鸣禽。人潮涨涨落落,在大公司的旋转门口吸进复吐出。保险掮客。 商店的售货员。来自欧洲的外交官。来自印度的代表。然后是银发的贵妇 人戴着斜插羽毛的女帽。然后是雌雄不辨的格林尼治村民和衣着不羁的学 生。鬈发厚唇猿视眈眈的黑人。白肤淡发青睐了然的北欧后裔。须眉浓重 的是拉丁移民。尽管如此,纽约仍是最冷漠的荒原,梦游于其上的游牧民 族,谁也不认识谁。如果下一秒钟你忽然死去。你以为有一条街会停下来 ,有一双眼睛会因此流泪?如果下一秒钟你忽然撞车,除了交通失事的统 计表,什么也不会因此改变。  红灯炯炯地瞪住我们,另有一种催眠的 意味。整条街的车全被那眼神震慑住了。刹车声后,是引擎相互呼应的喃 喃,如群猫组成的诵经班。不同种族的淑女绅士淑女,颤颤巍巍,在灯光 变换前簇拥着别人也被别人簇拥着越过大街,把街景烘托得异常国际。绿 灯上时,我们右转,进入交通量较小的横街,找到一家停车库。一个臂刺 青花的大汉,把白色道奇开进地下的车库。我们走回第五街。立刻,人行 道上的潮流将我们卷了进去。于是我们也参加挤人也被挤的行列,推着前 浪,也被后浪所推动。不同的高跟鞋、平底鞋,在波间起伏前进,载着不 同的衣冠和裙裤。因为脸实在是没什么意义的。即使你看完那八百万张脸 ,结果你一张也不会记得。我奇怪,为什么没有一个达利或者恩斯特或者 戴尔服什么的,作这样的一幅画,画满街的空车和衣履在拥挤,其中看不 见一张脸面。因为这毋宁是更为真实。  所以paradox就在这里。你走在 纽约的街上,但是你不知自己在哪里。你走在异国的街上,每一张脸都吸 引着你,但是你一张脸也没有记住。在人口最稠的曼哈顿,你立在十字街 口,说,纽约啊纽约我来了,但纽约的表情毫无变化,没有任何人真正看 见你来了。你踏着纽约的地,呼吸着纽约的空气,对自己说,喏,这是世 界上最贵的地面,最最繁华的尘埃。你感到把一个鼎鼎的大名还原成实体 的那种兴奋和震颤,同时也感到深入膏肓的凄凉。纽约有成千的高架桥、 水桥和陆桥,但没有一座能沟通相隔数英寸的两个寂寞。最寂寞的是灰鸽 子们,在人行道上,在建筑物巨幅的阴影下在五月犹寒的海港中曳尾散步 。现代的建筑物都是兽性的,灰死着钢的脸色好难看。  终于到了三十 四街。昂起头,目光辛苦地企图攀上帝国大厦,又跌了下来。我们推动旋 转玻璃门的铜把手,踏过欧洲大理石砌的光滑地面。一辆将要满载的电梯 尚未闭门,正等我们进去。电梯倏地升空。十几双眼睛仰视门楣上的灯光 。一长串的数字次第亮起。六十……七十……八十……八十六。我们在八 十六层再转一次电梯,直到一零二层。人群挤向四周露天嘹望台。  忽 然,全纽约都匍匐在你下面了。三十六点五万吨钢筋水泥,一千四百七十 二英尺的帝国大厦,将我们举到四分之一英里的空中。第五街在下面。百 老汇在下面。八百万人的市声在下面。不可闻。我们立在二十世纪最敏感 的触须上,二十世纪却留在千英尺下,大纽约的喧嚣在千英尺下,绕着帝 国大厦的脚踝旋转旋转成骚音的漩涡,不能攀印地安纳的石灰石壁上来。 脚踝踩人曼哈顿的心脏地带踩入第五街街面下五十多英尺,但触须的尖端 刺入黄昏的淡霭里,高出一切一切之上。绝对的大寂寞。悬在上面,像一 片云。已是五月初了,从大西洋吹来的风,仍然冷而且烈。大家翻起大衣 的领子。太阳向新泽西的地平渐渐落下,西南方的暮云愈益苍茫,一层深 似一层的迟滞的暗紫色。 P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