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22.80
折扣价: 13.91
折扣购买: 本色中国人(西方视野里的中国)
ISBN: 9787544751148
何天爵(Chester Holbe,1844—1912),美国传教士、外交官,于1869年来中国,在北京负责公理会所办的学校,1871年辞取教会职务,先后任美国驻华使馆翻译、头等参赞、代办等职务。曾协助起草1880年关于华人移居美国的条约,并参与1882年美国和朝鲜签订条约。1885年回国,1895年,出版了《本色中国人》一书,在西方国家影响很大。
近代清政府与西方列强进行交往的外交体系,还 有高效率的海关 制度,都是恭亲王在他的政治生涯初始阶段建立并逐 步完善的。当清 朝帝国内部接连出现动乱——太平天国运动和西北的 陕甘回民起义 时,恭亲王采取果断的军事措施,对其进行了有效的 镇压。接着,在 天津,发生了中国人屠杀外国传教士的惨案。这一事 件很快引起了外 国政府的愤怒。但是,恭亲王立刻出马,用一系列优 惠条件抚平了这 次风波。外国公使想要觐见中国皇帝,恭亲王围绕礼 节这一问题,与 各国代表展开了喋喋不休的争论。然而,当事态的发 展有可能产生严 重的不良后果时,恭亲王又能富有远见地预见到,并 及时做出了让步。 在处理伊犁问题上,恭亲王在与俄国人打交道的过程 中,占尽了上风。 此外,他还想方设法地消除了劳工贸易。之后,法国 人侵占越南,在 处理这一问题上,恭亲王出现闪失,并被当政者赶出 军机处。即便如 此,新上任的执政者依然采取了他制定好的政策。 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恭亲王总是事先将对手放 在假想的对决场 景中加以研究。对他而言,当问题真的出现的时候, 一切为时已晚。 在许多外交事务的处理上,他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其 原因就在于,他 善于预见各种可能的情况,并选择恰当的时候做出一 定的妥协或者让 步。在各种角色的转换中,恭亲王显示出了惊人的速 度。在他身上, 你既可以看到骄横粗鲁的一面,又可以看到谦和文雅 的一面。有时候, 他待人接物显得很有耐心;但在另外的一种场景下, 他却又变得相当 暴躁。立足不同的情况,出于各种需要,他会灵活自 如地运用自身的 特点。 或许,你会认为,恭亲王变来变去的一副副面孔 ,显出他的犹豫 不决。其实,在那不断变换的面孔背后,他正在快速 而又仔细地琢磨、 研究对手。在彻底摊牌之前,他一直在判断对手的情 况,探究对方的 真假与虚实。这时候,你会发现,他很坚定,丝毫没 有要妥协的迹象。 然而,就在最后的时刻来临之际,他的对手决定不惜 一切代价与之争 夺时,刚才那个坚挺不屈的恭亲王瞬间不见了。而站 在对手面前的, 却变成了一个笑容可掬、阿谀逢迎的奕。可以说, 在东方的外交场 上,恭亲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老行家。 在清政府中,恭亲王的才能在周围的一群人里显 得格外突出。作 为一名领导者,他坚定不移地执行防御型保守性的外 交政策。对于清 朝帝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恭亲王比任何人更加清楚 。对于这个庞大 帝国所存在的问题和弱点,他比常人更有深刻的洞察 。到目前为止, 在大清帝国内部,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肩膀上担 负着重大的责任, 深刻而又细致地观察着世事的变迁与发展。在担任总 理衙门大臣的 二十四年当中,他先后辅助了两个皇帝。那两个皇帝 继位的时候,都 还是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同治皇帝,不但女性化倾 向严重,而且生 活奢侈腐化,最后在荒淫无度的生活中死去。 实际上,在恭亲王的从政生涯中,他一直是清政 府内政外交的中 坚力量。有很多内政外交政策,都是他一手苦心经营 并机智地执行的。 可以说,恭亲王是清政府中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 家。最近,这位 多才善变的恭亲王,官复原职,又回到了总理衙门大 臣的位置上。这 对于清政府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内政外交 中,它意味着清 政府将会有很大的收获。 1823年,李鸿章出生在安徽省。那是清朝帝国内 部的一个中部省 份。当时,李鸿章所在的家族在当地并没有什么名气 。后来,李鸿章 的兄弟及其子侄辈们,在官场上飞黄腾达。他们先后 受到清政府的嘉 奖,并被允许顶戴花翎。至此,这个家族在当地才有 了声望和名誉。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鸿章的母亲才倍感荣耀。说起 李鸿章坦荡的政 治仕途,可以追溯到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那 时候,他担任江 苏省巡抚。而在江苏省,太平天国的起义活动,此起 彼伏。一次,五 个姓王的起义军头领向清军投降。在此之前,戈登已 经向那五个人保 证,只要他们放下武器,一定会给他们一条生路的。 然而,李鸿章知 道了这件事后,立即下令将那五个人斩首示众。(编 者按:此处资料 有误,作者所记之事可能为发生在1863年的“苏州杀 降事件”,被杀 者有八人,分别为:郜永宽、汪安钧、周文嘉、伍贵 文、张大洲、汪 有为、范起发、汪怀武。)1871年,李鸿章被清政府 任命为直隶总督。 在这一职位上,李鸿章一直待到他去世时为止。当时 ,整个北京城也 在直隶总督的管辖范围之内,因此,在清廷的督抚中 ,李鸿章拥有最 高的地位。 作为一名直隶总督,李鸿章具有丰富的军事作战 经验。从外在的 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来看,李鸿章可以说是一个地道 的政治家。然而, 与政治家的身份相比,我们情愿说他更像个士兵。在 中国人中,李鸿 章是少有的身材高大者。他说话的时候,声音浑厚且 有些粗鲁。然而 他的性格却很温和,容易让人接近。作为一名典型的 东方官员,在与 外国人的交往中,李鸿章显得有些矜持和自重,并且 处处流露出安宁 祥和的神情。然而,与他相见,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情。任何一个外 国人,如果能经由他的同僚带话,希望与他谋面,那 么像这样的请求, 一般都会得到李鸿章的允许的。 在与那位看似粗鲁的老总督的交往过程中,许多 外国人明白了真 正的彬彬有礼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和行为。有一次,一 位美国人——某 州的前任州长,在总督府里,受到了李鸿章的热情接 待。当他们见面 的时候,老总督和那位州长先生,包括那个在场的翻 译员,彼此相距 不远,差不多是站在一起的。当州长先生离开那里时 ,对他身边的一 位美国朋友这样说道:“谁说那位老总督是个顽固不 化,地道的野蛮 人?他明明是一个很有礼节的人啊!” 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