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5.96
折扣购买: 言路公心:一名政协委员五年(2017-2021)的履职历程
ISBN: 9787520530958
1.传统节日的深情呼唤 ——一份特殊的“提案” 背后的故事: 这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提案,而是2007年我在 博客上发的一篇文章,那天 是端午节,有感于节日氛围 越来越淡,“洋节”却似乎大 行其道。于是呼吁“对传统 节日民俗文化予以培育和保 护,弘扬健康向上的民族意 识。”如今看来,这算是一 篇提案的雏形,虽然行文格 式多有不妥,但初心立意和 诉求已经接近提案,属于关 注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的内 容。令人欣喜的是,2008 年端午节被列为法定节日。 我知道,与这篇文章并没什 么关系,但从那时我就意识 到,关注社会发展与民生福 祉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 义务,因此将文章收录于此 。 这几年,突然兴起过圣 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 洋节”,并且由最初的商家 炒作的商业行为演变成年轻 人推崇的时尚方式。此长彼 消,传统节目氛围却越来越 淡。去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 申遗成功,更是令众多专家 学者们纷纷呼吁要抵制“舶 来之物”,并呼吁对中国传 统民俗文化予以保护和发扬 。但是,反复强调“端午节 起源于中国,有2500多年 的历史,而韩国江陵端午祭 只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什 么意义呢?把圣诞节的狂热 场面归结为“商家炒作”,甚 至怪罪年轻人“对本土文化 冷漠和缺乏责任感”,这是 问题的根本吗?作为传统文 化符号之一的民俗节日陷入 今天的尴尬境地,是有其历 史原因的。新文化运动期间 ,对西式文化过度宽容,用 行政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大 网眼筛除,甚至把农历全部 废除,而中国传统节日多数 与古代历法有关,于是冬至 、立春、清明、惊蛰等仅仅 成了田间地头农人们用来对 照农耕作业的时间点而已; “破四旧”又是对传统习俗的 一次破坏,念祖怀旧、祭祀 都被视为迷信产物予以制止 。于是以“农事”“祈福”“祭 祖”“孝亲”为核心的传统节 日渐渐淡化了;目前法定节 日里只列入了春节,其他民 族节日更是缺少了发展的土 壤,对传统节日的忽视从根 本上凸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 缺失。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知 :不是因为“洋节”的浸染使 传统节日阵地失守;而是传 统节日消沉了,作为传递生 活情感的的“洋节”才红火起 来。所以不必像对待洪水猛 兽似的抵制“洋节”,而应该 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予以培 育和保护,弘扬健康向上的 民族意识。同时,吸收“洋 节”中的积极因子,与民族 节日的精髓结合起来,只要 民族情结在,传统节日民俗 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就有希望 。 据报道已有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反映,将中秋节、 端午节等民俗节日纳入法定 节日,这是尊重民族传统文 化的表现,自上而下的引导 对民俗文化的推动作用自然 是巨大的。确实应该加强民 俗文化教育,增强传统文化 修养,让民族意识融入每个 人的思想深处。既然周杰伦 的《蜗牛》可以被收录到小 学音乐教材中,为什么介绍 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 民俗节日起源、历史沿革、 节庆习俗的文章不能作为施 教文本呢? 当然,传统节日形式还 需要创新与发展。每个民族 节日能传承到今天源于深厚 的文化背景,先祖们赋予了 它太多的历史记忆,但有的 形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只有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 内涵,才能更好地完成民族 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除夕夜 吃饺子,元宵节吃汤圆,端 午节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 饼……我们还需要挖掘更丰 富的节日符号。韩国的江陵 端午祭在世界上影响大是因 为多年来韩国有意识地对其 节日形式做了创造性的发挥 ——持续一个多月的江陵庆 典上有祭祀、游戏、摔跤、 荡秋千、戴面具跳舞以及符 合不同群体需求的比赛。而 我们的端午节除了挂艾蒿、 吃粽子、赛龙舟以外,很少 有让大众广泛关注、热忱参 与的形式,浅表的形式自然 无法承载历史赋予它的丰富 内涵。只有将民族传统与新 时代精神相结合,创造出大 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统文 化才更有生命力,我们除夕 守岁看春晚就是传统节日创 新发展的成功尝试。 将汇集着我们民族文化 的传统节日发展下去,不仅 仅是民俗学家、文化学者的 事情,也是我们每位国人的 事情,对于继承民族文化、 保持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 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毕竟,传统的文化少了 ,民族精神就会萎缩。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