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的生活准则(插图珍藏版)

不生气的生活准则(插图珍藏版)
作者: (美)戴尔·卡耐基|译者:木子
出版社: 工商联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不生气的生活准则(插图珍藏版)
ISBN: 978751580625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最近,在得克萨斯州,我遇上了一个正为某事愤 怒不已的 商人。别人对我说,认识不到15分钟,他就会把全部 事情一丝 不漏地告诉你。果然不出所料,我了解到,令他恼怒 不己的事 发生在11个月以前——他的火气依然大得不得了,甚 至无法不 谈及这件事——他发给34位员工一共一万美元的年终 奖,但 却没有得到任何感谢。“我真是太后悔了,”他十分 尖刻地 说,“早该一毛钱都不给他们的。” 占圣先贤曾经说过:“愤怒的人,心中总是充满 了怨 恨。”这个人的心中就充满了怨恨,对此我深表同情 。他大概 已经有60岁了,根据人寿保险公司的算法,我们平均 可以活到 60岁到80岁之间差距的三分之二多一点,这位先生如 果运气好 的话也许还有十四到十五年的时间,可是他却浪费了 几乎一年 的时间,来埋怨一件早已过去的事情。我实在很同情 他。 他不应该沉浸在怨恨和自怜之中,而应该问问自 己,究竟 为什么没有人感激他?也许他平常支付给员工的薪水 太低,而 让他们承担的工作太多;也许在员工看来,年终奖并 不是一份 礼物,而是他们的劳动所得:也许他平常对人过于苛 刻,不够 亲切,所以没有人敢表示谢意;也许人们觉得他之所 以发年终 奖金,是为了避税。 另一方面,那些员工也许真的很自私、很恶劣、 很没礼 貌。这样或者那样,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真相,但我 却知 道,强生博士曾经说过:“感恩是良好教养的结果, 一般人身 上是看不到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人希望别人对他感恩 ,正是犯 了 般人都犯过的错误,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懂人性。 如果你救人一命,是不是希望他能有所感谢?当 然会。 可是山姆·里搏维兹存任法官之前曾经是一个有名的 刑事 律师,曾经救过78个人的命,使他们不必坐上电椅。 你猜猜 看,其中有多少人会对山姆·里博维兹心存感激之情 ,哪怕是 寄一张圣诞卡?有多少?一点儿不错,一个也没有! 涉及到钱的问题,也就更没有希望了。查尔斯· 舒万博曾 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救了’个挪用银行公 款的出纳 员。那人挪用公款炒股票,舒万博用自己的钱填补了 亏空,使 其不至于受罚。那位出纳员感激他吗?不错,曾经在 很短一段 时间里表示过感激之情,但是转过身来就开始辱骂和 批评舒万 博——一个使他免于牢役之灾的人。 如果给一位亲戚100万美金,你是否会希望他对 你心存感 激呢?安德鲁·卡耐基就曾如此做过。但是,如果他 能从坟 墓中复活的话,他一定会惊讶地发现那位亲戚正在谩 骂他。 为什么呢?因为安德鲁·卡耐基将三亿六千五百万美 金捐给 了公共慈善机构——而他的亲戚在责怪他“只给了区 区的 一百万美金”。 人毕竟是人,在其有生之年,恐怕不会有什么根 本性的改 变。所以何不接受这个事实!为什么不能像统治罗马 帝国的那 个聪明的阿流士一样面对现实呢?他曾在日记里写道 :“今天 我要去见那些多嘴的人,那些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不知感激 的人。但是我既不吃惊,也不难过,因为我无法想象 一个没有 这种人的世界。” 此话十分有理。如果你整天埋怨他人毫无感激之 情,应该 怪谁呢?是怪人性如此,还是怪我们对人性不了解? 如果我们 施恩而不图报,那么偶然得到他人感激,就会有一种 意外的惊 喜;当然,如果我们得不到,也就不会为此而难过了 。 以下是我在这一章中想谈到的第一个要点:人的 天性是 极其容易忘记感激他人的。因此,如果施一点点恩惠 就希望 别人感激不尽的话,那么我们整天都会头痛不已,独 自生闷气 而已。 我认识一个纽约女人,她常常因孤独而埋怨,亲 戚朋友也 没有一个愿意接近她。这并不奇怪,如果你去拜访她 ,她就 会连续几个钟点不停地诉说自己对侄女有多好,在她 们生麻 疹、腮腺炎和百日咳时,她是如何细心地照顾她们。 长期以 来,她供他们吃用,还帮助其中一个念完商业学校, 另外个 也一直住在她家里,直到结婚为止。 侄女们有没有来看过她呢?有的,偶尔也会来, 但只魁为 尽一点责任。她们十分害怕来看望她,因为那意味着 必须坐上 几个小时,昕她唠唠叨叨拐弯抹角地骂人,听她那没 完没了的 埋怨和自怜的叹息。到了最后,当这个女人无法威逼 利诱侄女 再来看她时,发明了一种“法宝”——心脏病发作。 她真的心脏病发作了吗?的确如此,医生说她有 一个 “很神经的心脏”,才会发生心悸亢进症。但是,医 生们同时 表示,他们完全无能为力,她的问题完全是情感上的 。 这个女人真正需要的是爱和关注,可是在她看来 却是 “感恩图报”。她去要求它,她认为那些是她该得的 。正是如 此,她可能永远也不会真正得到感恩和爱。 世上到处都是类似她这样的女人。她们因为“别 人的忘恩 负义”、孤独和被人忽视而生病。她们渴望爱,然而 ,在这个 世界上唯一能够被爱的办法,就是不要去苛求,而是 付出且不 希望得到任何回报。 这些话听起来似乎很不切合实际,理想主义色彩 是否太重 了!当然不是。它不过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一个能让 你我变得 快乐的良方。在我的家中,就曾发生过这种事情。我 小时候家 里很穷,总是债台高筑,但是父母每年总要想方设法 给孤儿院 捐些钱物。孤儿院虽然就在爱荷华州,但我父母从来 没有去过 那里,或许也没有人为他们所捐的钱物感谢过他们— —除了写 信来以外——可他们得到的报酬却非常高,那就是帮 助孤儿的 乐趣,并且从不希望或等待别人来感激。 离开家之后,每年圣诞节我总会寄一张支票给父 母,希望 他们能买点儿好的东西,但他们却不愿意这样做。通 常圣诞节 的前几天我回到家时,父亲总是告诉我他们买了一些 煤和杂货 送给镇上一些“可怜的人”——那些孩子多又没有钱 去买食物 和柴火的人。在送这些礼物时,他们得到了很多的快 乐——那 种只有付出而不求得到任何回报的快乐。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