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贵州人民
原售价: 218.00
折扣价: 139.60
折扣购买: 漂流北极:史上规模最大的北极科考行动
ISBN: 9787221173232
摄影作者:埃丝特·霍瓦思 匈牙利纪实摄影师,2020年“荷赛奖”(世界新闻摄影奖)环境类第一名得主(获奖作品:《北极熊和她的幼崽》)。 文字作者:塞巴斯蒂安·格罗特 德国记者,在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的通信部工作,他在“极星号”上报道这次探险。 文字作者:凯瑟琳娜·韦斯–图伊德 德国记者,她随支援船“费奥多罗夫院士号”工作,负责协调通讯及媒体事务。 译者:曾千慧 海洋生物学博士,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于2018年、2019年随游轮前往南北极,担任极地向导,负责翻译与海洋生物鉴定讲解等工作。 作序:雷瑞波 工学博士,现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极地海冰物理学研究和海冰观测技术装备研发工作,是此次北极科考行动的中方协调人。
2050年,人类真的会面临无冰的北极吗? 那是一个不欢迎人类的大冰原,气候变化的“震中”。 为此,我们在北极随冰漂流一年…… 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 ——《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 ○ 为了未知的气候未来 与正在消失的“旧北极”赛跑 MOSAiC,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旗舰项目,探索气候变化最为剧烈,却也最缺乏数据的区域——北极中央:1.4亿欧元、20个国家、442名科学家、零下42度、7艘破冰船、389天随冰漂流、3400公里、60头北极熊、1000多个冰层样本、一套完整的冰基拖曳式海洋剖面浮标,永久地改变气候研究现状,亦是国际科研合作的范本。 ○ 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是我们共同的“新北极” MOSAiC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和北极科考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是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在北极事务上的重要行动。 中方派出自然资源部第一、第二和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大学等10所科研单位和高校,陈大可院士担任中方首席科学家,18名中国科学家参与5个航段,“雪龙二号”参与补给,首次布放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极“海—冰—气”无人观测系统,获得一系列宝贵的数据,填补我国乃至世界在北冰洋冬季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空白。 ○ 世界新闻摄影大奖得主 独家镜头捕捉突发瞬间 唯一官方摄影师随船4个月,150幅高清照片、6篇科普短文、与60头北极熊狭路相逢,《北极熊和她的幼崽》获2020年世界新闻摄影奖环境类第一名。 这是人类首次获得高清晰度的北极点图像。在此之前,我们只有一百多年前北极探险家们带回的模糊照片。 ○ 极北、极夜、极光、极星 科学和自然的奇迹二重奏 当舌头成了唯一的测量工具,摄人心魄的一切发生在极端条件下,科学家们如何发挥聪明才智,通力协作?从搭建浮冰研究站、采集样品与分析数据、和北极熊斗智斗勇,到抢救科学仪器。科学家们的生活有哪些幕后趣事?有人织毛线、有人踩缝纫机,还有来自芬兰的海冰研究人员——不可一日不蒸桑拿。 书中经常出镜的韦丽娜·莫霍普特凭借在此次科考行动中事无巨细的后勤工作当选《自然》杂志2020年十大科学人物之一。 ○ 摄影作者埃丝特·霍瓦思的译名勘误 本书摄影作者埃丝特·霍瓦思(Esther Horvath)系匈牙利人,其姓氏Horvath按照匈牙利语的发音更接近“霍瓦特”而非“霍瓦思”。特此勘误,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