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央编译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8.50
折扣购买: 微人格心理学
ISBN: 9787511727824
我们生来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有过一场大辩论,一大 群号称站在人类智慧顶峰的人一起讨论着一个非常不 靠谱的问题: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 不要以为这是只有精神病人才会去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大多数精神病人已经对此有了非常确切而且毋 庸质疑的答案。讨论这些问题的,是一群哲学家。如 果这个哲学命题让你觉得难以理解和不可理喻的话, 那么你只要去温习一下曾经风靡全球的系列电影—— 《黑客帝国》即可。在这一系列的电影之中,导演就 已经试图透过花样翻新的电脑特技去阐述一个亘古的 论题:我们认识的世界会不会原本就是虚假的,是不 存在的,它只是内心的一种自以为是,和大脑的一次 脉冲?其实一觉醒来,你可能还趴在一年级的课桌上 流口水,而老师正拿着课本看着你? 这一观点不光是在外国有,在中国古代也屡屡被 人提起,比如我们熟知的“庄生梦蝶”。当一个人分 不清现实和梦境,分不清真实和虚假的时候,便已经 坠人疯狂的深渊。在从前,无论是生理学家、心理学 家还是教育学家,都认为孩童在出生之初,就是一张 白纸,并不具备思考的能力,行为举止也只能靠简单 无意识地模仿他人以及遵从本能而产生,在接下来的 时间里,我们为他塑造什么样的生长环境,他就会成 为什么样的人。可是现在看来,这个观点大错特错, 甚至已经造就了很多悲剧。 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率先公开反对这一看法, 他认为,每一个人在出生之初不但拥有一个肉体,还 拥有一个精神胚胎,后来接受的教育和社会阅历只能 排在第三位。这个精神胚胎之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 ,而且,只有幼儿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 才能够渐渐解开这一密码。因为那些影响精神胚胎的 敏感期只有一个大概的规律,而且可能会受任何一件 事、一个场景甚至一句话影响,而不为别人所知。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随着肉体的成长,他 的精神和对世界的认知也在飞速发育,正常情况下, 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年龄渐渐增加,在生理上,男性 变得健壮,女性变得柔美,荷尔蒙激素在一定程度上 控制着不同人的不同性格;在心理上,人的思想渐渐 形成自己独特的框架结构,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有三 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可以简单理解为社会阅历——也渐渐丰富,为人 变得稳重、实际。肉体、客观阅历、精神成长,三者 缺一不可。 那么问题是,如果这三者发展不平衡的话,会发 生什么情况呢?比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不全面,而 精神体系却完整而强大;或者对世界的认识过于深刻 ,可精神却无法承受;又或者两者皆备,唯独缺少自 身的能力去改变一切,这些情况发生,会让人变成什 么样子呢? 在美国的北部有一片山脉,隶属于明尼苏达州, 山岗之间肃穆寒冷,早晚云遮雾绕。在山脉间的一所 戒备森严的精神病院里,住着一位老人。老人并非故 事的主人公,而是精神病院曾经的门卫,后来年纪大 了,便在这里做些勤杂。老人年轻的时候除了看大门 外,还负责精神病院的治安,任职期间,他见过形形 色色的精神病人。在他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样一 个病例。 患者是男性,因为连环杀人而被判处终生监禁于 精神病院。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名男子来到精 神病院之后,精神竟然逐渐变得正常,开始融入社会 ,并最终在几十年后成为一名慈祥的老人。虽然他仍 然被控制在精神病院,但与正常人毫无二致。 “那是一个有些羞涩的人,不善于和人打交道。 当年来到精神病院时,他看上去根本不像是一名穷凶 极恶的杀人犯,而像一名西部农场的农民。”门卫回 忆道,“他非常安静,比平常的病人都要安静得多, 可即使这样,依然没有人会对他放松戒备,没有人会 忘记他曾经做出的噩梦一样的事情。” “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名字。”门卫老人如是说 ,“事实上也没有人会忘记,他是这里的大明星。我 们这里很多人都对他的事情了如指掌,即使平时他自 己并不会去谈论。” 患者名为爱德华·西奥多·盖恩,出生在1906年 ,去世于1984年。我们在这里对他的犯罪过程且避而 不谈,那些细节只会让人觉得毛骨悚然。我们要谈论 的,是他的过去,以及沦落、发病的诱因。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