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女生七十
ISBN: 9787568098083
王芝兰 1950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三里镇罗家畈村,十六岁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十七岁担任三里公社九大队大队长,1970年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上武汉大学,在微生物专业学习三年四个月,1973年底分配到孝感地区微生物工厂工作,改革开放后在地区轻工局系统、盐业公司工作,退休后随女儿常居武汉。 罗宣和 1949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顾县镇,十九岁参军,1970年在空降兵第十五军后勤部卫生处工作,二十三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转业到孝感市医药管理局工作,1988年在孝感市商业局工作,退休后随女儿常居武汉。
绰号“能人”(1956 年) 我于 1950 年农历 6 月出生,也就是当年公历 8 月,按现在的入学标准,我应该在 1956 年 9 月上学。但由于封建思想普遍扎根在当时老百姓的心里,农村比城市重男轻女的思想要严重得多;而我的家庭姐妹多,经济条件又不好,因此这一年我没能上学。 当年的农历 10 月,我的大弟弟出生。 大姐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如一日三餐饭,全家洗衣的活儿,挑家里吃的水,往返有 1 里路左右。农忙时更忙,放牛、早晚喂牛等。二姐被父亲的亲哥哥(两弟兄是双胞胎) ——我们叫大伯——接到他们家做女儿,因为他无儿无女。我哥哥排行老三,上学念书,有空时帮父亲砍柴,家里人多烧柴量大,还帮父亲撒网打小鱼兑换钱,这也是家里经济来源之一。 我排行老四,妹妹排老五,我比妹妹大近四岁,带大弟弟的事就落到我的肩上,洗尿片,换尿布,摇摇篮让弟弟入睡,睡醒了需要逗逗和抱一抱他;有时还要帮大姐洗碗、扫地;承担父母“叫口”的任务,就是给张三李四递信,因为我讲话清楚、跑得快——这些都是我的事。 有天晚上,母亲加班纺线,要我给大弟弟摇摇篮,当时我非常不高兴,反嘴生气地说白天带了、摇了,晚上还要我摇。母亲为了安慰我,天没黑就给我火笼坛烘脚,暖和暖和,给了点好处,我就妥协了,马上高兴起来,一不小心,没有穿鞋的右脚一下子踩进刚装好木炭的火笼坛里,脚被火烧到,右脚五个趾头的指甲壳被烧黄了,有的趾头突然起了绿豆大小的水泡。当时看没破皮,不很严重,只是放在冷水里浸浸,没做其他处理。到了深夜,脚在被子里热起来,越来越痛,火烧火燎地疼痛,痛得钻心,痛得我叫爹叫妈,没办法只好把脚从被子里伸出来,脚搭到墙上,脚底朝天,人成了倒睡状,就这样糊糊涂涂度过一夜。 第二天早上母亲用传统的土办法——薄荷干叶、旧棉花絮,烧成炭灰,用当年的新菜油调成糊状,涂敷在烧伤处,不知不觉水泡慢慢干瘪了,好了,也没留下疤痕。 我很纳闷,不打消炎针,不吃任何药,用自制的药敷涂就能好,是我人皮实,还是自己配制药有一定的科学呢?分析起来,薄荷清热,减轻烧痛,旧棉絮吸水,经过火烧成灰又消毒,菜油也有清热止痛、防感染等作用,还有什么作用,又没做科学实验,就不得而知了。 一转眼大弟弟过了半岁,变得爱哭,开始都认为是饿了才哭,后来吃或不吃一样哭。大人说,有的孩子天生爱哭,我被他哭烦了就恼他,不耐心带他。 大弟弟稍睡着睡得深时,我往外跑,出去玩自己的,和我的小伙伴一起用稻草搓成绳子,前面用稻草扎个大坨坨,捆绑做龙头,后面草绳隔空插一个木棍子当作把柄。大孩子拿龙头,我生来个子不高,拿龙尾。就这样在村东头游到西头玩。隔壁邻家都听到我的弟弟在家哭,告诉母亲,说我只顾自己玩,不好好带弟弟,我老是受批评、挨骂。 过了一段时间,大弟弟头上长脓疱,用的土方法。我记得清楚,当时大人叫我到村东头大河边去找长流水的大石块上生长的青苔 (学名不知叫什么),一点一点揪出来,敷在脓疱上,开始长出来的敷好了,后来长出来的不见好。我和妹妹,在不同时间、不同年龄时,上半年天热时额头上都长过脓包,我长时是在代家山大妈家敷好的,妹妹在自家罗家畈敷好的。父母坚信大弟弟的也能敷好,便继续敷,最后拖延了最佳治疗时间,大弟弟出现低烧,没钱到正规医院治疗,可能感染了,大家说是败血症。不满周岁的大弟弟夭折了。 农村大多数人小病用土办法治,大病硬扛。扛得过来命大叫“精英”,扛不过来算倒霉,很少人有病送医院治疗。大弟弟走了过后,大家东言西语,硬说是我没带好造成夭折,把这么大的责任追到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身上,我内心不服,憋了许久的气。我们一个门楼进家,要经过三个天井院子,院里住着姓徐、尚、吴、罗、王五大家,终于有一天,在院里有人的时候,我有意与父母争吵、辩论:大弟弟夭折的事,明明是我们落后、穷,没钱到医院看病治病,说成是我没有带好弟弟,是你们认识有问题,不是所有的病都能用土办法治好的,我和妹妹敷好了,弟弟没有敷好,说明人和人不一样,男孩子命贵些,你们不知道哇!根本没有弄清楚弟弟到底是什么病要了他的命,就到处说我没带好,要了他的命。 闹了一阵,不知父母是听懂了我说的意思,还是怎么的,父亲说:“你小小年纪‘能’得很呀!”就甩手走出家,干他自己的事去了。后来我得了一个绰号,叫“能人”。“能人”的绰号就这样而来的。 1.一位七十岁“女生”写给岁月的浪漫散文诗,读来荡气回肠。 本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一位有担当、勤动脑、勇敢追求自我的女性的传奇一生,内容涵盖童年、少年、青年、工作和退休时期,跨越70年的漫长岁月,读来荡气回肠,仿佛重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2.书稿文字淳朴、平实,语言简练,有种爽利的美感,并带有极强的地方特色。 作者拥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叙述充满年代感,表达简练爽利,富有文学美感,并带有极强的地方特色,比如对湖北农村地区的方言进行细致描摹,别有一番风味。 3.不屈奋斗,有生命力地去活——看一位平凡女性在筚路蓝缕的岁月努力改变生活面貌的积极状态。 打鱼、开荒、修水库、挑塘泥; 在沙地上学写字、在山区梯田上试种双季稻、出县寻找猪饲料、冒险种棉花; 向大学生知青学习知识,直至拉电线搞加工副业; 感受大寨梯田的壮阔,在那个年代农民上了大学,见证微生物工厂的兴衰。 希望七十岁“女生”为生活积极进取、永怀盼望的精神能够感染现在的你,让你重燃对生活的无限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