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1.50
折扣购买: 问道北大
ISBN: 9787512691193
方彪(1945-)祖籍安徽,生于北京。年近“耳顺”,大千世界万象万缘,惟有书缘。 读书、编书、教书、著书,情之所结。但书中自有之物,又均与之无缘。读书“不求甚解”,编书“无错不成书”,教书难免“误人子弟”,著书不成“一家之言”,但尚不属“无病呻吟”。 童年在风景甲天下的八桂之乡四经寒暑,后一人回归北京。京缘甚深之故,学海之中所涉及的即是北京学、北京史、北京文化。所编之书、所教之书、所著之书,亦围绕着北京。有感有悟,吟、讴、叹、咏,也总萦绕着北京。
一、传承——大四合院中 的最高学府 20世纪30年代,“受过教 育”的小姐当然有自己的“择 婿标准”。教授和学生也有 自己的“择校标准”。两者相 近,只是最后一句有所别。 “英雄”所见略同,“文化人” 也有“共识”。即: 北大老,师大穷,清华 、燕京可通融。 北大老,师大穷,清华 、燕京乐融融。 小姐择婿,只要是清华 、燕京的,即“好说,好说” !原因是清华、燕京有“西 方背景”,便于“出国深造” 。无论是“乐不思蜀”,还是 “衣锦荣归”,均是“前程不 可量也”。 师生择校,于教授而言 ,清华、燕京有“筹款渠道” ,从不欠薪,还提供“西式 小别墅”为宿舍。于学生而 言,清华、燕京的“硬件”远 胜北大、师大,一切“西化” ,走进清华园、燕园,就等 于提前出国了。出国后也会 很快适应环境,不会叫洋人 视为“老土”。 师大的学生都是公费生 ,学费、杂费、宿费全免还 管饭。所以穷学生齐聚师大 ,学生毕业后也就是个教书 先生,可以说是“穷来穷往” ,难以“脱贫”。 “北大老”,有些费解。 以京师大学堂计,“区区三 十年耳”。于人而言,方逾 而立。于大学而言,“幼耳” “稚耳”,何言老?溯北大之 学统,可至西汉的太学。究 京师大学堂前前身,承清代 国子监。1905年国子监废 ,京师大学堂兴。一废一兴 ,系承旧启新之道。故时人 总把京师大学堂和国子监联 系到一起。其因是太学、国 子监、京师大学堂,均是唯 一的“国立大学”。后人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