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经济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7.90
折扣购买: 张军扩学术自传(精)/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
ISBN: 9787545470185
1.比较早地提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问题 我对国企改革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199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勾勒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其中把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确定为今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目标,从 而使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认识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 文件公布后,从当时的改革实践和理论探讨情况来看, 不仅在国有企业本身的体制改革方面,而且在国有企业 与整体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都还有不少认识上的问题 没有解决,亟须通过进一步研究加以理清。正是在这种 情况下,我开始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研究,并于 1994年6月完成了题为《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 》的研究报告。这篇报告最初刊登在《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内部刊物调查研究报告》1994年第60号,并公开发 表在当年的《经济研究》第10期。我在这篇报告中主要 阐述了以下四个观点。 第一,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党 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但究竟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 式,文件并没有明确。当时主要有窄派和宽派两种意见 。窄派认为,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目标,现代企 业制度主要是指法人企业制度或称公司制度,包括有限 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又分为普 通意义的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而宽 派则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是特指某种或某几种企业 组织形式,而是指企业制度的总体属 性,指适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企业组 织制度,其中不仅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也包括个体企业、合伙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及其他 企业组织形式。我提出应当采用窄派观点。原因有二: ①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提 出来的,而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改革最主要和最 恰当的目标,只能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②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公司制是企业组织形式演变的较高 级阶段,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第二,通过股权的分散化和多元化实现国有企业经 营机制的根本转变。对于大多数大中型国企而言,实现 公司制改造之后,其股权结构要么百分之百国家独资, 要么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 企业经营机制的真正转变成为一个焦点问题。为此,有 些同志提出,应当在国有资产管理或经营机构的设置和 人员的选择上做文章,通过一定的规则程序或制度安排 ,形成国有资产经营机构之间、国有资产代理人之间一 定的竞争关系,以及机构、人员与国有资产经营业绩之 间一定的利益关系。应当说,这种办法对于解决国有资 产代理人对国有资产负责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实践上也是可行的。而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长远目标的要求来看,我当时提出,实现国有企业 经营机制根本转变最彻底和最有效的办法,是实现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