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8.40
折扣购买: 多元的时代(从启蒙运动到现代主义)/西方建筑的故事
ISBN: 9787111663133
陈文捷,199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1995年研究生毕业并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98年起执教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主要担任建筑史和城市设计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其所讲授的《西方古代建筑艺术史》和《中国暨东方古代建筑艺术史》等课程是厦门大学受欢迎的通识课程之一。著有《世界建筑艺术史》(2004)一书。
第一章 法国新古典主 义 1-1 马克-安托万·洛吉 耶 自从文艺复兴运动开 始以来,对古代罗马的推 崇几乎成为每一个西方艺 术家的共同特点,不论他 们是意大利人、英国人、 德国人还是法国人。但是 ,为什么古罗马建筑会是 最美的呢?这个问题并没 有很多人认真思考过。意 大利人接受复兴古罗马建 筑,那可以解释为是民族 自豪感,但是其他国家的 人为什么要接受呢?答案 或许是因为古罗马建筑是 从欧洲文明最古老时代、 从古希腊人那里继承下来 的,因此具有“天然的正 确性”。这种理解在启蒙 运动时代上升到理论的高 度。既然人要回归“生而 平等”的自然状态,那么 建筑的“自然状态”又是什 么呢?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一些有头脑的建筑家和 理论家开始反思建筑规则 的起源,试图从中揭开掩 盖在规则表象下的建筑本 质。马克一安托万·洛吉 耶修士(Marc— AntoineLaugier,1713— 1769)是其中最突出的一 位。1753年,洛吉耶出版 著作《建筑随笔》。在这 本书的一开头,他就以一 幅插图展现了古代原始木 屋的“基本形象”——由四 根柱子支撑起屋顶。有关 古代柱式是从原始木屋演 变而来的理论对当时的建 筑家们来说本不是什么新 鲜话题,但是在洛吉耶之 前并没有人真正去思考原 始木屋该是什么样、柱子 的实际用处又是什么。洛 吉耶认为,建筑的本质就 是由柱子承托重量。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