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放下,自在洒脱:李叔同的禅悟人生课

一念放下,自在洒脱:李叔同的禅悟人生课
作者: 李叔同
出版社: 贵州人民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4.90
折扣购买: 一念放下,自在洒脱:李叔同的禅悟人生课
ISBN: 9787221176523

作者简介

李叔同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谱名文涛,字息霜。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平湖。他是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戏剧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晴老人,被世人尊称为弘一法师。李叔同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和文学等领域均造诣非凡,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先后培养出了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文学家曹聚仁等文化名人。

内容简介

"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乎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更加显赫了。但是,他为官不久,便辞官返乡了,开始经商。他在晚年的时候,虔诚拜佛,为人宽厚,乐善好施,被人称为“李善人”。而这就是我的父亲。 我是光绪六年(一八八〇年),在这个平和良善的家庭中出生的。生我时,我的母亲只有二十岁,而我父亲已近六十八岁了。这是因为我是父亲的小妾生的,也正是如此,虽然父亲很疼爱我,但是在那时的官宦人家,妾的地位很卑微,我作为庶子,身份也就无法与我的同父异母的哥哥相比。从小就感受到这种不公平待遇给我带来的压抑感,然而只能是忍受着,也许这就为我今后出家埋下了伏笔。 在我五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没有了父亲的庇护和依靠,我与母亲的处境很是困难,看着母亲一天到晚低眉顺眼、谨小慎微地度日,我的内心感到很难受,也使我产生了自卑的倾向。我养成了沉默寡言的内向性格,终日里与书作伴,与画为伍。只有在书画的世界里,我才能找到快乐和自由! 听我母亲后来跟我讲:在我降生的时候,有一只喜鹊叼着一根橄榄枝放在了产房的窗上,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佛赐祥瑞。而我后来也一直将这根橄榄枝带在身边,并时常对着它祈祷。由于我的父亲对佛教的诚信,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接触到佛教经典,受到佛法的熏陶。我小时候刚开始识字,就是跟着我的大娘,也就是我父亲的妻子,学习念诵《大悲咒》和《往生咒》。而我的嫂子也经常教我背诵《心经》和《金刚经》等。虽然那时我根本就不明白这些佛经的含义,也无从知晓它们的教理,但是我很喜欢念经时那种空灵的感受。也只有在这时我能感受到平等和安详!而我想这也许成为我今后出家的引路标。 我小时候,大约是六七岁的样子,就跟着我的哥哥文熙开始读书识字,并学习各种待人接物的礼仪,那时我哥哥已经二十岁了。由于我们家是书香门第,又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官商世家,所以一直就沿袭着严格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哥哥对我方方面面的功课都督教得异常严格,稍有错误必加以严惩。我自小就在这样严厉的环境中长大,这使我从小就没有了小孩子应有的天真活泼,也疑我的天性遭到了压抑而导致有些扭曲。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那就是这种严格施教,对于我后来所养成的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是起了决定作用的,而我后来的一切成就几乎都是得益于此,也由此我真心地感激我的哥哥。" "一、律宗大师李叔同的人生智慧参悟李叔同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前半生他赴日留学,演话剧、创剧团、写文章,生活充实而绚烂。后半生他皈依佛门,悟佛法,专心修行,生活淡然纯真。他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生智慧对当今生活也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二、五个部分全方位展现李叔同的处世智慧本书收录内容丰富,收录了李叔同的散文、歌词、诗词、格言等多方面的创作,展现了李叔同淡然放下的人生态度。他的一字一句都值得人们慢慢品读,细细体味其中的深意,在生活中可以实践李叔同的人生智慧。 三、前有李叔同书法作品,品味独特的艺术魅力本书前附李叔同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可以通过书体和内容的演变看到作者的心境变化,获得美的感受。 四、随书附赠李叔同画作藏书票,风格雅致,适合收藏本书附赠藏书票一张(两款随机)典雅精致,富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