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大字版)

四季养生(大字版)
作者: 编者:龚建星
出版社: 中国福利会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1.90
折扣购买: 四季养生(大字版)
ISBN: 9787507222555

作者简介

龚建星,笔名西坡,别署剑箫、驷马等。上海《新民晚报》副刊部副主任,首席编辑、主编。著有《上海往事》《吃嘛嘛香》《吃着碗里的》《南北通吃》等书,主编《上海珍档》等十几种图书。

内容简介

传统中医认为, “夏三月在天为热,在地为火 ,其性为暑。”的确,夏日气温常常在37℃~39℃, 大大超出了人体平常耐热的程度,人体常常由于受热 时间过长、身体过于疲劳、没能及时补充水分等原因 而出现中暑症状,加之夏季湿度普遍较高,尤其是初 夏的梅雨时段,人体健康容易受暑湿之邪侵袭而生病 。尤其体弱者,如老人、生病才愈及慢性病患者,如 果不在饮食起居、适应气候方面多加调节,就会大大 降低夏季的人们生活质量和抗病能力。 健康度夏,应从以下四点入手: 宜避暑,但不可贪凉夏日应减少活动,尤其要避 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一般来说,晴日 里,上午九点以后就不宜外出。居室内要注意适度的 通风和降温。或者可以在亲人的陪同下,选择前往气 温较低的风景区避暑。 夏季也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 露天乘凉过夜或阴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 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对 腹部的保暖。入睡后,最好关上空调,或将空调温度 调高。当在室内感觉到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 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 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关节痛 患者,不要长时间待在冷气环境里。 盛夏防暑,长夏防湿传统医学总结夏季养生的基 本原则为: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暑为夏季 的主气,为火热所化,独发于夏季。这时暑热之邪可 以耗散阳气津液,造成出汗过多,体液减少而伤津, 唇干口燥、尿黄心烦等现象就是暑邪入侵的结果。夏 日炎热容易令人心烦,故宁心神尤为重要,具体有两 个方面: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要 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只 要做好这两点,精神自然会饱满,这就是夏日精神调 养的基本法则。 长夏多湿,湿热交汇,这是气候规律。尤其在南 方,天气炎热又多雨,湿邪重浊向下,特别容易伤害 脾胃功能,而导致夏天人们消化不良的现象;湿气也 特别容易侵犯肌肤筋骨。所以,在夏天多发生皮肤病 变和关节炎等。体弱者必须注意卫生和除湿(可用空 调进行适度的抽湿),以防暑湿之邪浸淫皮肤和体内 。由于气温超过34℃,人体内热外泄就会受阻,所以 ,当出现头昏眼花、四肢发麻、恶心口干、皮肤干燥 等症状时,应首先想到这是中暑的先兆,须立即采取 降温措施,如用冷水擦浴,头敷湿毛巾等,还可服用 人丹、十滴水等,如仍不能减轻症状,甚至还出现高 烧、呕吐等症,则要立刻送医院急救。 加强饮食调节,注意合理饮水夏季炎热出汗,使 胃肠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常常会出现营养失调、 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现象。所以夏季饮食尤其要以清 淡松软为宜,且不宜太饱;食物搭配方面,除了要注 意色泽鲜艳,味道爽口外,也要保证一定的热量和营 养。具体说来,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 、奶和豆类;要补充维生素:新鲜水果如西红柿、西 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富含维生素C),同时也 不忽视对含维生素B高的谷类、豆类食品和瘦肉的摄 入。夏季里,还要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 菜、豆制品、海带、蛋类等;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 ,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 绿豆等。P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