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云南人民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8.08
折扣购买: 朱苦拉咖啡之旅
ISBN: 9787222161306
陈德新,男,汉族,1947年12月25日出生于重庆。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咖啡、茶叶、香荚兰种植和精深加工及系列产品的研发。主持并实施过多项国家级星火项目和海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999年荣获第二届全国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三等奖和海南省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四等奖。 已发表科技论文及科普文章40多篇;出版有《香荚兰》《福山咖啡》《中国咖啡史》等著作。其中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文版、英文版《中国咖啡史》,填补了我国咖啡学科及咖啡产业领域的一项空白。 2010年12月27日,主持策划的我国第一家公益性的“福山咖啡文化馆”展示工程圆满完成。2015~2017年,为云南电视台公益性专家访谈节目撰写了12集《咖啡与健康》脚本,并担任主讲人。2016年11月,担任总策划的大型情景歌舞剧《中国咖啡之光》在第26届世界咖啡科学大会文艺晚会上演出。
七、延伸阅读 (一)古人类遗迹——罗溪村新石器遗址 罗溪村遗址位于宾川县平川镇罗溪村东南100米 的小山丘上。1984年4月文物普查时发现,该处遗址 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从东面剖面观察:耕土层下 0.8米即为文化层,文化层厚1.5米。土层中有不少的 陶片和石器残片。在遗址上采集到石斧4件,石凿1件 ,石臼1件,纺轮1件,形状与白羊村遗址出土器型相 似,当属同一时期。罗溪村新石器遗址的发现,对研 究金沙江流域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 价值。 1989年2月,罗溪村遗址被宾川县人民政府公布 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天主教在彝区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 德能受大理教会派遣进平川传教。在彝族聚居区朱苦 拉设教学所,教堂内有修士、修女及佣人。教学以行 医、读书、传教为主,逐步发展地方教徒。古底乡五 里村文宫也作为他们的传教经堂。 此后,又来了邓培根、鲁鸿儒两位传教士,他们 住进平川朱苦拉村,创办教会小学,专收信徒子女读 书传教,并引进种植洋草果树(桉树)、咖啡树(咖 啡园现存于世)。 1930年,传教士段国璋入平川传教,仍然以朱苦 拉为据点,建设了一所伞形圆顶、两厢长耳的白顶法 国式经堂(现仍存)设学传教。1935年,先后在平川 、利哩、咪子登、四至吾的等地设教堂,办教会小学 ,学制6年,全免费,教师从大理、古底教徒中聘请 ,设法语、圣经、拉丁文等课程。 1947年,除了朱苦拉村和四至吾的村外,其他教 会学校全部停办,当时在校学生有约200余人。1951 年,天主教在平川的活动停止。 (三)“顺江王”张鸿斌 张鸿斌,男,彝族,古底彝族乡东升村人,当地 人们称他为“顺江王”。 万历元年(1573年)兵部侍郎云南巡抚邹应龙东 征铁索箐,寇平定后路经赤川罗溪村,见罗溪村环水 绕,地勘栽植。对该村的应东升说:我封给你渔泡江 之西,南至望天楼,北至金沙江,东至渔泡江,西至 北山顶之地为军伍田亩段,遣你镇守渔泡江之届,以 防恽寇再乱,就这样,在东升摩底居住的张鸿斌(即 张家十四世祖张文斋之子)这一代,他们每年在留传 下来的军伍田的地段里收租缴贡,“顺江王”的名称 也就流传下来了。 应东升是张家三世之祖,该家庭到七世以后陆续 由罗溪村分住到东升、古底、江外村等地。“顺江王 ”是在十四世祖张文斋的儿子张万年在渔泡江称王后 沿袭下来的。当时还查究过。而解放前的张鸿斌是十 四世祖张文斋之子。到张鸿斌这代,继续在邹应龙所 封地界收租,发展成为山旮旯里的小地主。 (四)专家首访朱苦拉村 已故的马锡晋教授曾于1981年不辞劳苦、徒步进 入朱苦拉生产队(现平川镇朱苦拉村)进行实地调查 研究,实在是难能可贵。马锡晋老师不仅是我国第一 个实地考察朱苦拉咖啡的热作专家,也是唯一亲眼看 到由田德能神父于1904年引种的那一棵咖啡树的科技 工作者(田德能神父所种的那棵咖啡树存活了93年后 ,于1997年死亡),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最早比较客观 和精准地对朱苦拉咖啡树的品种进行了鉴定。但是, 对于朱苦拉咖啡引种年代他仅做了村民采访与推算。 由于条件受限,他难以继续对引种年代和树种来源进 行深入研考,所以,事后也没有正式发表相关论文。 下面向朋友们呈现的是1981年2月刊于《热作简 报》上的马锡晋教授的朱苦拉调研文章的原文(为保 持历史原貌,未对原文件做任何编辑技术处理,包括 文中的错别字)。 访“咖啡发祥地”朱苦拉 八一年冬,我所科技工作者,曾到云南省种植咖 啡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理州宾川县朱苦拉做实地调查 ,朱苦拉生产队(现朱苦拉村)坐落在宾川县平川公 社,濒临金沙江支流渔泡江沿岸,地处北纬26度,海 拔1400公尺,雨量稀少,空气极度干燥,小气候无霜 ,土质为水成岩片状石砾结构的陡坡斜台地上。全队 43户,278人,有水田50亩,旱坡地138亩。现共种植 咖啡26亩,其中集体种植24亩,1958年后陆续定植盛 产的18亩,1902年最早成片种植现仍正常生长的24株 。队上还育有一批新苗,准备继续发展。 老树生花 八十年树龄的咖啡:据作为当时传教士仆奴现已 高龄的社员介绍,此咖啡树为原法国天主教一位传教 士所植,收获后,除自己加工饮用外,还专送大理总 教堂。咖啡树种在教堂旁侧,属小粒种,来源不详。 推算为1902年(清光绪十八年)所植,到今年已八十 高龄。原种27株,现仍保留24株,其中一株为传教士 送给私人栽种,均分布在一分左右面积的土地上。此 棵老树从未进行打顶或更新,但在主杆基部有更新痕 迹,大部分植株已从基部长出2—3个主茎,目前株高 4—5米。基部茎粗直径10一13公分,冠幅1.5—2米左 右,除下部枝条全部枯萎外,中上部果枝仍长清秀, 未见老态。结实不少,豆粒亦未见减少。除有少量粉 介虫为害外,未发现其他病虫害。在水沟下部的两株 长势更为良好,估计单株产量仍在八斤干豆以上。 P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