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
作者: 管桦|责编:陈建宾//季金萍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28.80
折扣价: 15.90
折扣购买: 小英雄雨来
ISBN: 9787020174676

作者简介

管桦(1922—2002),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1941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曾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创作员,北京市作协主席、文联主席等职。著有《小英雄雨来》《将军河》《生命的呐喊与爱》等,有《管桦文集》行世。

内容简介

河沿上响了几枪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一块一块的浮云像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河水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见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都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小朋友铁头和小黑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不见雨来搬缸。幸好院里还有一个出口,李大叔试探着推开洞口上的石板,扒开苇叶,院子里空空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外也不见动静。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唤着:“豆腐啦!”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李大叔知道敌人已经走远了。 可是雨来怎么还不见呢?屋里屋外都找遍,也没有雨来的踪影。他跑到街上一问,才知道雨来被日本鬼子打死在河沿上啦! 李大叔听说,脑袋轰的一声,耳朵叫起来,眼泪流下来,就一股劲地跟着人们向河岸跑。 到了河岸,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 大家呆呆地在河岸上立着。河边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 “也许雨来被鬼子扔在河里冲走了!” 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 “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还是像个小鸭子那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一手扒着芦苇,向岸上人问道: “鬼子走了?” “啊!”大家都欢喜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没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冷不防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军事演习 虽然是秋天,午后的太阳还是火烧火燎地烫人。蓝空中的云,像海边被风吹皱的沙滩,静静地浮在那里,白得耀眼。田野,大部分庄稼都已经割完了,变得广阔起来。只剩下一两片晚熟的庄稼没有割。 芦花村西的几亩高粱,长长的高粱秆儿,像一支支红缨枪,把深红色的大穗儿,举向蓝空,在风中抖动。 高粱地旁边有一片树林。树林里满地是深绿色的牛蒡草、金黄的野菊花、紫红的牵牛花。雨来、铁头、二黑、三钻儿、六套儿、小胖、杨二娃,还有几个小朋友,正在这林中玩耍。 这几天,敌人没向这边出发,芦花村变得安静了。只有河北很远的地方,大炮像闷雷,轰轰地响。 雨来和小朋友们,用木棍和秫秸秆儿当步枪,学军队练操。每个人,把自己所保存的八路军衣物,都穿挂在身上了。铁头戴一顶八路军伤员送给他的破军帽。洗过以后,变得皱巴巴的。不住地转动着脑袋,从帽遮檐底下射出两道又庄重又严肃的目光。鼓着嘴巴,瞧他那股神气劲儿,就好像这一顶帽子把他全身都武装起来了。 二黑的腿上缠了绑腿。把系裤子的那条又窄又旧的皮带,扎在外面腰间。用一根细麻绳系裤腰。不住地往上提一提滑溜下去的裤子。油黑发亮的小脸儿,直冒汗。喜气洋洋,咧着嘴巴,龇着满口白牙笑。 三钻儿腰间挂着个长形的破皮套子。里面插着一把铁片儿剪成的短剑。他一会儿挂在左边,一会儿挂在右边,大惊小怪地警告别人:“别碰到我的剑上!扎了你!” 雨来头上戴一顶褪了色的绿军帽。帽舌软塌塌地耷拉着,快遮到眼睛上了。因此,他看人得仰起脖子来,差不多脸朝天。他用牵牛花的藤蔓当做皮带扎在腰间。花朵颤巍巍的,这不像皮带,倒是真正的花环。 他们“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挺胸瘪肚,直着小脖儿,迈着正步,在树林里转圈儿。跪下一只腿,朝一个目标瞄准。后来就演习“冲锋”。他们呼哈喊叫地奔跑着,用当做步枪和刺刀的木棍扎草垛。在他们的想象里,这草垛就是守在阵地上的鬼子兵,连扎带挑,草叶乱飞。草垛的主人,二黑的爷爷,远远地跺着脚喊叫: “小兔崽子们,把我的草垛都扎乱啦!” 他们转身向墙根的小树棵子冲过去,把树棵子砍打得乱摇乱晃,树叶子纷纷扬扬。三钻儿用剑一指旁边爬满豆角蔓叶的寨子,说: “去消灭最后一股敌人!” 他们又转身呐喊着向寨子冲过去,连扎带砍。不提防一个老奶奶正在寨子里摘豆角,从寨子梢上的密叶中间探出头发花白的头,睁大眼睛,惊叫道: “我的老天爷,把我的豆角都糟蹋啦!” 他们转身向路边的马兰草冲去…… 铁头的小妹妹二妞做护士,把高粱叶子当做纱布,连呼哧带喘地往杨二娃的胳膊上缠裹。杨二娃装伤员,可是一点不像,雄赳赳地站在那里,嘴里不住声地叫着: “这不算啥,轻伤不下火线,快点扎上,再去消灭鬼子!” 他们押着想象里的一队俘虏——鬼子兵,走进街里。听有人喊: “来跑反(注1)的啦!” 只见村西大路上和庄稼地里,黑压压的人群,呼啦呼啦往这边跑。 〔注1〕跑反:旧时指为躲避兵乱或匪患而逃往外地。 我们就是到这儿埋地雷的 芦花村的街上,立时变得喧腾起来。飞扬的灰尘里,人呀,车呀,牛呀,毛驴呀,……就像河水般往东流。小猪崽子尖声尖气地叫着。鸭子从背筐里伸出长脖子,张着扁嘴,嘎嘎嘎嘎。一只老母猪,带着个沉甸甸的大肚子,摇摆着耳朵,扭搭扭搭地哼哧着。赶猪的老头儿,留着一把灰白色的大胡子,面流汗水,就像回答谁的问话似的,一边走一边喊叫着: “我不能把它留给敌人,眼看就是一窝小猪啦!” 扬起的尘土,在大路、在田野、在村里的街道上浮动。在这猪、牛、人、马、车辆汇成的河流里,长着连鬓胡子的武装班长申俊福过来了。他敞着怀,高卷着裤腿,光着两只大脚,肩上扛着个大地雷。汗珠顺他胡子拉碴的脸往下滚,顺着他袒露的胸膛往下流。一路上喊着: “闪开!闪开!别挡道,嘿!” 后面跟着十五六个大汉,有扛着地雷的,有用柳条筐背着地雷的,有用篮子挎着地雷的。四五把铁锹,七八支步枪。有村里的民兵,也有区里的爆炸小组。 雨来、铁头、三钻儿他们,跟在民兵爆炸组的屁股后头,连颠带跑着喊叫说: “我们也去埋地雷!” 民兵和爆炸组员,连看也不看他们一眼,嘴里喊着: “别捣乱!一边去!” 雨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颠跑着,拉扯申俊福的褂子后襟,说: “大叔大叔,我们会挖坑儿!” 申俊福连呼哧带喘地叫道: “嘿,嘿,别拉我呀!还给我添分量吗?” 到了村东大路上,开始挖坑埋地雷的时候,一个民兵发现雨来他们还是跟来了,吃惊地叫道: “我的小爷爷们哪,你们来凑这热闹干什么?” 申俊福跺着脚说: “快给我走!” 雨来他们互相望了望,凑一块儿,悄声商量了几句话。然后,雨来摸了摸头上的军帽,低头瞧一眼腰间牵牛花的藤蔓,理直气壮地走到申俊福跟前,说: “我们就是到这儿埋地雷的!” 铁头他们帮腔说: “对啦,我们就是到这儿埋地雷的!” 申俊福正忙着分派民兵爆炸组埋地雷,没时间理他们,只是烦气地用手拨拉雨来一下: “去!去!别捣乱!” 雨来受了推搡,并不灰心,大声喊叫: “怎么我们来帮忙也不好啦?” 申俊福见雨来他们死乞白赖不走,就向一个高个子民兵挥手说: “把纸条和粉笔给他们一部分,叫他们画伪装地雷去吧!” 雨来他们拿着纸条和粉笔,一个个脸上带着庄重、严肃、紧张、兴奋的神情,往回跑了一段路。从村东头路口开始,在大路上,漫地(注1)里,用土块压下红绿纸条。用粉笔在每一个纸条周围画个圆圈。 纸条上有的写着:“喂!小心地雷!” 有的写着:“请日本皇军吃点心!” 有的写着:“请皇军坐飞机!” 二黑用手提了提滑下去的裤子,两眼瞧着大路一处坚硬平坦的土地,皱着眉头,嘴里吸溜着气,说: “应该在这儿写几个大字!写什么呢?” 大伙都翻动着眼皮想词句。雨来把军帽往后脑勺推了推。双手叉腰,叉开两腿,寻思了一会儿,说: “把课本上的一句话写在这里吧!” 他摆出架势,两腿劈成八字,弯腰拿粉笔在那块坚硬的地上,歪歪斜斜写了几个大字: “这儿是中国的土地!” 这时候,申俊福向这边跑来,手一挥一扬地说: “快走,快走,向东南跑!敌人到啦!” 不由分说,连推带搡,把他们推进一个土沟。叫道: “顺着沟跑!” 孩子们顺沟跑了一段路,爬上沟坡,又跑过一块地,在一个圆形的大土坑里蹲下来。都睁大眼睛,互相对视着,仄起耳朵(注2)听四外的响动。每个人脸上紧张的神情,都明显地表现出他们等待的这件事,又高兴,又有点害怕。 〔注1〕漫地:方言,这里指空旷的田野。 〔注2〕仄起耳朵:即侧起耳朵。仄,倾斜,偏斜。 书摘插画 本书市场上同类版本较多,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另具优势。 1.全新校订,版本精良。 《小英雄雨来》自诞生后一版再版,产生了诸多版本。然而这些版本由于种种原因,多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讹误和编辑疏漏。有鉴于此,也为了给孩子们奉上值得信赖的完善版本,我们决定对其进行重新校订。本版即为编辑参考了多个版本,经详细校订,并经管桦先生之子鲍河杨先生审定后产生的可谓定本的版本。 现在经典儿童文学出版方面,编辑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怕孩子们读不懂,把作品改成通顺的当代汉语;一是完全保留原貌,即便原版错了的地方也如此。本书力争克服上面两点局限,进行必要校订,但又最大程度上保留作品的原汁原味。本书编校过程中,编辑精益求精,校对坚持两校两读,保证了其版本的优质精良。 《小英雄雨来》校订稿 2.详细注释,无障碍阅读。 为了契合故事发生的情境,在《小英雄雨来》中,作者大量使用了河北方言。其中的某些字词,一般字典、词典上不容易查到,造成阅读理解上的困难。为了给广大小读者的阅读提供便利,我们遍查资料、请教专家,对于这些字词,及其他一些比较难的字词,做了注释。 《小英雄雨来》注释 幸亏编辑是河北人,哈哈 3.收入作者其他几篇经典作品供拓展阅读,附加值高。 小学阶段孩子们好奇心和求知欲正强,阅读能力也是惊人的。怕孩子们阅读不过瘾,本书特意多选了几篇作品,如曾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暴风雨之夜》《葛梅》等,供拓展阅读,篇幅较同类版本多出不少。这些作品充满正能量,对孩子人格发育和价值观培养均会产生正向引导作用。 4.随文配精美插图。 我们延请了知名插画家、《人民画报》编辑裘大力老师专为本书绘制精美插图10幅,文图交相辉映,希望能让少年朋友们获得双重艺术熏陶。 内文插图 5.特为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制作,配套辅助阅读材料。 本书特为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制作,书前配有“导读”,书后附有“知识链接”。导读深入浅出,知识链接翔实、实用,可为少年朋友的阅读提供必要辅助。 6.装帧印制精美,可有效保护孩子视力。封面设计精美,内文字大行疏、印刷清晰,不仅看着舒服,也可有效保护孩子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