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果说话(没有成果努力就没有意义)

用成果说话(没有成果努力就没有意义)
作者: 赵晨旭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7.30
折扣购买: 用成果说话(没有成果努力就没有意义)
ISBN: 9787516804995

作者简介

赵晨旭,中国(香港)财智集团顾问 北京智元时代企业管理公司核心讲师 广州双赢集团副总裁 国资委职业经理人研究中心培训师 企业赢销竞争力(ESFES)研究与传播导师 采访式行销、左右脑销售创始人 组织策划“营销销中国”和“疯狂营销”历经全国175个地级市 有一千多场大型实战、实用、实操、实效的精彩培训经验 著作: 《跨越销售盲点》《成功转介绍》《顶尖高手自我训练与修养》 擅长领域: 优势营销组织管控,销售团队的建设,团队有效激励机制建设,销售卓越领导力培训,销售人才的招聘,心灵成长课程,打造超强凝聚力团队训练,团队情绪管理,团队执行力培训等。

内容简介

在职场上,总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有令人羡慕的 天赋与才华,却总是在碌碌无为的工作中表现得焦虑 不安。他们就像总遇不到真正赏识自己的伯乐的千里 马,徒有满腹经纶,却只能无奈于“知音少,弦断有 谁听”。很多人认为,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在职场中 立足;只要勤奋、努力,就有机会获得升迁的机会。 但职场中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仅靠 努力和勤奋并不能让你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虽然 职场没有官场那么险恶,但它们在本质上具有很多相 通之处。能力在工作中很重要,但还有更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你的业绩。老板看重的不是过程,他要的只 是结果。 职场,是人生的又一个学堂,也就是所谓的终身 教育。每个人步入职场,一番摸爬滚打之后,都会有 一些新的感悟与体会。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这些感受或 体会值得与职场中人分享,也确实对大家有用,就请 大胆说出来吧。 为什么这次升职又没你的份呢?你一定会为这种 事感到郁闷、迷茫——在职场混迹多年,专业技术也 过硬,好像没理由不升职啊! 很多刚刚踏上社会的大学生,都坚信“能力取胜 ”是一切组织的用人准则,以为自己是金子就总会发 光,殊不知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利润是企业得以生 存和发展的基础,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员工对企业 而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此,绩效就成了评价员工 的重要标准。一切用结果来说话,不能实现高绩效的 员工只能被淘汰。不要责怪老板不讲情义,企业经营 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这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根本 。所以,老板看重忠诚,更看重业绩,这是情理之中 的。 所有的老板都是这样的,只看结果。如果你努力 了,但结果还是被淘汰,那只能证明你努力得不够。 不要企图辩解,因为现实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 相反,如果天时、地利、人和齐备,你虽然未经太多 努力却还是成功了,那只能说明你的运气好,运气也 是你成功的关键。机会有了,运气够了,你何不再努 力一下,结果也许就会锦上添花。没有人一生下来就 是大师,也没有人不努力就能看到结果。 业绩不仅仅决定了你能否升职,还决定着你的日 常生活。 工作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是为了得到一份维持 生活的薪水,还是为了拥有一份成就自己人生的事业 ?这个问题看似并无多大意义,但两者之间的差别却 非常之大。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在同一个公司里 工作的员工,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起点,几年后却产 生了巨大的差距。有的人成了公司里的核心员工,甚 至是中、高层领导,在该工作领域内举足轻重;有的 人却一直碌碌无为,工作总是不见起色,眼睛整天盯 着刚够糊口的工资,同那些优秀的人一样早起晚归, 生活的质量却千差万别。 诚如我们所知,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 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距呢?——是 对工作的态度。工作态度不同,他所创造的业绩就不 同,取得的成就也不同,生活质量肯定也截然不同。 一个将工作当成生存需求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 的靠工作来“糊口”的人,用工作来满足日常之需当 然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没有任何主动性、迫于无奈去 工作的人,只是干多少事拿多少回报,很难在工作中 有长远的打算,因此永远都会是一个平庸者。 另外,一个将工作当成生活保障的人,也就是想 有个“铁饭碗”,希望凭借自己的工作过上比较安稳 舒适的日子的人,虽然也能够勤勤恳恳,但却会因过 于求稳而鲜有创举和进取之心,最终的结果仍不免流 于平庸。 而一个将工作当成实现自我价值的人,也就是想 通过工作使自己“有所作为”的人,会通过自己的努 力工作,使别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社 会的认可和尊重;更会在工作中通过不断挑战自我, 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潜质,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只 有这种视工作为一生事业的人才能避免流于平庸,也 只有这种人,才能创造辉煌的业绩,才能实现自身的 真正价值。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无论选择怎样度过 自己的某段时间,他都是一个赌徒。因为他必须用自 己的岁月做赌注。”其实人生的任何一次选择都像是 一场赌博,而且赌注无一例外都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只不过正确的选择会在损耗生命的同时收获生命以 外的东西,而错误的选择只会浪费生命。从这个意义 上讲,一个人选择怎样去工作,其实也就是选择怎样 去生活。因为生活的好坏与工作的得失向来有着密切 的关系:一个在工作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人,所能得 到的“奖赏”自然可以大大提高他的生活质量和人生 追求;一个在工作中抱着“糊口”想法或者只想有个 “铁饭碗”的人,得到的薪水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现 状和基本生计。更何况,工作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占去了每天1/3的时间。假使一个人24岁参加 工作,到60岁退休,纯工作时间就是12年。那么在这 占去生命1/3份额的工作时间里,如果始终没有一个 良好的工作态度,那么你从工作中得到的只会是厌倦 、紧张与失望,其痛苦则可想而知。 张琦是某公司的一名销售人员。每天早上闹铃一 响,她便从床上挣扎着爬起来,脑子里第一个感觉就 是:痛苦的一天又开始了。她早饭也顾不上吃,便匆 匆忙忙地挤上公交车向公司赶去。跨人公司大门,连 洗手间都未来得及去,就被经理叫到会议室布置工作 ……一天的痛苦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张琦上午拜访客户,连连遭到拒绝和冷遇,心情 坏到了极点,仿佛世界末日到了。下午,她四处转了 转,等到下班后回到公司,胡乱在工作报表上画了几 笔,便草草交差了事。回家后一看日历,总算又过了 一天!想出去吃饭时,发现钱包里的钱已所剩不多, 想到离上次发工资只过了半个月,她不住地唉声叹气 。 张琦将工作当成了生存的工具,从来不花时间学 习,思想消极,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她从来不好 好去研究自己推销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从来不 反省自己和公司那些优秀员工间的差距,不去想为什 么会遭到客户的拒绝和冷遇,不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教 训。每当朋友问起,她只会说,“单位不行!”“现 在做销售哪有那么容易?”“哎!混一天算一天呗!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