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中国史:清代皇陵

速读中国史:清代皇陵
作者: 李寅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3.70
折扣购买: 速读中国史:清代皇陵
ISBN: 9787516830208

作者简介

李寅,河北大学历史系专业毕业,研究员、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现任清东陵博物馆馆长、研究室主任,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华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兼任中国清宫史学会理事,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 出版专著有《清东陵揭秘》《清代帝陵》《清代后宫》《实说清后宫》《清东陵密码》《清朝十二帝疑案正解》《雍正和他的甄嬛们》《清十二帝后宫疑案》《清宫·图档》等,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 2012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清东陵密码”系列;2013年10月,在《百家讲坛》主讲“清代皇陵谜案”系列;2013年12月,在《百家讲坛》主讲“雍正和他的甄嬛们”系列;2014年6月,在《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后宫疑案”系列;2015年3月,在《百家讲坛》主讲“揭秘清代帝陵”系列节目。

内容简介

清东陵是被十四岁的孩子勘出来的? 古代帝王建陵,需要选择“风水宝地”。 明代的风水师项乔在《风水辩》中写道:“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不冲冒四面之风与,无所谓地风者也。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即避开寒冷的北风,避开水的侵扰,是无风、无水的意思。实际上,还要有“风”有“水”,但又要躲着点儿,就这么矛盾。 关于帝王陵寝的选址,更是如此。一般来说,要实现这个目的,陵寝要选择山之阳,以挡风避水。实际上,选址并非这么简单,它有很多要素需要和谐、统一起来,古人说过一句话:“三年求地,十年定穴”,即三年才能找到一块“风水宝地”,十年才可以确定建陵的穴位,由此可见选址的辛苦。 清东陵的“风水”绝佳,表现在很早就有“风水大师”对其进行了神奇的描述。 不过,据说清东陵这样一处“风水”绝佳的吉地,却是一个小孩儿选择的。 乾隆皇帝在《恭谒孝陵》中这样写道:“鼎湖亲卜吉,昌瑞万年基。”他说,昌瑞山这处“风水宝地”是顺治皇帝亲选的。“鼎湖”指的是顺治皇帝。顺治八年的时候,选择了这处宝地,那一年他十四岁。这就很奇怪了,堪舆本是“风水大师”做的事情,小小少年顺治皇帝怎么做到的呢? 清人昭梿所著的《啸亭杂录》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章皇尝校猎遵化,至今孝陵处,停辔四顾,曰:‘此山王气葱郁非常,可以为朕寿宫。’因自取佩韘掷之,谕侍臣曰:‘韘落处定为佳穴,即可因以起工。’后有善青鸟者,视邱惊曰:‘虽命我辈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所以奠我国家万年之业也。” 讲述顺治皇帝从北京出发,带领文武百官、王公大臣、“风水术士”,登上遵化凤台岭,看到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起伏有序的山峦,便抛环定穴,把佩戴在大拇指上的扳指取下,顺势扔了下去,说道:“扳指落下的地方,就是将来陵寝的穴位。”顺治皇帝这么随手一扔板指,就把“风水大师”十年才能完成的事情做完了,确定了“万年吉地”。这是真的吗? 查继佐在《罪惟录》中这样记载: “崇祯初年,遍求天寿无吉壤,至十三年,始召刘诚意孔昭及张真人甲,协视地,得蓟州凤台山。云地善而难得治陵起工之吉,吉在甲申以后,不及事。” 这段话说得很清楚,这块“风水宝地”的初选人正是明朝“风水大师”刘伯温的后代刘孔昭选的。不过,天意弄人,崇祯帝没来得及使用,明朝就灭亡了,于是这块“风水宝地”连同万里江山一起拱手让给了清朝帝王。 梁份的《帝陵图说》中也记载:“烈皇帝即位,欲卜山陵,天寿山更无可卜,有别营建遵化之议,国家多事,遂寝。”印证了查继佐的说法,坐实了明人选择陵寝的真相。 也就是说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是明朝的“风水大师”刘孔昭选择的;匡正了乾隆皇帝的说法。崇祯帝无福享受,明朝不仅把天下交给了清朝,“万年吉地”也一并交给了清朝。 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皇帝再次带领钦天监官员杨宏亮、杜如预勘测这处“宝地”,最终选址并确定下来。 ◆清东陵博物馆馆长、《百家讲坛》主讲人李寅与凤凰网联合出品的系列节目,全网收听千万,在知识付费市场好评如潮 ◆实景拍摄清东陵、清西陵数十座皇家陵寝,其中多座未向外界开放,真实展现皇陵风貌 ◆发掘清朝皇陵及陵寝墓主人的59个清宫往事,揭秘康熙、雍正、乾隆、慈禧、光绪等历史人物以及“甄嬛”“魏璎珞”等剧中人物原型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