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河南科技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17.60
折扣购买: 太极的力量--王西安和他的弟子们(精)
ISBN: 9787534964886
王娟,河南省作协会员,现在温县新闻办公室工作。1994年起从事文学创作、新闻写作至今,撰写了一大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新闻报道及纪实文学作品,刊发于《知音》、《人生与伴侣》、《河南日报》等各大报刊杂志。2000年起,业余时间为太极拳界宗师大家、名师新秀撰写了数百篇传记及人物报道,并于2012年负责温县县委、县政府主办的《太极拳》杂志组稿编辑工作。 柳海林,籍贯安庆宿松,毕业于黑龙江工程学院,曾从事导航地图制作、编辑、笔译等职业,后进入香港大公报河南办事处,采写政治新闻、深度特稿。自2006年始,散文、评论、诗歌等作品散见于全国各地报刊。阅读、写作之外,涉足书画理论及文史领域。
003_山口博永:永不放弃的追求和热爱 他,名闻日本太极拳界,从八岁起痴迷太极拳, 为寻找太极真谛,他远渡重洋,足迹踏遍世界的各个 角落,历经坎坷,终于得以拜见太极大师王西安,并 成为其得意弟子,跟随恩师苦练至今。几近一生的追 求,他已成为日本太极拳传播的中坚力量,并创办了 日本最大的太极拳协会——太极道教会总会,其学员 达上万人。从痴爱到传播,他用别样的传奇经历,实 现着太极拳永久而美丽的梦。 一朝邂逅,太极拳永驻少年心 生活对于幼年的山口博永来说,并不是一杯香醇 的酒。他刚刚三四岁时,父母就离异,幼年的他在缺 少温情的环境中长大。缺少关爱,又过早地品尝世态 炎凉,他变得自立、坚强。如何能让自己更强大一些 ,活得有尊严一些,也成了他最大的追求和梦想。 八岁的一天,他偶然看到一部中国电影,电影中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在苍茫的黄河边上演练太极拳。 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太极拳,影片中老人和他那种刚柔 并济而又大气磅礴的拳架,一下就让他着了迷。他痴 痴地看着,内心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从此 ,“太极拳”三个字深深地烙在了山口博永的脑海中 ,也成了他一生不懈的追求。少年的心中强烈地向往 着太极拳,但少年的他,仅只知道太极拳在遥远的中 国,离他十万八千里,遥不可及。 时光荏苒,山口博永长成了一位清秀的青年。生 活的磨砺让坚毅的他开始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因此 ,十几岁起,他便身入佛门,开始静修佛学。28岁这 年,师父有位佛友从加拿大来到日本,入住于山口博 永师父所在的禅院,每天和师父交流禅宗佛学。有一 天,山口博永前来拜见师叔,只见师叔正在院中打拳 ,而一招一式让他感觉格外的熟悉和亲切。一问,师 叔打的正是太极拳。山口博永一下就呆住了,太极拳 ?!这不正是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拳么?苦苦寻觅了 这么多年,没想到今天终于得见。真是踏破铁鞋无觅 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欣喜之下,他当即跟着这位师 叔学起来,这时他才知道,原来这位师叔是焦作人氏 ,习练杨式太极拳多年。半年以后,师叔离开日本。 山口博永此时对太极拳已经无法忘怀,到了痴迷的地 步。为了继续进修太极拳,他辗转来到台湾,在这里 跟着一位老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在台湾,他停留了三 年之久,在这三年里,他除了学拳,也开始了解到太 极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师傅处他得知,太极拳有多个 流派,而中国的陈家沟,就是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 是全天下太极拳的根。到中国去,拜膜太极拳的根。 从那时起,这成了他心中最大的梦想。 跋山涉水,寻找太极真谛 “在我的太极拳道路上,最幸运的事情就是能成 为王老师的弟子,在恩师身边,我得到的不仅是拳技 上的提高,还有王老师博大胸怀的滋润,练拳时他是 严师,生活中他又像父兄。”若干年后,已成为著名 太极拳大师王西安得意弟子的山口博永,回忆起当年 的情景,仍不无激动。从日本到中国,从一个太极拳 爱好者到名师高徒,山口博永的求师路不可谓不曲折 ,不可谓不传奇。 1978年,随着中日的建交,两国的民间组织也开 始友好往来。山口博永作为一名武术爱好者,随团访 问中国。但这一次中国之行,他没能如愿到达陈家沟 ,中原之行止于省会郑州。为了迎接远方的客人,当 时郑州方面也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招待会,武术之乡的 太极高手全部到阵,为他们做了规模宏大的太极拳表 演。缠绵柔长、铿锵有力的太极拳表演,再一次震撼 了他的心,追溯太极之根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1981年,山口博永随着日本友好团访问陈家沟, 并和太极之乡的拳师们做了面对面的交流。当村中的 太极高手王西安上台为他们做“炮捶”的套路表演时 ,山口博永一下激动起来:“这不是三年前在郑州那 次招待会上表演过的老师吗?”原来,三年前的那次 郑州相会,山口博永就牢牢记住了来自陈家沟的王西 安老师,他没想到时隔三年,自己能再一次见到拳打 得相当漂亮的王老师。看着王老师的表演,山口博永 再也平静不下来,老师的拳打得太好了,刚柔并济, 滔滔不绝,大气磅礴又蕴含无限的韵昧,这才是真正 的太极拳,是太极之根,是自己寻觅多年的太极魂呀 !山口博永心情难以平静,赶紧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 摄影机拍下了王老师演练的整个炮捶套路。 从陈家沟回国,山口博永把王老师看成了自己的 老师,每天看着摄像苦练王老师的拳架。但随着练习 的加深,他的困惑和不解也越来越多。此时,山口博 永才明白,太极拳真的是博大精深,它深层的蕴含, 仅凭从招式上是难以理解和感悟。那些纠结的疑惑需 要老师点化才能化解。拜王老师为师,山口博永的愿 望更加迫切。 1986年时,山口博永如愿以偿再次来到陈家沟, 正式拜王西安为师。他从此跟着王老师开始长达数十 年的苦练。 近20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在王老师多年的 悉心指点下,山口博永的太极拳技也已达到一定高度 。回想这些年走过的路,回想老师的厚爱,山口博永 真诚地说:“刚跟老师学拳时,老师教拳非常认真, 总是言传身教,让我们摸他身上的真气流动。那时不 懂得,经过这么多年的苦练,再让我们摸时,我们能 很容易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太极拳,永远不放弃的挚爱 凭着心中的那份信念,苦苦追索几十年,山口博 永对太极拳的这份爱不可谓不真,意志不可谓不坚。 多年苦练,他已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太极拳大家,并 从当年的痴爱者走上专业的传播道路。由他创办的太 极道教会如今已发展成下属五个分会的日本颇具规模 的太极拳协会,学员近万名。 这么多年来,山口博永一直走在追求与自我修练 的道路上。当年身入佛门,他就开始研修人生的真谛 、生命的意义。在追求本我的境界中,他把佛学和太 极完美地结合起来,完成了一个完美的自我。 这些年,他教出的学员不计其数。这些人不仅拥 有了健康和精神上的愉悦,还在太极拳界屡显身手, 获得过各种荣誉。山口博永把太极拳和它的文化洒播 到他能触及的地方,他已经将其视为生命价值的体现 。 从普通人到高人,他说这里面有佛的静修,也有 太极拳的滋养,还有恩师默默的关爱,这一切帮助他 完成了人格和生命的升华。 在老师身边的日子里,山口博永时刻感觉着恩师 的情怀。虽身为大师,王西安却朴素如常人,教拳上 认真严厉,生活中却又随和亲切,如知心好友,让你 轻松愉悦。练拳之余,恩师常和他聊天,一杯清茶, 在无限的禅意中说禅,说太极。这是师徒俩最大的爱 好,也是师徒间高深的精神交流。佛家讲究禅道,太 极讲究自然,名不同,修练的目的却一样。言谈之时 ,王老师说,太极拳的松柔自然到达一定高度,就是 佛家说的禅。人在寺庙修行,追求的是内心的安宁, 以静求净,完善自身。太极拳追求的也是人生的大境 界,在动中寻求一种宁静和致远。在修练中,太极拳 很多招式都和坐禅很接近,坐禅是虚领颈顶,为上阴 下阳,而太极拳气沉丹田,为上虚下实,所以,修禅 和练太极皆能修身养性。 如今,每天坐禅和练太极拳,是山口博永生活中 的主要内容。他每天要进行五个小时左右的练习,20 分钟坐禅,40分钟练太极拳,或者20分钟练拳,坐40 分钟禅。在一静一动中,他深切感悟人生真谛。 漫漫几十年,山口博永在追求太极拳的同时,也 完成了人生的梦想。在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他成 功地把自己融入太极,完成了人生的另一种涅槃。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