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铁骨(明朝英雄传)/梅毅叔叔讲中华英雄故事

铮铮铁骨(明朝英雄传)/梅毅叔叔讲中华英雄故事
作者: 梅毅|责编:奉学勤//王田田//李婷婷|绘画:绘时光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6.40
折扣购买: 铮铮铁骨(明朝英雄传)/梅毅叔叔讲中华英雄故事
ISBN: 978754555568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开国大将功劳多 朱元璋占据应天府[ 梅老师告诉你:公元 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 兵攻破集庆路,并改名为 应天府,治今江苏南京。 ]之后,北有元军、南有 方国珍、东有张士诚、西 有陈友谅,可以说是四面 受敌。朱元璋与手下将领 认真分析形势,认为陈友 谅和张士诚是最关键的敌 人,于是制订了“先灭陈 友谅、再除张士诚”的战 略计划,而执行这一计划 的主要将领就是徐达。 徐达首先进攻被陈友 谅军占据的池州(今属安 徽),缴获了敌方的全部 战船。接着,破青山、攻 潜山,对陈友谅所在的重 镇安庆(今属安徽)形成 水路夹攻的态势。安庆守 将赵普胜智勇双全,徐达 久攻不下。于是徐达使用 离间计,谎称赵普胜意欲 投靠朱元璋,陈友谅一怒 之下杀了赵普胜。此后, 陈友谅军中无人能守水路 ,安庆遂被徐达攻下。 陈友谅意图夺回池州 ,率领大军来犯。朱元璋 派常遇春增援徐达,两人 定下计谋,一面诱敌深入 ,一面挑选万余精兵在九 华山下埋伏。陈友谅大军 一路攻至池州城下,徐达 一声令下,霎时间城内鼓 声骤响,城外伏兵四起, 内外夹击。陈友谅大军乱 作一团,无力抵抗,这一 战徐达大获全胜。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 (公元1363年),双方 在鄱阳湖决战,朱元璋亲 自领兵与陈友谅对阵。他 们的兵力对比是:陈友谅 拥有将士六十万,而朱元 璋只有二十万;陈友谅拥 有数十艘战船,而朱元璋 只有一些小船。 战役打响了,徐达身 先士卒,勇敢拼杀,一举 击溃陈友谅前锋部队,不 但歼敌上千人,还缴获了 战船一艘,一时间军威大 振。陈友谅率军拼死抵抗 ,抛掷火器,徐达的战船 燃起大火。徐达奋不顾身 ,一边带领士兵灭火,一 边继续指挥战斗。刚好朱 元璋派船前来救援,徐达 顽强冲杀,终于击退敌军 ,摆脱了险境。 对战过程中,朱元璋 时刻担心张士诚乘机偷袭 自己的后方,于是命令徐 达率领部分军队回应天府 严加防守。徐达到了应天 府后,鼓舞士气,加强守 卫,使得张士诚始终没有 可乘之机。朱元璋没有了 后顾之忧,全力出击,最 终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六 十万大军。 此战以少胜多,铲除 陈友谅,功劳首推徐达。 率师东征定乾坤 除掉了陈友谅,朱元 璋决定对张士诚展开攻势 。张士诚当时的势力范围 横跨今天的浙江、江苏、 安徽、山东四省。面对强 敌,朱元璋再一次把重要 任务交给了他最信任的大 将军徐达。 徐达以常遇春为副将 军,率兵北上,仅用半年 时间,就平定了淮东,把 张士诚的势力压制在江浙 两地。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 1366年),朱元璋下令 向张士诚发起最后进攻。 张士诚的中心重地在 平江(治今江苏苏州), 以湖州和杭州为两翼。徐 达根据形势做出判断,如 果把张士诚的左右两翼斩 断,攻取平江指日可待。 于是,徐达做出先攻湖杭 二州的战略部署。 张士诚的湖州守军迎 战徐达部出师不利,退入 城中固守。张士诚便派大 将吕珍等人屯军六万在浙 江旧馆一带,作为湖州的 侧翼牵制徐达。徐达当机 立断,决定先除掉1日馆 的援兵。他派兵夜袭旧馆 ,切断其粮道。旧馆的援 兵没有了粮饷,只好向徐 达投降。湖州、杭州不久 也被徐达相继攻克。 张士诚的左右两翼全 部被斩断,平江已成孤城 。徐达大军将平江城团团 包围。不仅如此,徐达还 对张士诚的守军发动了心 理战。徐达指挥兵士在城 外架起三层高的大木塔, 日夜监视城中军民的一举 一动。在大木塔上使用弓 弩和火铳,不定时向城内 射击。为了彻底瓦解守军 的防守意志,徐达命人在 城外架设抛石机,摧毁城 中的防御工事。 很快,平江城中弹尽 粮绝。见张士诚仍旧不投 降,徐达下令发起最后的 攻击,并亲自督军攻破了 城门,副将军常遇春也从 水路直逼城下。在徐达的 指挥下,围城的各路人马 从平江城的四面八方架起 云梯,前赴后继地冲入城 内。一时间平江城内外战 鼓齐鸣,炮声隆隆,杀声 震天。见大势已去,张士 诚被俘后自缢而亡。 剿灭了东面的张士诚 和西面的陈友谅,南面的 方国珍根本不是朱元璋的 对手,只剩下北面元朝的 蒙古军是统一的最大阻碍 ,而朱元璋的北伐也最终 成就了徐达的赫赫英名。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