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聊电影

如何聊电影
作者: (美)安·霍纳迪|译者:陈功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如何聊电影
ISBN: 9787559626295

作者简介

安·霍纳迪(Ann Hornaday),《华盛顿邮报》首席电影评论家,2008年荣获普利策新闻奖 “最佳评论人”提名。曾是著名女权主义者格洛丽亚·斯泰纳姆(自传《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2017年在国内出版)的助理。从业三十多年以来,采访过李安、马丁·斯科塞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加里·奥德曼、卡西·阿弗莱克、蒂尔达·温斯顿等众多影视界知名人士,本书的撰写得到包括他们在内的32位奥斯卡奖得主的帮助和支持。亚马逊读者评价她是“继罗杰·伊伯特之后可相信、跟随”的影评人。

内容简介

如果有人说一部电影“写”得很好,那通常表示他很喜欢影片精妙的对白或是惊人的剧情反转。但是一个剧本要具备的可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为什么会喜欢一部电影?因为我们喜欢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故事的发展,以及发展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还会喜欢上片中的角色,即便有时我们并不一定“喜欢”他们,甚至不能理解他们。 如果一部电影在这些方面都做到位了,那都要归功于编剧,他们通常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好几年默默无闻的辛苦创作。剧本是每一部电影的基石,里面涵盖的不只是剧情和对话,还有故事结构、内部规则,以及角色的生活、动机还有可信度,另外还包括基调、主题等抽象内容。 剧本是导演和影片全体创作人员的主要参考点,从服装准备到片场设计,从照明方案到镜头角度,所有一切都要参考剧本。剧本写得越好,就越能帮助制作人员在银幕上打造一个引人入胜、真实可信的世界。 一个有可信度、细节度、特异性的剧本,能够让演员完全沉浸在角色当中,而不会对角色的动机和前后不一致的行为频频产生质疑,因为演员需要了解的角色信息全都写在剧本上。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曾对我说,他是在《蝙蝠侠与罗宾》(Batman & Robin)令他惨遭演艺生涯最大差评之后,才真正意识到剧本的重要性。他说从那时起,当他在决定是否参演某部新片时,首先考虑的一定是剧本。如他所言,接下来克鲁尼选择的三部电影分别是《战略高手》(Out of Sight)、《夺金三王》(Three Kings)和《逃狱三王》(O Brother, Where Art Thou?),正是这三部剧本出彩、制作精良的电影,让克鲁尼得以跻身颜值傲人、品味同样不俗的男星行列,并从一个电影明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演员。至于这个故事给人的启迪,克鲁尼总结得很简单:“拿着一个好剧本拍出一部烂片,这种事情我见得多了,但是反过来你是做不到的。”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系列的编剧培训班和编剧指南书籍不断涌现,介绍各种编剧“法则”。有些是基于经典的三幕式结构,搭配精准安插的“剧情点”(第一幕:铺垫;第二幕:冲突;第三幕:解决);其他则基于由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普及的“英雄之旅”(hero’s quest)理论[ 源于约瑟夫·坎贝尔的代表作《千面英雄》,后成为影视制作行业的经典创作理论。——编者注]。不管个体编剧遵循哪种方法,当前的大部分好莱坞电影采用的都是最传统的叙事模式:故事向前的线性发展,每一起事件、每一次接触、每一个反转,都朝着一个结局头也不回地前进,做得好的话,这个结局一定既能令观众惊讶又感到满足。 根据这些原则,一个靠谱的剧本,应该以一个缓急有序的节奏讲述一个大体在意料之中的故事,并且在抵达预定的结局之前,串起所有常见的桥段,比如:男孩遇见女孩;男孩和女孩相恋;困难出现;男孩和女孩一起克服困难,最终走到一起。 套用著名编剧、导演比利·怀尔德的话:一个出类拔萃的剧本,应该要能掐住观众的咽喉,一刻都不松手。就这样掐着观众的脖子一直走,让他们别无选择,只有乖乖跟着。而每隔一段时间,这个剧本就应该释放足够的信息,让观众对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保持好奇,永远不觉得出戏、无聊或者毫无头绪。 简单来说,剧本要能够回答每一个“影评人”观众必定会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电影制作者到底想做一部怎样的电影?是一部充满动作元素、带观众逃离现实的奇观电影?还是一部充满动作元素、带领观众逃离现实,同时又反映现代生活的奇观电影?是一部深度讨论爱情转瞬即逝的文艺闷片?还是一部故事跌宕起伏的时尚爱情喜剧?每一部电影的灵感都源于剧本,如果电影创作团队有能力驾驭这个剧本,那么就能把创作者的想法——不管是一部高智商烧脑片,还是一部酷炫的娱乐片——彻底地展现出来。 当你有了提问、交流的冲动时,专业技巧能助你一臂之力。——乔治·卢卡斯 聊电影,是一门技术活儿 《华盛顿邮报》资深影评人,集32年观影经验之作 解答5个关键问题/回顾42部经典影片/访问104位影视大拿 《纽约时报》力荐:“清晰、简明、有理有据。学习、磨练电影欣赏与评论技巧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