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延安时期的社团活动(红色延安口述历史)
ISBN: 9787561377406
如今是,在宽广的柏油大道上,飞驰着红黄两色的公 共汽车;延安的青年们,穿着鲜明彩色条纹的运动服;少 女们的发式、花衬衣、裙子与皮鞋等等,与别的大城市一 样了! 延安的蓝家坪,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 的所在地,我们简称“延安文抗”。是从全国各地来的文 艺工作者,主要是专职的作家们,驻会搞创作的地方。搞 美术创作而住“文抗”的,当时只有我一个。 “小米子加步*”,延安在***反动派与日寇的包 围之中,生活资料极其缺乏,生活与学习都十分艰苦。 1941年,经过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物质生 活得到改善,菜碗里可以常常见到肉了。于是,改善精神 生活的要求,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了。 那时延安的文化活动,有京剧、话剧、活报剧等等, 有时,也可以看到30年代的苏联电影,如《列宁在十月》 等等。 延安文化沟***门办了一个文化俱乐都,有时举行 文艺报告,开展览会,出墙报等等,尤其是到**,举行 热闹的舞会,这使年轻好动的心,大大活跃了起来! 于是,蓝家坪“文抗”的同志们,也纷纷议论,要自 己办一个俱乐部。当时“文抗”的领导是丁玲同志,她热 情支持。记得那时的萧军同志,还自告奋勇,到边区政府 等等部门去游说募捐!“文抗”的同志们,为此开过几次大 会。*后决定,我们筹办的,命名为作家俱乐部。 当时,义不容辞,我担负了这个作家俱乐部的设计布 置工作。 在蓝家坪的半山上,有一所平房,约有**四间屋的 大小。这在那个时期的延安,就是一座大房子了。有这座 房子,就是不容易得到的好条件了。 1937年抗战开始后,日本飞机就到延安狂轰滥炸,把 延安城区炸成一片瓦砾,连一小截断壁残墙都没有。人们 都住到四边山坡上的窑洞中去。 一切机关、学校、医院、工厂等等,都在窑洞里。窑 洞是天然的防空洞,又冬暖夏凉。但是,如办群众性活动 ,就不够大了;所以大礼堂、大会堂、大饭厅、大画室等 等,就需要另找房子或另造房子。——拨给作家俱乐部的 那座旧房子,可能是过去什么单位的食堂。 于是我自己动手,平整土地,粉刷墙壁,修理门窗, 糊上窗纸(那时的延安,是没有玻璃的)。 然后买木料,做家具。 当时,我**的助手与合作者,是一个农村来的老木 匠。他从来没有按图样做过家具。我边画,边与他讲解研 究。我必须画出他看得明白的草图来。 我们先制出一批折叠椅,有靠背的。选用延安出产的 老榆木——这种木料,纹质很美——全部用木的本色,再 用延安的灰毡蒙面,为了结实美观,又镶上土蓝布的边。 然后做了两个长沙发,以及小方桌、茶几、屏风、酒 柜、台灯、壁灯、吊灯等等,全部是就地取材。椅垫是用 土蓝布与土白布的剪纸图案。从延安老乡的地摊上,买来 陶瓦罐,用红土子与墨,画上花纹,放桌上装饰。当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