鼹鼠原野的伙伴们(注音版)

鼹鼠原野的伙伴们(注音版)
作者: [日]古田足日 著 彭懿 译
出版社: 接力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鼹鼠原野的伙伴们(注音版)
ISBN: 9787544831505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古田足日 1927年出生于日本爱媛县,早稻田大学俄文系肄业,是当今日本家喻户晓的作家与评论家。20世纪50年代,他执笔发表了一系列批判日本童话传统的论文,震撼了整个日本儿童文学界。他除了著有《现代儿童文学论》《现代日本儿童文学的视点》等理论著作,还写有《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壁橱里的冒险》《鼹鼠原野的伙伴们》《课外作业代写公司》《九个小海盗和翻斗车园长》等经典儿童文学作品,1993年出版了《古田足日儿童书全集》13卷。 关于译者 彭 懿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毕业于复旦大学及日本东京学艺大学。著有理论专著《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等,幻想小说“我是夏蛋蛋”系列、《我捡到一条喷火龙》、《灵狐少年》等,图画书《不要和青蛙跳绳》《驯鹿人的孩子》《我用 32 个屁打败了睡魔怪》等,译有“安房直子月光童话”系列、《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14 只老鼠”系列、“樟树公寓”系列等。

内容简介

开头的故事 校长先生不可怕   樱花小学,是东京边上的一所小学。   暑假结束的第二天,校长先生在开学典礼上说:“暑假里,有孩子搞恶作剧——在川口老师家田里的南瓜上,用油性笔画上了鬼脸。”   孩子们哄地笑了起来。   不过,二年级二班的直行、一男、明良和裕子红了脸。在南瓜上画鬼脸的,就是这四个人。   “干这种事的人也许觉得有趣,可川口老师却犯愁了,他说这样的南瓜不能拿到市场上去。不要干给别人添麻烦的事。”胖乎乎的校长先生的眼睛,好像瞪着四个人似的。   那天回家的路上,小矮子明良说:“校长先生好可怕啊。我以为他要点名字,心脏都要停止跳动了。”   “我腿也抖起来了。”   胖墩儿直行这么一说,裕子也说:“校长先生这么可怕,那他的太太,也一定是个   戴眼镜、喜欢刁难人的人了。”   “不是说校长先生家里有狗嘛,一定是条可怕的虎头狗哟。”一男说。   第二天,另外一件不好的事情,就是四个人被班主任石川洋子老师训了一顿。   “你们几个为什么不交暑假作业本呢?没做吧?”   四个人的心脏又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低下了脑袋。   “在南瓜上搞恶作剧的,是你们吧?就是因为干这种事,才没做作业的。快点补做吧,能做多少做多少。”     过了三天,见四个人拿来了作业本,洋子老师说:“秋天的展览会上,你们一定要拿出点什么。因为这可是挽回名誉的机会。”   “挽回名誉,是什么意思?”直行代表四个人问。   “你们在南瓜上搞的恶作剧,还不做暑假作业,校长先生也好,别的老师也好,学校里的孩子们也好,全都认为你们是没有出息的孩子哟。不过,要是能在展览会上拿出让人惊奇的作品,老师也好,伙伴们也好,就会改变看法——直行他们到底还是能干的孩子啊!挽回名誉,就是这个意思。”洋子老师这样回答道。   好吧,来挽回名誉。四个人聚集在一男的家里,商量起来。   “机器人怎么样?用纸箱子做机器人,我们钻进去让它动起来。”   “没有更好玩的了吗?”   “是的呀。就没有更加、更加让人大吃一惊的东西了吗?洋子老师说了,要做出让人惊奇的东西才行。”   正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地说着,直行笑了起来。   “对了,不是说眼泪是咸的吗?如果把用眼泪制成的盐拿出来,大家会啊地叫起来哟。”   “噢,是理科的实验呢,做做试一试吧!”   裕子先赞成,明良和一男也干劲十足:“嗯,做吧!”   一男家里有个婴儿。说来也巧,婴儿正在隔壁的房间里哭着。一男跑到厨房,拿来个牛奶瓶,贴到了躺着的婴儿的脸蛋上。   婴儿吓坏了,哭得更响亮了。   “这样的话,能接好多眼泪呢。”   一男开心地说,可马上就又歪起了脑袋。因为顺着牛奶瓶里面流下去的眼泪,一到瓶底,就看不见了。   而且,裕子把婴儿抱了起来:“可怜呀,让宝宝哭!”   “明天,到学校去收集吧。”明良说。   第二天,四个人一人拿了一个牛奶瓶,上学去了。   一男说:“看着一郎。一郎是个专欺负人的孩子,肯定会把谁弄哭,那时,就冲过去收集眼泪。”   于是,四个人不管是一郎去喝水也好,去撒尿也好,都跟在后头,弄得一郎都没有办法欺负别人。   一郎到底还是发火了:“你们为什么老是跟在我后头?”   一郎对着一男的脑袋,砰地打了一拳。   一男禁不住哭了起来。明良慌忙把牛奶瓶贴到了他的下巴上。可是,只接到了两三滴眼泪。   打那以后,四个人跟着一郎转了一个星期,一郎觉得不自在,也就不再欺负人了。   洋子老师表扬说:“你们让一郎不再动手动脚了呢,了不起呀。”   四个人挠起了脑袋。虽说被洋子老师表扬了,可牛奶瓶底,重要的制盐的原料——眼泪才只有一点点。   一天,直行摇晃着那个牛奶瓶,可怜巴巴地说:“我还以为是个好主意呢,可这样下去,到展览会开幕时也积不下多少呀。”   遗憾是遗憾,可他们还是死了用眼泪制盐这条心,决定做其他的东西。但是,又想不出来好主意。   很快,展览会开幕的日子就临近了。要是这样什么也不做,就不能挽回名誉了。这回,四个人凑在明良家里,商量起来。   一男说:“展出虫子怎么样?把秋天的虫子全抓来,让它们叫。”   “抓不到那么多呀。”   直行垂头丧气地这么一说,小矮子明良说:“别泄气,再好好想一想。”   隔壁的房间里,嗡地响起了吸尘器的声音。大伙一声不吭,一边听着那个声音,一边想着。   “有啦!想出来啦!”裕子高兴地叫出了声。   “用吸尘器就能抓到了。蚊子和苍蝇,吸尘器都能吸进来的。”   “对,试一试吧!我去跟妈妈借吸尘器。”   明良正要往隔壁房间跑,裕子把他拉了回来:“别着急,明良。先商量商量到什么地方去抓呀。”   明良气呼呼地撅起了嘴,说:“还用说吗,当然是虫子多的地方了!”   “ 那么, 是猫头鹰森林了。”直行说。   “如果是猫头鹰森林,那离我家近了,从我们家拿吸尘器就行。”裕子补充了一句。   “可就是从裕子家里开始,电线也不够呀。还得多找些。”   于是,大家又各自回了一次家,拿着电线,集中到了裕子家里。还有从好朋友那里借来的,电线变得长   长的了。   猫头鹰森林,在田野的对面。一片矮树丛当中,挺立着两棵树干上长着青苔的高高的杉树。一到夜里,猫头鹰就在杉树顶上咕咕地叫。   “好像没有啊。”钻到森林里的一男,失望地说。森林里太暗了,没长什么草。   “再往那边去看看吗?”明良在杉树下面说。可是,大伙谁也不吱声。从这两棵杉树开始再往前,四个人里头,谁也没有去过,又暗又潮,连条道都没有。      这时,隐约传来了蝈蝈的叫声。   “那边!”   明良跑了起来。一男和裕子也跑起来,后是拿着吸尘器的直行,一边拖着电线,一边跑。   “哇,不得了!”明良站住了,追过来的三个人也站住了。   那是森林的边上,眼前是一片长满了草的原野。森林比原野高出一截,越往左越高。   森林在高起来的地方结束了,它前面是一片矮竹林,矮竹林的下头是陡峭的悬崖,悬崖的下头长满了高高的草。   蝈蝈的声音,就是从那堆长得很茂盛的草里传出来的。明良跳到了原野上。一男和裕子也跳了下去,拎着吸尘器的直行,用屁股哧溜哧溜地滑了下去。   “有呀,有呀。”明良叫道。明良在悬崖下边的草丛里一跑,虫子都纷纷蹦了出来。直行擦了把汗,打开了吸尘器的开关。哗的一下,虫子就被吸了进去——要是真那样就好了,可实际上,只是开关啪地响了一声,吸尘器却连响也没响。   “唉,坏了吧?”   直行一屁股坐到了草上。裕子说:“不会是电线吧?一定是电线脱开了。”   “我去看看!”明良和一男跑进了猫头鹰森林。   不一会儿,两人就从森林里跑了出来,摇晃着吸尘器那头的电   线,叫道:“哎,果然是脱开了呀。”   “太短了呀。”直行挠了挠头。   “我刚才在森林里跑的时候,还想,电线也没这么长啊。”   直行拖着脱开了的电线,拎着吸尘器跑到了这里。   “去求求那户人家,把电线接上去。”   裕子指着森林边上的房子。大伙朝那座房子跑去。    “呵呵,用吸尘器抓虫?”   胖胖的大婶笑了,把电线插到了插座上。四个人拉长了电线。   “来,干吧!”   明良握住了取下了吸尘刷的管子。一男打开了开关。吸尘器嗡的一声,他们瞅见头一个被管子口吸进去的,是蝈蝈。      终于到了展览会的日子。学校的走廊上、教室里,都挂上旗子和彩带。   校长先生走进二年级二班的教室。   “嗬,这牛的木刻真好。哟,这黏土手工小镇,也像模像样呢!”   直行他们四个人,把装虫的笼子放在教室的一角,目不转睛地盯着校长先生。   ——校长先生就不能说一句虫子什么的吗?但是,要是说了句什么,也许可怕呢。   不过,校长先生没有在装虫的笼子边上停下来,就要走过去了。   ——啊,要走过去了。   四个人都咕嘟咽了口口水。   可就在这时,铃——铃,金钟儿高声叫了起来。校长先生的脚停住了,朝虫笼里瞅去。“这可够厉害的!金琵琶、纺织娘、蛐蛐儿,什么都有呢!是直行你们几个拿来的吧?这么多虫子,是怎么抓来的呢?”校长先生笑眯眯地问。   “用电动吸尘器。”   “吸尘器?嗯,吸尘器能抓虫?这是个好主意呢。”   校长先生走出教室以后,其他的老师、家长教师联席会的人以及高年级的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来到二年级二班的教室。因为校长逢人便说:“有孩子用吸尘器抓虫哟,这点子太有趣了。”   见虫笼子前头围满了人,洋子老师对直行他们说:“好像是挽回名誉了。”   接下来的星期日,四个人在裕子家集合,校长先生也来了。 ★日本儿童文学泰斗古田足日经典作品 ★让孩子们在“玩”中,发明、创造了游戏,也在游戏里成长。 ★见证一个时代的消失,重新唤起我们内心中对自然的渴望,对童年的守望 ★聚焦童年的核心价值,让读者在阅读中找回童年的真谛 ★彭懿精心译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