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头脑读书法——持续可行的阅读教育

学习型头脑读书法——持续可行的阅读教育
作者: [韩] 崔胜弼/著 周尧/译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4.40
折扣购买: 学习型头脑读书法——持续可行的阅读教育
ISBN: 9787565733178

作者简介

[韩] 崔胜弼 韩国儿童和青少年知识类图书作家、阅读教育推广者,在阅读教育领域深耕十二年。2013年凭借《人是什么?——听爸爸讲进化的故事》获得韩国第18届创批优秀儿童书籍大奖。 作者在小学时非常厌恶读书,成绩排名经常全校倒数,但是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遇到了让自己泪流满面的人生之书《弗兰德斯的狗》,并反复阅读了多遍。通过这本书,作者迈出了通往阅读世界的第一步,并逐渐体会到了阅读的力量,从而实现了成为作家的梦想。作者既是每天和学生们一起阅读讨论的讲师,也是陪伴三个孩子阅读故事书的爸爸,因此深知阅读教育的难点和重点。他十分热衷于向家长和学生分享自己潜心钻研的阅读教育方法,经常在韩国的图书馆和学校进行巡回演讲。此外,他还运营网络论坛“学习型头脑读书法”,并主持播客《家庭共鸣式阅读》。 作者著有《爱弥尔·左拉,真相是什么?》《让世界大吃一惊的韩国历史实录》《蜿蜒曲折的美丽江山》等书籍,并在《我们的教育》《儿童乐园》《儿童好主意》等教育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

内容简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炳皓是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每次考试的平均成绩都在95分以上。他喜欢运动,每年都担任学习委员,六年级的时候还当上了学校的学生会主席。由于一直参加课外辅导班,他的英语和数学基础十分扎实,学习、运动、领导力样样优秀,是那种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当然,父母对他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我们希望他能考上重点高中,而想要考上重点高中,不但要学习成绩优异,学校的获奖情况也很重要啊。” 他的父母找我的原因就是希望我能帮孩子拿到进入重点高中所需的作文比赛奖。随后,我和炳皓进行了简短的面谈。我通过面谈得知,炳皓虽然不是很喜欢读书,但是语文成绩一直在90分以上,低的成绩是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取得的 88分,六年级的时候又重新回到了96分。除了周末,他每天都会去上课外辅导班。 面谈过后,我又对炳皓进行了语言能力测试。语言能力测试是以高考语文试卷的题目为基础,难度降低到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水平之间,用以测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套试题。炳皓的测试结果是58分,相当于小学五年级的水平。 “小学五年级水平?炳皓?” 炳皓的妈妈掩饰不住内心的惊讶,她可能认为自己的儿子各方面都很出色,语言能力自然也会高于同龄孩子。其实炳皓并不是个例,很多集父母所有期待于一身的优等生的语言能力都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我告诉炳皓的妈妈,他升入初中以后成绩下滑的可能性很大,原因就是孩子的语言能力低于平均水平,而且对课外辅导班的依赖性过高。 3个月后炳皓参加了初一期中考试,平均分为72分,只有英语和数学勉强超过了80分,其余科目全部低于70分。他直到初中毕业也没能突破这个水平,小学时各方面都很出色的炳皓终沦落为一名成绩平平的中学生。 事实上,小学时候的优等生到了初中,十之七八都会像炳皓一样成绩下滑,就像到了特定时期就会洄游的鲑鱼群,或者每年都会到来的梅雨季节一样,这也是我每年都会看到的集体现象。小学成绩好的孩子到初中还能维持好成绩的不过十之二三而已。 大部分家长都觉得自己家孩子的情况会有所不同,虽然邻居家和朋友家的孩子升入初中以后成绩下滑,但是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小学六年一直都保持着优异的成绩,现在也尽着自己大的努力,不仅学校的课程总是赶在进度之前提前学习,而且只要听说有好的课外辅导班,马上就去报名参加,可谓万无一失。如果连这样的孩子成绩都会下滑,那么还有谁能维持好成绩呢? 然而,现实情况却让家长们大失所望,即使他们对孩子抱有坚定的信心,依然有70%~80%的孩子成绩会出现下滑。炳皓的妈妈从未设想她的孩子成绩会下降,可事实却是,即使孩子尽了大的努力,依然无法挽回一落千丈的成绩。 为什么升入初中后,学习成绩会下降? 我们经常会认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会一直将好成绩保持下去。朋友家的孩子小学四年级是优等生,现在六年级依然是优等生;邻居家的孩子初一是优等生,初三也依然保持着好成绩。实际上,确实有很多孩子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优等生,所以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会始终保持原来的水平,尽管可能会有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是下滑幅度不大,而且很快就会恢复如初。 可是如果从教育的整个过程来看,情况却并非如此。孩子成绩的变化一般会出现在升学的时候,而且发生变化后就很难再回到以前的水平了。 小学成绩一直很好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突然下滑的例子不计其数,初中升入高中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同样,成绩突然提升的情况也集中出现在这两个时期。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才有了这样的说法:“小学成绩是妈妈的成绩,初中成绩是课外辅导班的成绩,高中成绩才是学生自己的成绩。” 当然,有些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成绩优秀,但这种情况为数不多,大部分孩子都会在上述两个时期经历成绩的剧烈变化,变化的幅度之大经常超乎想象。虽然我每年都会目睹这种情况,但还是感到不可思议。 那么上述两个时期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为了说明起来方便,我们把发生成绩变化的初中一年级称为第一巨变期,高中一年级称为第二巨变期。 虽然第一巨变期和第二巨变期具有成绩发生巨大变化的共同点,但是性质却有差异。先到来的第一巨变期的特点是“小学优等生的大规模脱群现象”,70%~80%的小学优等生都会加入成绩平平者的行列,有些孩子的成绩会下滑到80分左右,幅度不算大,但是像炳皓这样大幅下滑20~30分的孩子非常多,甚至有些孩子的成绩会跌到60多分。 在大部分学生成绩下滑的大趋势下,也有一些学生的成绩不降反升。他们在小学时成绩平平,升入初中以后突然平均成绩达到90分以上,一跃跻身于优等生的行列。这种优等生成绩下滑,差等生成绩提升的奇异现象层出不穷。 第一巨变期结束后,学生们的成绩会趋于稳定,例如小学平均成绩95分以上的学生升入初一后,平均成绩下滑到70分,这个成绩水平可能会保持到初中毕业。同样,成绩提升的学生也可能会一直保持提升后的成绩水平。 如果说第一巨变期成绩下滑是大趋势的话,那么高一开始的第二巨变期的特征则是大混乱。稍微夸张点儿讲,这就好像是把学生们的成绩放在一个桶里使劲儿摇晃,同一个教室里的几十个学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有些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从来没跌出过全校前二十名,这时却突然掉到百名开外;相反,有些学生成绩一直排在全校百名开外,升入高中后却突然冲到了全校前二十名;还有些初中平均成绩徘徊在70分的学生成绩提升到80分,或者初中平均成绩在80分的学生成绩忽然掉到60分左右。当然也有些学生的成绩没有变化,高中后依然维持着优等生的位置,或者一直成绩都不理想。总之,学生们的成绩会出现各种变化。 正如第一巨变期后成绩趋于稳定一样,第二巨变期过后,学生们的成绩也会保持同样的水平。成绩上升的学生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成绩下降的学生则一路下滑,原地踏步的学生仍然原地踏步。 小学生家长一般会把孩子现在的成绩当作日后升学考试成绩的重要参考,其实经历了第一和第二巨变期以后,在高二的教室里已经很难看出哪些孩子在小学是优等生了。小学成绩会决定高考成绩,这种观点是没有任何有力证据的,这也是我每天在教育现场的亲身感受。很多家长认为,小学的优秀成绩会为初中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初中成绩会为高中成绩奠定基础,但是家长们的这个信念很容易被现实击得粉碎。现实的情况是,除了特殊情况,学生们的成绩会在第一和第二巨变期经历大起大落,这是不变的法则。 教材太难了 为什么会出现第一和第二巨变期呢?如果问学生们升入初中和高中后成绩下滑的原因,基本都会得到同样的答案。 “学习内容太难了。” “教材很难理解。” 学生们通常会抱怨教材太厚,内容太难。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的难度自然会提升,尤其是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学生们会感到教材的难度陡然增大,结果就是很多学生因无法适应教材难度陡增而成绩下滑。学生们在学校的学习行为可以理解为阅读并理解教材的行为,从这个角度考虑,第一巨变期和第二巨变期可以说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可是当我仔细阅读完教材后,不由得产生了疑问:“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的教材真的有那么难吗?”初中一年级的教材虽然比小学六年级的教材难,但是两者的难度差异并不比小学三年级和二年级之间的差异大。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小学六年级的教材,那么理解初中一年级教材的内容是没有问题的。同样,如果能够充分理解初中三年级的教材,那么高中一年级教材的难度也是可以克服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很多孩子觉得初一和高一的教材特别难,从而出现第一和第二巨变期成绩波动大的现象呢?在目睹了初中生学习初中教材之后,我惊讶地发现,他们所感受到的教材难度简直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可以说70%以上的初中生对教材的阅读理解能力都非常低下。 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周希和颜悦色地走进面谈室。她学习很努力,所以我猜想她的考试成绩肯定十分理想,但看到成绩单后我却大吃一惊,英语100分、数学96分、语文82分、科学52分、社会64分。比起周希的小学成绩,这样的成绩并不能令人满意,但是她却对此不以为然。 “考试时很紧张,但是考题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英语和数学考得很好,可是其他科目是怎么回事?” “因为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英语和数学上,所以没时间复习其他科目了,下次考试时其他科目我也会多用点心。” 周希并不认为自己的成绩有所下滑,她的妈妈也抱有同样的看法。 “值得庆幸的是英语和数学成绩很好,其他科目的成绩也得提上去才行,拜托老师多费心。” 升入初中后成绩下滑的学生并不是都像炳皓一样,全部科目的成绩都下滑,也有不少学生像周希那样,英语和数学仍然保持在优异的水平。这些学生会受到准优等生的待遇,他们自己也对成绩持有乐观的态度,因为大家一贯强调英语和数学的重要性,并不觉得其他科目的成绩差是很严峻的问题。家长们也认为只要英语和数学基础扎实,其他科目很容易赶上。 期末考试前几周,周希拿着社会教材来找我。她正在复习教材,为考试做准备,结果因为看不懂教材,在复习第一单元第一节时就卡住了。 国家领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所管辖的地理范围,即该国家的国民可以行使主人权利的范围。国家领土包含领陆、领水和领空,其中领陆是该国家所管辖的陆地,是国家领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如果没有领陆,领水和领空也不复存在。通过开拓行为,领陆是可以扩展的。 领水包括国家陆地疆界以内的水域和与陆地疆界邻接的、从低潮海岸线算起大宽度不超过12海里的一带海域,即内水和领海两大部分。其中领海既是进出海洋的通道,也是海产资源和地下资源的宝库,其重要性举足轻重。 领空则是领陆和领水的上空,范围界定在大气层以内,其他国家的飞机未经允许是不可以进入该国领空的。 低潮海岸线:低潮时海水与陆地的接触线。 海里:航海航空中使用的距离单位,1海里约为1852米。 如果阅读能力处于正常水平,上面这段内容应该只有“低潮海岸线”是生疏词语,教材下面也提供了注释。阅读理解这段文字应该多不超过3分钟,在重要的内容下面画线,然后继续读下一页,考试之前再重新阅读和记忆画线的内容,这样考试准备就完成了,但是阅读能力差的孩子连如此简短的文章都无法理解。 周希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主权”,尽管文章后面很清楚地写着“可以行使主人权利”,她还是没有理解,于是我进一步解释说:“就好像没有你的许可别人不能进入你家一样,没有我们国家的允许,其他国家的人也是不能进入我国的。” 听完我的解释,周希才点头表示明白了。同样,“领土”“领空”“海里”这些词语周希都无法通过阅读独自理解。接下来,我在解释说明“低潮海岸线”和“领海既是进出海洋的通道,也是海产资源和地下资源的宝库”时也花了很多时间,为了说明低潮海岸线,我首先需要说明涨落潮的差异以及什么是海水水位低的落潮。我们花了至少30分钟来解释和理解如此简单的问题。考试范围有100多页,理解一页就花了30分钟,这样算来,只复习社会这门学科就需要花掉3000分钟,50个小时。即使每天花5个小时来学习,也要用掉10天,这还是在旁边有老师辅导的前提下。总之,这样的复习方式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 这并不是周希一个人的问题,英语和数学成绩好的准优等生虽然有个体的差异,但是大体上都有着类似的问题,甚至很多优等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学生们的科学和社会等成绩太差,老师甚至给他们划定考试范围,他们只要把划定的内容全部背下来,考试就可以拿到90分以上。因此有些学生的阅读能力虽然差,但是通过死记硬背,成绩也能维持在优等生行列。可是这也只能在初中阶段勉强应付,等到了高中,面对比初中难度更大的教材时,他们的成绩就会原形毕露。 事实上,孩子升入初中以后成绩下滑并不令人惊讶,令人惊讶的反而是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如此差的学生,是如何能在小学阶段成为优等生,又如何能在英语和数学等科目的考试中保持好成绩的。也就是说,因为阅读能力差,本来学习成绩也应该差的学生之所以取得好成绩是有其他原因的。只不过是这些原因在经历第一和第二巨变期后已经不复存在,此时成绩的骤然升降其实是其真正实力展示出来的结果。总而言之,孩子们的成绩会根据其阅读能力的高低回归到自己真实的水平上。 阅读力即学习力!请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 荣登韩国网络书店Yes24亲子教养类畅销书排行榜 韩国大型连锁书店教保文库2019和2020年度畅销书 韩国加印突破100次! 激发阅读兴趣、提升思考能力、搭建知识体系、塑造学习头脑 洞悉阅读教育的本质和原理,在阅读中掌握高效学习的底层逻辑! 只是阅读故事书,成绩就能进步?阅读是一种高度锻炼孩子学习能力的行为,尤其当孩子阅读童话或小说这类纯文字书时,相当于反复演练“理解内容、前后文推理、整理摘要”的学习过程。可以说,读懂一本故事书,提升的不只是阅读能力,还有孩子的学习头脑! 提升阅读能力,就是强化自主学习力! 阅读其实就是收集和整理各种知识碎片,并在大脑中搭建一套概念化体系的过程,而这正是学习所需的核心能力。孩子的阅读能力一旦提升,其想象力、理解力、专注力、逻辑力,乃至学习态度都会随之改善,从而打下良好的自主学习基础。 阅读能力如何提升?14个读书法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作者将自己12年的研究心得和一线教育实践浓缩转化成14个实证有效的学习型头脑读书法,帮助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孩子量身打造多样化的“阅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