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8.30
折扣购买: 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底色)
ISBN: 9787302500711
高闰青,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教育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高职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家庭教育指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学前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发表文章80余篇,出版著作8部,主编教材1部;曾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教学名师、 “国培计划”专家等荣誉称号。
第一章 人格完善之基:习惯养成 如果我们要改变某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或希望加强某个民族的某种性格,我们必须把孩子作为突破口,从他们小时候开始行动。 ——玛丽亚?蒙台梭利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威廉?詹姆斯 养成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工程 养成教育,指的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教育,是一个人自动化的生活方式,是潜意识的,无须大脑思考,无须意志控制,但它却以巨大的力量支配着人的行为方式,并形成一种生活的能力。 教育是培养人具有良好的习惯 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习惯是刺激与反应的稳固链接。” 反复的行为强化和对某些行为的模仿都可能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无数人强调知识改变命运,却常常忽视比知识和技能更为根本、更为隐形、更能决定命运的一种关键力量——习惯。做人做事需要多种能力:基于生命发展的爱的能力、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困难的能力,尤其是面对挫折的能力;在生活中形成的交往能力、协调能力等。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就像人类心灵深处的方向盘,一旦开始工作,就会悄悄地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走向,乃至操控他的人生命运。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度上就是一笔道德上未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可以说,人的命运的发展、性格的塑造、行为方式的形成都与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一个人行为习惯的积累。 教育就是培养人良好的习惯,为人的成长奠定基础的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要形成某种习惯,即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必须经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需要一个系统的培养过程。在家庭中,父母子女共同生活的过程,实际上是父母对子女进行长期观察、全面了解和系统教育的过程。每一个人身上所体现的各种习惯、观点、生活方式、品质、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等,都和我们所接受的长久的家庭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基于此,在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孩子成长中最基础的底色工程。 《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底色》:家庭教育是为孩子打好生命底色的基础工程。生花妙笔尽显学者风范,行文朴实满载师者热忱,可以说,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父母认真阅读和学习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