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最新修订版)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最新修订版)
作者: 华姿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7.25
折扣购买: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最新修订版)
ISBN: 9787229028879

作者简介

华姿,女,生于湖北天门,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湖北电视台。著有诗集和散文诗集《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感激青春》、《一只手的低语》等,散文和随笔集《自洁的洗濯》、《两代人的热爱》,长篇系列散文《一个人的田野》,长篇散文体传记《上帝的礼物》等。《两代人的热爱》曾被权威机构和专家推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并被第五届“沪、港、粤、新加坡”四地中学生读书征文活动指定为必读参考书。曾获冰心图书奖、长江文艺散文奖和其他散文奖,并被《青春》杂志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内容简介

我很渴,我很渴 德兰姆姆听从修道院的安排,前往大吉岭退隐。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 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劳累过度,加上供给不足导致的营养不良,使 姆 姆本来就不健壮的身体染上了肺结核。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 因 此,她不得不提前退隐。 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退隐。时间是1946年9月10日。后来,这极其重 要的一天被称为是“灵感日”。因为德兰姆姆在这一天听到了上帝对她的 召唤。 这次召唤后来被称为:“圣召中的圣召。” 1946年9月10日早晨,德兰姆姆在卡培拉修女的陪同下,来到了加尔 各答火车站。火车站里乱哄哄的,到处都是乞丐。姆姆穿过人群向那辆开 往 大吉岭的客运火车走去。刚走到一等车厢的门口,姆姆就突然听到一个声 音, 仿佛发自一个不可知的地方,又分明就在近旁。“我很渴,我很渴。”那 个声 音说着。 姆姆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她循声望去,只见人群中有一个身形悲 苦 的老人,光着枯瘦的上身,正向她伸着一只手,虚弱地喊着:“我很渴, 我很渴。” 凄楚得令人心碎。 姆姆一下子怔住了,仿佛突然当胸挨了重重的一击,她痛苦地站在那 里, 像失去了知觉一样。直到卡培拉修女来催她上车,她才清醒过来。火车就 要 开了,姆姆掏出一个铜板扔到老人脚下。老人弯下身子,手还没摸到铜板 , 有个男孩突然跑过来把铜板抢走了。 火车开动了,姆姆站在车门口,看到老人还在不停地向她喊着:“我 很渴, 我很渴。”并且艰难地向着火车前行的方向挪动了几下双脚。 这是一辆古老的客运火车,当它顺着喜玛拉雅山蜿蜒的山路向上爬动 时, 速度是极其缓慢的。姆姆坐在整洁舒适的一等车厢的窗口,望着窗外缓缓 退 去的山岭、树木,以及各种开花的热带植物,心中无比难过——她既为那 个 老人难过,更为这个世界的现状难过,也为自己心中深深的不安难过。 不久就到了一个小站,火车停了下来。姆姆走到车门口,看到三等车 厢 那里,一群衣着破烂的穷人,正在你推我搡地拼命往上挤。她想:越观察 外 界,我就越感到我所享有的特权,他们都无法享有。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呢? 我们不都是上帝的儿女吗?她一边想着一边往外走,竟然不知不觉地走进 了 三等车厢,然后她就站在那里,直到卡培拉修女紧张地跑来把她拉走。 美丽的大吉岭很快就要到了,卡培拉修女充满向往地说:“哦,我几 乎 都能听见山泉的流淌声了,那么清脆,又那么清澈。哦,还有水果,山上 的 水果总是比加尔各答的好吃多了。” 但姆姆什么也不想说,什么也没有说。“我很渴”的呼求声带着一种 强 大的无与伦比的内在力量,充满了她的整个生命,使她倍感沉重,更无法 释然。 就在这种深深的难过之中,在某个瞬间,一个启示突然像明月一样, 倏 地从她心里升起。她蓦地明白了:原来这就是上帝对她的召唤。 上帝藉着一个身形悲苦的人向她呼喊“我很渴”,就是要她到穷人中 去 服侍穷人,并要她相信,服侍穷人,就是服侍基督。因为那些悲伤者、贫 困 者、饥馑者,都是基督的苦难化身。如果看不见这一点,就是看不见正在 为 人类受苦的主。 为什么德兰姆姆会把一个穷人的呼喊看成是基督的呼喊呢?《约翰福 音》第19章里有一句记载:“耶稣知道一切事都完成了,为应验经上的话 , 就说:‘我渴。’” 姆姆因而认为:我渴——是耶稣代表古往今来所有苦难者向人类发出 的 一声呼喊。所谓渴,既是身体的需求,也是心灵的需求,意味着人在受苦 时, 最需要的,是来自人类的爱与关怀。 因此,在仁爱传教修女会创建时,德兰姆姆便在修会宪章里写道:“ 我 们的目标是使耶稣在十字架上对灵魂之爱的无尽渴望得到满足。”“我们 在贫 苦者之中服侍耶稣,我们照顾他,喂养他,给他衣服,探视他。”而在仁 爱 传教修女会创建后,在每一个为穷人服务的处所里,姆姆都要挂一张耶稣 的 受难像,并在像的上方,醒目地写上“我渴”两个大字。 在姆姆看来,一个基督徒,必须时刻倾听这个世界高喊“我渴”的声音 , 而且要在每个苦难者身上看见基督。这个突然的领悟,令姆姆欣喜若狂。 她想,上帝的召唤终于临到了。耶稣说:“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我 渴了, 你们给我喝;我流落异乡,你们收留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害 病, 你们照顾我;我坐牢,你们探望我。”(《马太福音25:35—36》) 耶稣还说:“你们为我兄弟中最微小的那一个做的,就是为我做的。 ”(《马 太福音25:40》)。 谁是那饥渴的?流落异乡的?赤身露体的?害病的?坐牢的?谁又是 他 兄弟中最微小的那一个呢?除了穷人中的穷人,除了被称为“不可触摸者 ” 的贱民,还会是谁呢?当然还不止于此,德兰姆姆对贫穷的定义是非常宽 广 的,在她看来,贫穷还意味着: 饥饿并不单指食物,而是指对爱的渴求。赤身并不单指没有衣服, 而是指入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而是 指受到排斥和摒弃。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 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 这个启示,日后成为德兰姆姆以及整个仁爱传教修女会力量的源泉。 一 切为不幸者做的,就是为耶稣做的。若不是为耶稣而做,则毫无价值可言 。 这就是修女或修士与社会工作者的本质区别。他们都为穷人或不幸者 服 务,但修女或修士服务于穷人的目的,是服侍基督。 借着爱与仁慈的行为,以微笑分担穷人的苦痛与贫穷,是日后仁爱传 教 修女会传教工作的根本。也因此,这种沉浸在喜悦中的受苦,就不再是一 种 自我牺牲,而成了一种巨大的丰美的收获—是来自上帝的大馈赠。 爱人,是我们爱上帝的必经之道。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途径可以 抵 达上帝。德兰姆姆借用使徒约翰的话说:“如果你连整日相见的那个人都 不 爱的话,那你怎么能爱一个看不见的主呢?” P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