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6.50
折扣购买: 铜墙铁壁/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
ISBN: 9787020150793
柳青 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人。著名作家。1938年赴延安,曾任随军记者、文化教员等。1949年后历任《中国青年报》编委、文艺部主任,中国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1952年赴长安县乡村务农,后任长安县委书记。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全国第四、五届政协委员。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短篇小说集《地雷》,散文集《黄甫村的三年》等。
早饭后,老葛同志从村东头一个砖瓦大门出来,头上戴着旅行用的大帽檐草帽。他后边跟着出来两个穿灰干部服的中年人,他们是中共米脂县县委书记和县长;因为防空,县级机关搬到城东十五里的这个大村庄。 下了大门外面的台阶,三个领导同志在下边有条小河的村道上,向村西头走去。 走在老葛同志左边的米脂县县长本地口音,告诉他从这村里出发,还要翻大大小小好几个山头,才能走上从乌龙铺到镇川堡的大路。那条路最近运粮的民工络绎不绝,道路拥挤,老葛同志到镇川堡恐怕要天黑。熟悉当地情况的县长说中午休息,最好是沙家店区上——后勤部叫在那里成立一个临时粮站,供应驻在周围的野战军后方机关;可是因为野战军进到本县的前边,县上干部忙不过来,只去了一封信叫区上办理。 “那个粮站也是归镇川堡你领导的分区支前委员会管。你顺路了解一下办理得怎样,指示指示他们。”显然是农民出身的县长非常诚恳地要求。 走在老葛同志右边的县委书记更加强调地说: “你非去一下不行。照你昨晚上来给我们说的那个精神,我们对毛主席亲自制订的这回作战计划没看透的话,他们区干部更摸不着边。区委书记新去还不到一个月,积极性满高,可是不了解情况。区长是个老经验主义,我的印象他很固执:因为他资格老,除非事情明摆下了,平级的干部很难说服他。” 边走边说,三个领导同志来到村西头。总是急着早出发的通信员,手里拿着骡子的口嚼口带子,在村边等着他的首长。 老葛同志站住笑了笑说:“好。我去一下。不过不了解下边的情况,恐怕解决不了具体问题。你们回去吧。记着,不要只看见野战军要进攻榆林,要想着将来本县也可能是战场,就不至于临时手忙脚乱。” 说罢,和送行的人一一握了手走了。 从这里起身,老葛就完全变成另一种心情了。这种心情既不是调动工作时所有的,也不像下去检查工作那么轻松;因为从今天晚上到达镇川堡起,在那里等着他的一个繁重的艰苦的任务,就要落在他身上了。 战争中情况的变化是多快啊!几天以前,他连想也想不到他现在要去执行这个任务。那时他在机关驻的村里看见老百姓家家户户磨麦子,一打听,说是预备过六月十五日吃扯面。他查了查月份牌,恰巧这庄户人的节令正是阳历八月一号。在五个月之内经过了延安的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的三次歼灭战,又横扫了侵占陇东和三边的二马(马步芳、马鸿逵)匪军,然后回师无定河西大理河川的西北野战军要过生日了。大家还以为今年的“八一”在陕甘宁边区具有特殊意义,正等着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关于纪念的指示,却接到召开高级军政干部会议的通知,部署一个新的军事行动。七月三十号黑夜,全军就分路向北出动了,至八月五号,各路大军都已到达了榆林前线。他从大理河川参加罢动员这回战斗的高干会回来,三天三夜没得闲,刚刚把各项动员工作搞出个眉目,又接到跟随前总的后勤司令部的电报,要分区派一个更得力的干部去镇川堡指挥粮食运输。地委马上决定他去,他既兼着分区党、政、民支前委员会的主席,自然要他去了。 出了米脂县上驻的村子走了二三里地,日头就满山红了。在路边上一卜柳树底下,通信员伪装起大骒骡的笼头和屁股,又给老葛同志用柳枝拧了一个圈圈,让他套在草帽上骑着先走。 老葛同志骑在骡子上问:“吴忠,你真知道这条路怎走吗?不要搞错了哇!” “不是走沙家店吗?”吴忠仰起头问。老葛点头,通信员说,“走吧!眼合住也摸到哩。” “嗬嗬,真会吹!” 老葛同志亲热地笑着,扯扯嚼口带子就走开了。吴忠把自己也伪装起来,跑步追了上来。 一路上棉麻五谷,瓜桃梨枣,正是山青水绿时节。可是受苦人却不多见。老葛知道:这回光绥德分区就动员起八千个民工,加上先后参军的和出长期随军担架的,眼前几乎所有青壮年都投入战争了。山坡上,星星点点有些锄地的老汉。山沟里,不断地碰见老婆婆或年轻媳妇压南瓜条。在一块一块河沟里的阳坪地上,时常看见一家一家婆姨娃娃总动员,在那里打掐棉花。有些妇女见他过来,急忙走到地畔上叫住他,喜气洋洋地要求他站一站。 “同志,”一个五十来回的老婆婆说,“我的小子叫招喜儿,官名叫李立成,年前冬里参的军,回来信说拨到新四旅上了。前几天开上去那么多队伍你晓得有新四旅没?” “哎,同志同志,”另一个手里还捏一把小镢头的婆姨,直截了当问,“这回打榆林,有三五九旅哩没?我兄弟在七一八团打机关枪哩,我妈想得常念叨……” 有一个婆姨问得更没底,说:“同志,你晓得打罢榆林,咱的队伍又朝哪塔开呀?这回离家近了,你说我们毛娃他爸能不能抽空探一回家哩?” 吴忠听了头一个打听的老婆婆的话,就觉得可笑。他建议首长干脆不要理,因为这些妇女根本不懂得保守军事秘密。可是老葛同志很注意群众关系,他勒住大骒骡,带着一种欢喜的笑容听完她们的话,然后告诉她们:他是地方干部,不清楚军队里的情形。而对那个要求他估计一下她男人能不能抽空探一回家的婆姨,则告诉她不要性急,耐心地等着把蒋胡匪军消灭干净再说吧…… “你信不信咱们能把他们消灭干净哩?”老葛含笑考问她。 “信哩!”那婆姨回答得也顶带劲,“我们村里开会时,工作人常念报哩,说咱们尽打胜仗。” 出版说明 2019年,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我们推出这套“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目的是使今天的青年学生,能在课余领受优秀文学作品熏陶的同时,了解先辈为了民族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了能有一个和平建设和学习的安逸环境,前赴后继,慷慨献身的伟大事迹。 “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含长篇小说和长篇纪实文学两个部分,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有广泛影响的、昂扬向上的优秀文学作品,大多有几代人的口碑。我们选取作品的方向,一是适合当今青年学生的品德教育和素质培养,二是适合当今青年学生的文学写作及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 “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包括“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中的单个品种,都具有长久出版的基础,因此,我们也热切希望青年读者能在学习之余,为我们这套丛书,包括丛书中的单个品种,提出宝贵的建议。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19年4月 1.丛书效果图: 2. 丛书推出背景: (1)现实中小学教育要求,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让学生铭记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2)目前文学阅读在中小学教育中地位被空前提高,强调学生要尽可能多地进行文学名著和名作的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 为配合国家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服务,我社经过认真讨论、深入调研,推出了这套“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 3. 丛书特点 (1)丛书收选的图书品种全部经过时间检验,并有很好的市场口碑,曾经几代中学生阅读。 (2)丛书收选的图书品种都是现当代文学有代表性的小说和纪实文学作品。曾经被多种现当代文学史著作提及。 (3)多种专有版权图书被收入书目。丛书依托我社雄厚的作者资源和版本资源,书目中多种图书为其他出版社所无。 (4)资深编辑团队策划打造。丛书发挥人民文学出版社自身的专业优势,参与人员都具备多年文学编辑的经验。丛书的许多品种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历几十年编辑出版的品种。 (5)颜值高。在尽可能接近学生支付能力的基础上,封面重设计轻材料,颜色明朗清新,风格更鲜丽活泼,契合青少年读者的审美趣味。 总而言之,“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不仅版本完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而且整体书感更棒,美誉度及性价比更高,相信会成为广大中小学生朋友的良师益友和家庭的必备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