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3.40
折扣购买: 龙川文集选注(精)/大家读浙学经典/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
ISBN: 9787213113031
〔宋〕陈亮(1143—1195)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人称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自诩“人中之龙,文中之虎”。屡次上书皇帝畅论恢复大计,未获重视。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卢敦基 浙江永康人,与陈亮同乡。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2010年获浙江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为金庸关门弟子。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著有《风起云扬——汉书随笔》《金庸小说论》《人龙文虎——陈亮传》《好书总会复活》等。 庄国瑞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浙江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导读(卢敦基) 陈亮向宋孝宗屡次的上书,可以看成是他一生之精诚所聚、才识所集。如果说陈亮被看成浙学巨擘,部分是出于他与朱熹偶然性的论争,那么,他向最高统治者的多次献策,则完全是其主动自觉的追求,是陈亮一生的大目标。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把陈亮看成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不过,如以今天的概念去理解几近千年前的爱国者,可能会有错位之处。我们今天的爱国乃至爱国主义,主要是建立在民族国家的基础之上,它与民族主义的崛起有着不解之缘。而今天的民族主义,据研究,滥觞于16世纪初的英格兰。民族主义的中心是将民族看成人民,此人民不再是原先的百姓和群氓,它意味着“主权持有者、政治团结的基础和最高的效忠对象”。而古代中国的国家实体,指的是皇权。 中国的天下,自古以来是一姓一家之天下。到了宋代,更浓缩为一人即专制君主之天下。至于天下为何必须是一家一姓一人之天下,给出的是一个循环论证:世界上存在天命,但天命要由实绩来证实,即当权者开始要凭实力和运气夺得天下,占有天命,尔后则可以传子、传弟、传旁系来维持统治。你有本事占有天下,即有天命。你如失败,天命即已转移。这个论证在皇朝更迭之时无甚效果,关键是不能确定逐鹿时的群雄究竟谁占有天命。但考虑到皇朝更迭大抵几十年、几百年一回,太平时期此理论保持一统的意识形态效果还是较为有力的:它避免了频繁的动乱,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让百姓有较为稳固而明晰的预期。也正因为如此,失去天下几半的南宋,也依然统治着中国的南方。而陈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称为一个爱国者。他朝夕思念的,是南宋能够挥师北伐,收复故地,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中国北方。 《宋史·陈亮传》以很大的篇幅保留了陈亮上宋孝宗的四封上书。而传世的陈亮文集在此之外还收了他的第一次上书即《中兴五论》。陈亮作为一介平民,屡次向政权最高统治者建言国事、畅论恢复大计,不管怎么说都是属于具有慷慨奇节的非常之人。当年陈亮的引路人周葵以之为“国士”,确是的评。 陈亮一生,自述“六达帝廷,上恢复中原之策”。……陈亮的第一次上书发生在乾道五年(1169),此时陈亮27岁。那一年的春天,陈亮参加礼部会试,但名落榜外。结果一出,他束手东归永康家乡。但在失意后闭门之时,陈亮有一种直接向皇帝建言畅论复国大计的强烈冲动。经过良久的思想斗争后,他终于前往帝廷,毅然上书,这便是他的第一次上书,上的便是《中兴五论》。《中兴五论》,又称《中兴论》,包括《中兴论》《论开诚之道》《论执要之道》《论励臣之道》《论正体之道》五篇,前有序,共1800余言。整体来看,《中兴论》是纲,其他四篇是讲如何中兴的方法。 这次上书的结果,是朝廷略无震动。如果拿辛弃疾在四年前的上书《美芹十论》相比较,陈亮显然在对实际的政治、军事理解上要逊色一些。但是《美芹十论》当时也被束之高阁。陈亮三年以后反思自己的《中兴五论》,也隐隐约约透露出自己虽有才智但学力仍嫌不足的缺憾。《中兴五论》没有被收入《宋史·陈亮传》,真正被收入正史的是他的《上孝宗皇帝第一书》。那是淳熙五年(1178) 正月丁巳,陈亮更名为陈同,诣阙上书。 此书可大致归纳为以下要点: 第一,“中国”向何处去?…… 第二,反对议和,主张废弃和约,向金宣战。…… 第三,赵宋因何立国,如何变革?…… 第四,钱塘不足以据,应依凭荆襄之地行恢复大计。…… 陈亮于书末总结说,天道60 年必然一变,现在到下一个大变,只有10 年不到了。陛下准备了应变之策吗?如今正是大有可为之时,不可苟安而任凭大好时机白白流失了。 这封上书,分析深刻,设想大胆,气势雄浑,真如宇宙间一场大风雨后,洋洋黄水裹胁万千土木滔滔而下,铺天盖地,一望无涯。它既有对本朝立国之本的剖析,又有变革政治的大胆设计,更有对茫茫九州谁主沉浮的深深忧虑。它是宋代的一篇杰出文献,以今天的眼光看,它对宋朝立国之本的剖析,以及反对议和,主张以战来砥砺国家财、人之用的主张,仍然切中要害。陈亮曾自评云:“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现而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自谓差有一日之长。”这段自评,恰可说是他《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的精当写照。 陈亮书既上,宋孝宗赫然震动。宋孝宗欲用北宋种放的旧例对待陈亮,即皇帝亲自召见一介平民,立授以官。但是正在孝宗有所意欲、未有动作、众官员还未明白皇帝心意之际,一个人窥破了孝宗心头的秘密。这个人叫曾觌,后入《宋史·佞幸传》。曾觌是深通官场技巧的人,他要抢在皇帝召见以前去见陈亮,想把擢用陈亮的功劳记在自己的本子上。也许是一个夜晚,曾觌跑到陈亮住的馆舍。殊不知陈亮品格正直,耻于同他交往,竟然翻墙而逃。曾觌大怒,觉得无法将陈亮拉到自己的圈子中,而众大臣也觉得陈亮放言无忌,对他任意议论朝中大臣的放肆十分厌恶。于是,他们团结起来向皇帝进言,打消了孝宗想依种放旧例擢用陈亮的打算。 正因如此,陈亮上第一书后,整整8天,未有任何反响。 (节选) ………… 向皇帝上过书,才华震撼朝野,却不受重用,“高考”金榜题名当过状元,和朱熹论战,思想史留名,拉起“永康学派”大旗,与辛弃疾对词有来有回,才华让稼轩赞叹不已……这样一位天才般的青年,照样回县里被小人陷害坐牢,家里穷的没钱安葬父亲爷爷。南宋“孤行者”,“人中之龙”陈亮传奇却憋屈的一生,像极了每个时代怀才不遇,没赢在起跑线的年轻人。但陈亮最终凭借自身才华智慧,经商致富生活无虞,文名流芳传颂千古。时代对英杰的报酬与评价,虽迟但到。 读不懂古文,有注释,读注释费劲,有导读。 阅读本书,“沉浸式”体验“人中之龙”陈亮流星般划过南宋天际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