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秋柳(大家散文文存精编版)

白门秋柳(大家散文文存精编版)
作者: 黄裳|编者:贺昌盛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9.20
折扣购买: 白门秋柳(大家散文文存精编版)
ISBN: 978753999123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莫愁湖 莫愁湖在水西门外。这一带是过去所谓的水码头 ,当铁路还未通时,这里是南都水运的集散地,至今 登水西门楼下望,还可以看见市街的繁荣状态。街的 形势也全不是新式的,鲜货庄、米行,在那儿的街上 一走,极易使人想到旧小说如《七侠五义》所写,仿 佛走入汴梁的大街上去了。 还有一个联想,说来也颇可笑。往日听旧戏,《 四进士》中宋士杰在公堂上被打以后,走出衙门,看 见了他的义子义女,唱道:“你不在河南上蔡县,你 不在南京水西门。”听了以后留给我一种凄然之感。 这个在尘世被压迫的小人物就住在那样凄凉而寂寞的 闹市中。今日走到水西门外一看,虽不必在斜阳里, 那感应正是相同的。 经过一条已经将近朽腐了的木桥以后,再走过一 条街(这街就叫莫愁路)右折,有一片空地,远处是一 座小庙围墙,就是华严庵。 进庵门,有一条砖石铺成的路面,两旁杂植柳树 ,正面即是胜棋楼。相传明太祖与徐达角棋于此,达 胜,太祖遂以此楼赐之。这事的可信与否不可知,楼 的旧址原是郁金堂,出于沈俭期的诗句“卢家少妇郁 金香”,为纪念莫愁者。据朱偰《图考》,莫愁有三 说。第一个根据梁武帝《河中之水歌》中旬,“河中 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说明莫愁是洛阳女 儿;其二据《唐书·乐志》,“石城有女子名莫愁, 善歌谣石城乐”,说她是金陵人;第三说见洪容斋的 《随笔》,说她其实是竟陵之石城女而非金陵人。这 些在我并无兴趣,揣想古时女子大约有不少名莫愁者 ,与现在的娟、华之类相类。不过这名字的确好,而 因沈俭期的一首诗,卢家莫愁遂名传千古,有如公式 。在昆明看见过陈沅的石像,在成都也看见了薛涛的 石像,在这里,就又有了莫愁的石像。都刻在石碑之 上,经过多少年来的摩拓,石面也都乌黑的一片,风 姿也大抵相差不远,总是那样的宫装的纤弱古美人。 这儿也有不少对联,而且佳制颇多,大概因为地利的 关系,英雄儿女混在一起,做起排偶来也格外容易生 色的吧! 最有名的是王壬秋的联语,据刘禺生说,原联本 做“莫轻他北地燕支,看艇子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 ;尽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依旧,春来桃李又芳菲” ,后来经过“江南儿女”的抗议,加以删改,所以现 在挂在胜棋楼上的对联,“无颜色”已改为“生颜色 ”,“青山依旧”改为“青山无恙”了。这一删改, 自然离开原意颇远,而且上句颇为矛盾,使人有不知 所云之感。联后有跋语:“同治十年(1871)重修莫愁 湖亭,桂芗亭司使邀游索题。余按乐府词,莫愁以河 中人嫁卢氏,卢亦北方名族也,石城艇子,说者歧异 ,盖丽质嘉名,流传词赋,如宋子齐姜之氏,不宜侪 于苏子真娘也。故为附引,以谂好事。”说法颇通达 ,不过名教之见犹存,斤斤于名分,其实莫愁倒实在 与真娘是一流人物,绝非齐姜那样的贵族。 此外薛 慰农(时雨)的一联也颇好,“山温水腻,风雨常存, 几人打桨清游,倩小伎新弦,翻一曲齐梁乐府;局冷 棋枯,英雄安在,有客登楼凭眺,仰宗臣遗像,压当 年常沐勋名。” 这里就正是英雄儿女对照的写法,下联所说压倒 了常遇春与沐英两位“宗臣”的中山王徐达的遗像, 就挂在楼上,不过我想这大约也并非真迹。使我觉得 有趣的,倒还是楼下的一幅。这是一幅新画,为徐氏 裔孙所制,画的是徐君在阶上俯伏的样子。据上面的 题词,这故事是“一日,(太祖)与公之邸。强饮之, 罪(想系醉字之误)蒙之误舁卧正寝,醒而惊,趋下阶 俯伏称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治甲第,表 其坊日‘大功坊’。” 这图上所画的俯伏的样子,实在好笑。整个身子 缩成一团,头部不见了,只有冠上的璎珞还在。画虽 不高明,我想实际的情形倒是差不多的。无怪太祖大 悦,以为这是极好的奴才,要加以赏赐了。 关于这事,我想以后再来谈。 与仁渊到莫愁湖去的一天,是先到了扫叶楼的。 沿城走到水西门,便出城到湖上,十分疲倦,就在湖 楼临窗处泡茶来喝。湖里满满的都是田田的荷叶,拥 塞得非常,使人有一种局促之感。一片石头城沿湖西 去,远远看,倒还有点烟水苍茫的意思。就在湖中有 几个小女孩子,撑了木制的小艇,好像浴桶一般的小 艇,在那儿采莲。 这里就只剩下了这孤零零的一座楼,旁边的阁子 都已经倾圮了。没有倒的几所,看来也都摇摇欲坠, 柱础都歪了。 在这旁边,本来是有一个曾公阁的,祀曾国藩。 上面有曾的画像,并传说联语有“江天小阁坐人豪” 之句,很多人都常常称道。现在曾公阁没有了,遗像 也不知何处去,只有一张照片还挂在胜棋楼中,穿了 大布袍子,长髯垂拂,大有“仙风道骨”之意。曾在 重收金陵之后,重建湖楼,恢复秦淮画舫,然而却不 曾因此而被骂成叛徒,俨然仍高踞“道统”之尊,选 古文,修文庙,除了中兴了清朝的统治之外,也中兴 了从韩愈以来就衰微了的“圣道”。虽然到了现在, 社会上的毁誉不一,有的痛骂,有的大捧,一部《家 书》,也成了升官的秘册宝笈。然而在南京,曾的遗 迹真是零落殆尽了。一所祠堂现已改为蒙藏委员会, 几进大厅都成了办公室或宿舍,只在这里还可以看到 一张照片。 在这里喝喝茶,女侍拿上来了瓜子。开 了窗子,湖风飒然,远处清凉山在日光下面一片红色 ,上面覆了一小片青翠,倒还是个休息的好地方。 何绍基有一首题莫愁湖的诗:“烟水荒寒不可收 ,昔年曾作冶城游。湖山自有佳时节,儿女宽心且莫 愁。”诗人的情感,总是相通的。无论楼阁如何破败 ,湖水怎样荒寒,在这儿小坐,总还可以有片刻的闲 静。古时候的少女喜欢取名莫愁,未必真正是整日在 娇憨地做天真态,然而别人看来却好像永远是不知愁 的,如王昌龄笔下的“闺中少妇”,这大约也.是一 个永恒的悲剧吧!P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