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1.00
折扣购买: 山光水影
ISBN: 9787539978949
也斯,原名梁秉钧(1949-2013),生于广东新会,在香港长大,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及岭南大学中文系。二十世纪六、七0年代开始创作,译介法国、拉丁美洲小说及美国地下文学,撰写评论,任文艺刊物编辑,与友人刨办杂志。推动本地文艺创作发展。出版诗集有《雷声与蝉鸣》《游诗》《半途》《梁秉钧五十年涛选》等,小说集有《养龙人师门》《剪纸》《后殖民食物与爱情》等,散文集有《灰鸽早晨的话》《书与城市》《浮世巴哈》等。作品有英、法、德、萄、*、韩等译本。
花灯 中秋节前一晚,我们到朋友家去做花灯。一卷铁 线、一些彩色的玻璃纸,加上胶水、剪刀、洋烛等等 ,这便动手做起我们的花灯来了。有人做蝴蝶;有人 做老鼠;有人做一个小圆桶,然后他说那是一个车轮 包;有人做一只蜻蜒,因为头垂了下来,所以说那是 一头忧郁的蜻蜓;有人做了半边的飞虫,扎上各种彩 纸,然后用一根棒把它竖起来;有人做公主的小帽; 至于我,我做一头犀牛。等到大家都做好了,便给花 灯点上洋烛,然后关上电灯。在黑暗中,七八盏花灯 透出的亮光烘亮了我们的脸。不过是简单的彩纸和铁 线,却可以做出一些发光的东西来。这些人造的动物 ,静静地伏在那里,内心有一支洋烛在燃烧,透过外 面彩色的玻璃纸,让我们看到那闪耀的心在动。夜深 了,偶然,一盏花灯的洋烛燃尽,花灯的垫底燃烧起 来,花灯主人便连忙扑熄它,而其他人就唱:快乐诞 辰…… 中秋节晚上,我们到维多利亚公园看花灯。*地 和小丘上,到处坐满了人。人们坐在*地上,把花灯 挂在树的枝头,在身旁用洋烛围一个圆圈。有时,有 人用盛可乐的纸杯覆在洋烛上,于是这平凡的东西也 焕发起来了。人们坐在灯和光的中央,吃月饼、喝酒 、谈话。人们在灯旁边走过,像我们,欣赏肥胖的鱼 灯、飞机和坦克车、或者是一头被人牵着走的乌龟灯 。人在灯光间穿梭,整个山头点点的光因为人影掩映 而忽明忽灭。我们说明年要再做一些*大的花灯带来 。坐在路旁的铁栏上,看有人用气球放起一盏花灯, 渐升渐高,渐去渐远,它终于成为天上的一颗星星, 久久停在那里,我们走远了还回头,担心这星星会掉 下来…… (一九七四年十月) 竹琴 家中有一个竹琴,是朋友送的。是一截巨大的竹 筒,中间开了洞,上面拉上几根弦线。我不知可有这 么大株的竹,因为是手做的琴,所以美丽得很朴素。 我童年时在以竹为名的乡下住过,也没见过这样 的竹。而且现在由做的人拉上弦,弹起来就可以听见 悦耳的声音。懂得的人用手按着弦线,熟练地按抚它 ,它就唱出整首歌来了。 可惜的是,这琴落到我手中不久,就断了一根弦 。而因为它的构造比较复杂,要探到里面去才可调回 那弦,所以就这样给搁下来了。我说了一次又一次要 修好它,正如我说了一次又一次要写应该写的信、做 应做的工作、办妥琐碎繁杂的事务一样。 那真是一个美丽的竹琴,任它那样搁置在那里是 可惜的。我尝试拿起来,但修理是那么困难,好像教 一个外行的人没法探手进它的心里。它的弦坏了,我 又没法换上另一根弦,所以它就变成没法弹奏出音乐 的琴了。 这真是可惜。我就只是任它搁在那儿。它像一尊 雕像、一株罗汉松或是一根印第安人的图腾柱地竖在 那里。任它有这么美丽的外貌、美好的素质,就是没 法发出美丽的声音来。 有人说:“这样也好,竖在那里,像一件现代艺 术品!”许多现代艺术品都像弃置的用具,但我宁愿 它可以在人手里发声。何况坏了的一根弦卷起来,令 人感到像有一个伤口在那里。 我从天后诞带了几个纸风车回来,五彩缤纷的, 就插在这空竹筒的宽口中。这朴素的雕塑有了一点颜 色。它的伤口插上这多彩的装饰。当风一来,纸的风 车瑟瑟转动,它像在絮絮说话,它仿佛也开始瞳得遮 去哑默难言的烦忧。 (一九七五年七月) 米 看见一些米粒溅在地上,混和着灰尘。尽管这样 几粒米,可能不值什么,但也许因为那颜色,也许因 为自小的观念,总是觉得,米粒是不应混和灰尘的。 就像许多别的事情一样,我们现在是多见煮成的 饭,少见原来的米了。我是记得米的。童年时常到一 个亲戚家去,那儿是个米铺,门前的木桶中盛着米, 一个个小丘似的。偷偷把手插进去,有一阵爽快的清 凉。铺中四壁叠着盛满米的麻包袋。偶然有一个空间 挂着开张时人家送的贺镜。在这四壁叠满麻包袋的铺 子中,坐在脚碰不到地面的高凳上,听着主人家的太 太认穷,不过我们知道那亲戚其实富有。那时候,米 就是财富了。 还有就是,童年时蹲在母亲身旁看她洗米,那样 两手合起来磨着米。可见由米煮成饭,也不是容易的 一回事。近年来电饭煲等普遍了,种种生活方式的改 变,我们也离开米愈来愈远。年纪大一点的人,才会 说我们不知道当****时,要找一包米是多么的 困难。 米的故事,也是*平常*基本的故事吧,张爱玲 《留情》的主角姓米。与其说它说的是爱情,不如说 是现实生活。 *近看黑泽明的《没有季节的小墟》,也有一段 米的故事。小职员告诉同事过去怎样骗米:“弄湿了 饭锅,走去请人家称一些米,讲价后不买,把米倒回 去。这样走多几爿米铺,就够一餐饭了。”后来他同 事看见他被恶妻欺侮,替他不值,叫他把她赶走,他 反而生气,要打他的同事了,他说:“骗米那样的* 子,也是她跟我一起挨过来的。她就算有诸般不是, 他凭什么要我赶她走?”像米一样平凡,像米一样实 在的一个故事。 (一九七六年一月)P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