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与指挥(全国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音乐教材)

合唱与指挥(全国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音乐教材)
作者: 阎宝林
出版社: 上海音乐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4.70
折扣购买: 合唱与指挥(全国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音乐教材)
ISBN: 978780667911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音乐作品中的收拍有两种,一是在音乐进行中,根据作品的句逗、休止或音乐表现的需要所进行的收拍,另一种是整部音乐作品或一个乐段、乐章的结束所进行的收拍。前者指挥在做收拍动作后,随即起拍,音乐继续进行,有时甚至不同的声部同步进行收、起拍,指挥必须有明确的进拍与收声的提示,双手分工进行不同意义的预示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而后者的收拍指挥具有相对自由的空间,可根据音乐的意境要求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最佳手势。 一、收拍的三要素 相对起拍而言,收拍是在音乐进行中实施完成的,具有一定的时间量。所以,收拍有限于具体拍数、速度、力度的制约,指挥在各类要素的预示上要求准确性更高、更明确。 (一)速度 收拍的速度是指预示拍拍线在收声点之前的运行速度。它应与作品所要求的结束速度相一致,即使是常见的减慢式收拍,一般也是通过手势表明慢到怎样的速度为前提来完成收拍。 (二)力度 收拍的力度是指预示拍拍线在收声点之前的运行幅度和击拍点的着力程度。一般通过收拍前预示拍拍点的不同表示和幅度大小提示收拍的力度,有些要求很弱的结束收拍,同时弱化拍点。 (三)情绪 许多作品在收拍时往往将作品推向最高潮,情绪自然显得尤为重要。收拍的情绪预示,主要是通过指挥双手的紧张度和面部表情以及身体状态等部位完成的。收拍时的手型、手位要综合体现作品结束时所要求的情绪。 二、收拍的三过程 (一)预示过程 无论收在哪一拍,预示拍都在其前一拍完成。不仅预示速度、力度和情绪,拍位的准确预示更不容忽视。收拍时的力度与收拍点和预示线动作的幅度成正比。 一般来讲,预示线的方向由收拍点的拍位决定,以二拍子的里外拍为例:收在强拍时,预示拍向外挥拍,收弱拍位时则向里挥拍。 (二)收声过程 在预示拍线上明确停滞的一个收煞点,即为收声点。强收时双手一般可呈握拳状;弱收时拇指与食指或中指并拢即可。 (三)收势过程 将收拍时的手势收回,即双手自然放下、并腿。 需要注意的是,收势不必做得过于急促,应根据音乐情绪把握好这个时间度,既不能让人等待,又可以让音乐所传达的意境在队员和听众心中有充分的时间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