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二十四节气(精)

石峁二十四节气(精)
作者: 杨瑞|责编:马昕//党静媛//赵文君//王亚嘉
出版社: 陕西人民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2.00
折扣购买: 石峁二十四节气(精)
ISBN: 978722414486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考古发掘证明,石峁古 人具有丰富的天文知识。 石峁遗址外城东门位于东 偏北,基本与寅位处于同 一方位。这是巧合还是故 意,我们无从知晓。有人 推测,外城东门不仅具有 防御功能,还兼具祭祀与 观测天象的功能。更有天 文学家认为外城东门的结 构造型,其设计灵感源于 天空中的某个星座。除此 之外,石峁遗址出土的大 量玉璇玑似乎也能说明石 峁古人对于天文知识的热 衷。“璇玑”二字源于《尚书 ·舜典》:“在璇玑玉衡,以 齐七政。”西汉学者孔安国 将其解释为“王者正天文之 器”。孔子的解释更加明白 ,玉璇玑是一件帝王观测 天象的玉雕仪器。 立春节气最初的文字记 载形成于周代,立春是古 代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 劝农备耕的重要时节,在 民间有“立春大如年”的说法 。早在上古时期,便以立 春日为时间坐标。以春耕 为主题的农事节庆活动, 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的雏 形,它的民俗功能更是成 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价 值认同。 立春之日是一年四时之 始,这一年的节、气、候 ,与这一年的气运有着密 切的关系。立春祭祀,是 古人非常重要的一项祭祀 活动,军平民百姓,均行 之。汉代,在立春、立夏 、立秋、立冬等节气进行 五郊迎气祭祀,这是一个 国家重要的祭祀活动。《 礼记·月令》记载:“立春, 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 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 ,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这种活动,后来成为全民 性的迎春仪式。张鹤泉在 他的《东汉五郊迎气祭祀 考》中,用大量史料诠释 了季节交替时节,祭祀对 一个国家施政产生的重大 影响。 立春时,民间流传着很 多习俗,打春牛便是其中 之一。据史料记载,打春 牛也叫鞭春,历史悠久, 由春官执鞭,有规劝农事 、策励春耕的含义。也就 是说立春打春牛与农事息 息相关。在我国,牛的驯 化有万年之久,全球很多 国家都有牛崇拜现象。商 代的大型祭祀用牛牲,在 很多青铜器或者陶器上也 有牛这一形象,而在古希 腊神话中,也有牛牲献祭 海神波塞冬的传说,印度 教中湿婆神的座驾也是牛 。而在一些古老的山洞, 或壁画或岩画均有牛的形 象。早在4000多年前的石 峁即已发现牛崇拜的现象 ,在石峁出土的石雕当中 ,有一块雕刻着牛与马的 精美石雕,牛头居中,且 比例较大,两侧是两匹相 对而立的全身马匹雕像, 可见牛在人们心目中的位 置。有人说东方人民需要 牛进行农事劳作,牛作为 重要的家畜,所以才有牛 崇拜这一现象,可大量史 料却证明牛崇拜似乎早于 农耕。 用牛耕田需要相应的犁 ,通过牛拉动犁具进行耕 作,省时省力。早在5500 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 及,人们就开始尝试使用 犁。早期的犁用Y形的木段 制作,下面的枝段雕刻成 一个尖头,上面的两个分 支则做成把手,将犁系上 绳子由一头牛来拉动。埃 及和西亚的土地干旱多沙 ,用这种早期犁具亦可充 分挖垦农田,使得庄稼收 成大大增加,从而促进了 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发 展。我国的犁是由一种原 始的双刃三角形石器发展 而来,被称作石犁,主要 用来松土和碎土。我国地 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 样,在耕作方面,不同的 地区有不同的要求。石峁 地处黄土高原,黄土质地 疏松多孔,有利于原始农 具的耕作。在石峁出土的 石器当中,的确有类似于 犁的农具。夏、商、西周 是我国农业技术的初步发 展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 栽培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 步和创造,出现了青铜农 具。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的 出现,使得生产效率大为 提高。 今天的石峁,在这片支 离破碎、崎岖不平的土地 上,现代化农具似乎显得 不合时宜,更无法发挥出 它的优势,所以 很多农民依然在使用传 统的牛拉犁耕作方式。在 这里,千年以前是牛耕地 ,千年之后依然是牛耕地 ,犁头、黄牛、农民和这 苍茫的大地,构成了天地 间最具传承的画卷,它没 有绚烂的色彩,却美得让 人动容。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