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山传(修订本)(精)

曾山传(修订本)(精)
作者: 编者:俞银先|责编:游道勤//陈子欣
出版社: 江西人民
原售价: 120.00
折扣价: 75.60
折扣购买: 曾山传(修订本)(精)
ISBN: 978721011861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走上革命道路 故乡与家世 在江西吉泰盆地中心、千里赣江中游,有一个享有 “文章节义之邦”美誉的千年古县——吉安县。宋元时 期,县境东南部的永和圩,因民间瓷窑——吉州窑声名远 扬,成为当时“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天下三镇之 一”。距吉州窑址东南5公里处的赣江边,坐落着一个古 老村落——锦原村。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初十(1899年 12月12日),曾山就出生在这里。 吉安县古称庐陵县,因境内有泸水而得名,秦始皇二 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县,是江西地域首批设置的18 个古县之一,县治向为历代郡、州、府、道、路驻地,民 国三年(1914年)改县名为吉安,寓“吉泰民安”之意。 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名士荟萃。据《吉安县志》 载:自唐至清科考取士,考中状元4人,榜眼、探花各2 人,进士635人;有宰辅5人,文臣武将1000余人。正气凛 然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三疏斩秦桧的抗金名臣胡铨、爱国 辞章撼人心扉的辛派词人刘辰翁、道德文章为世师表的四 朝宗臣周必大等,成为庐陵先贤中的杰出代表。 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区位雄要,文化昌盛,物产丰 富。自唐张九岭奉命开辟大庾岭驿路以来,吉安便是连接 中原与岭南的必经之路,直到清代中期,大运河——长江 ——赣江——北江——珠江都是贯通中国南北的主要通 道。原县治所在地石阳镇处赣江水道畔,成为江南重要商 埠。享誉中外的土特产,除吉州窑出产的木叶天目、剪纸 贴花、窑变釉纹等黑釉瓷外,还有唐宋时期的贡品——以 水苔为原料的纸品陟麓、以山竹为主原料生产的吉州竹纸 以及丝、葛、麻、苎布等。记录吉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 的名胜古迹遍及城乡各地。仅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各类书院 就有50余所,如白鹭洲书院、凤山书院、青原会馆、西原 会馆、石阳书院、阳明书院、景贤书院、崇德书院、桂馨 书院等。另有青原山净居寺、清都观、资国寺、因果寺、 金山庵和本觉寺塔、东昌井、泮月池等古文化景观,历来 为当地百姓所景仰。 锦原村,是北宋至道年间(公元995—997年)曾子第 四十六世孙曾敬文一家迁居落脚这里后才有的新村落②, 是村上主人千百年间辗转迁徙沧桑岁月中的又一个归宿。 曾姓源远流长,据有关史料查证,主要源自姒姓,为 夏禹的后裔。相传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中兴夏室后,把自 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鄫”的地方(在今山东苍山 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 三代,一直到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 灭。鄫亡后,太子巫逃往邻近的鲁国,以原国名为姓,后 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巫第五世孙曾参因以孝 称,被孔子收为弟子,即《论语》所称道的曾子,其父曾 点也是孔子弟子,其长子曾元、长孙曾西皆以经术著称于 鲁。西汉末年(公元9年)王莽篡位,曾子第十五世孙曾 据在西汉因功封关内侯,对王莽篡权不满,不事新莽,于 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挈全族千余人南迁至庐陵吉阳。 曾氏族人从此在这片土地上安居创业,人丁兴旺,后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