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必知的2300个唐诗鉴赏常识

国人必知的2300个唐诗鉴赏常识
作者: 周晓孟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65
折扣购买: 国人必知的2300个唐诗鉴赏常识
ISBN: 978780759757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楚辞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一种重要诗体。 “楚辞”是我国战国末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作 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方言声韵和文学样式,叙写当地的山川人物、 历史风貌,具有十分浓郁的地方特色。汉代刘向把屈原的作品以及宋玉等 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整理成集,取名为《楚辞》。和《诗经》一样 ,《楚辞》也是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集。 楚辞的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指诗歌 的体裁,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这一点来讲,它是战国末期以 屈原为代表的诗人,以楚地民歌为基础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作为诗歌总 集的名称这一点来说,《楚辞》收录了战国时代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 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一词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最迟在汉代前期已 经有了这一名称。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楚地文化色彩。另外,由于屈原所 作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后人称为“骚”或“骚体” 。在辞赋盛行的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史记》中也说屈原“作 《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 名目。 《楚辞》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不仅开启了后来的 “赋”这一独特的文体,而且深深地影响着历代散文的创作,可以说是我 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和渊薮。 屈原作为楚辞的开创者,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 天问》等一系列不朽的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出现了宋玉、唐勒、 景差等楚辞作者。但在现存的《楚辞》中,主要是屈原和宋玉的作品;唐 勒、景差的作品大多未能流传下来。 对于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 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辞’。”这一 说法是非常中肯的。除此之外,《楚辞》中屈、宋的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 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抒情风格等,无不带有 浓厚的楚地文化色彩。 汉乐府 汉乐府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又一个高峰。 汉乐府是指汉代乐府官署所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诗歌。汉乐府掌 管的诗歌中有一部分是供统治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郊庙歌辞,其性质与 《诗经》中的“颂”非常相似;另一部分则是民间流传的俗乐,称之为乐 府民歌。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 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这部分作品才是汉乐 府的精华部分。根据《史记·乐书》的记载,汉乐府的设置最迟是在汉惠 帝二年(前193年),但在汉武帝时搜集民间俗曲才趋于兴盛。宋人郭茂倩编 《乐府诗集》一百卷,分为十二类著录,氓口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 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 、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是收集从西汉到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 一部诗集。《乐府诗集》现存汉代乐府民歌四十余篇,多数为东汉时期的 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的生活状况,用犀利的语言 表现爱憎情感,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风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与《楚辞 》的浪漫主义手法不同,它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 性题材的作品占有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出了大量贴近现实生活 的作品。它采用叙事写法,在刻画人物方面细致入微。因此创造出来的人 物性格鲜明。同时,故事情节也较为完整,而且能够在描绘典型细节中突 出思想内涵,不但开拓了叙事诗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是我国五言诗体发 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乐府民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 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在《诗经》中虽然可以看到一些具有叙事成分 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但主要还是通过作品主人 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属于抒情形式,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也缺乏对 于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具体的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经出现了 大量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独特性格的人物形象和较为完整 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特别是 《孔雀东南飞》,诗的故事性、戏剧性,较之《诗经》中的那些作品都大 大地增强了。《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古代篇 幅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在我国文学史上, 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进入了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