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杀者的后代/陈应松文集

暗杀者的后代/陈应松文集
作者: 陈应松|责编:张倩//王青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暗杀者的后代/陈应松文集
ISBN: 9787559441300

作者简介

陈应松,祖籍江西余干县,生于湖北公安县。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现为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 出版有长篇小说《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小说集《陈应松中篇小说自选集》《无鼠之家》《一个人的遭遇》《陈应松小说》《陈应松作品精选》《呆头呆脑的春天》《暗杀者的后代》《太平狗》《松鸦为什么呜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豹子最后的舞蹈》《大街上的水手》《星空下的火车》,随笔集《春夏的恍惚》《灵魂是囚不住的》《所谓故乡》《世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镇逝水录》,诗集《梦游的歌手》《中国瓷器》等50多部:《陈应松文集》6卷:《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选》4卷。 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大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选刊》小说奖、中国环境文学奖、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梁斌文学奖、华文成就奖(加拿大)、湖北文学奖、屈原文艺奖等.2014年获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湖北文化名家”称号。曾7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十佳。 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波兰、罗马尼亚、日、韩等文字。

内容简介

秋帆 这两个人驾着一条破船,载着一舱湖蚌,在虎流河里航 行。中年人三十五六,小孩十四五六。三十五六样子的显得颓 丧而愤怒,眼皮松弛,关着两颗冷冰冰的眼珠,像关进石头砌 的古牢里。此刻,这个中年人正在抽烟,看流水。十四五六样 子的长着一颗开水瓶脑袋,头发像个软木塞,直愣愣的,不 过,一切都经过了变形。他正用一根棍子戳湖蚌玩,露出一副 心事重重而又空虚无聊的派头。 帆灰不灰,黑不黑。帆桁的影子投到中年人的脸上,花一 道、白一道,像一些栅栏的影子。有一道也投在小孩的脚上; 小孩的脚趾像石佛的脚趾,大得出奇。十个趾甲又蛮又厚,里 面藏着些陈年的泥巴。船上的缆绳,七股八岔地拴结着、绑缚 着,或者空着,似乎没有人收捡。黯旧的船体像害了骨节病一 样。船的木质是好的,但缺少桐油,一看就不是一条正经的跑 水船,有临时凑合的味道。 这两个人也有临时凑合的味道。 现在虎流河上秋水盈盈,清风柔柔。风把帆吹成一个弓 背,舵柱嘎嘎。转了一个弯儿,船无端地动荡了几下,这两个 人都不自觉地嘘了一声。中年人把稳舵,把帆绳拉得吱吱响, 然后咳出一口痰来投射到河心。小孩拿起测水篱。篱钩像一种 古人用的兵器,这使他看上去威风凛凛。当他转过头来瞧那个 中年驾长,却是敌视的目光,不屑一顾。他打了一个老腔老板 的哈欠、坐在草袋上,用一块蚌壳去刮脚板上的鸡眼。 空气新鲜得令人乏味,十四五六岁的孩子打起一桶清亮的 水来,噗喇喇地倒进隔舱的鼎锅里,溅得船板上一片湿。又去 搬柴,找斧头。这一切,三十五六的汉子只当没看见。 从烧火的这个隔舱,通过苇棚甬道看得见船尾。船头船尾 没多大区别,唯一的区别是船头有锚而船尾有舵。这条船是缺 乏才能的木匠随便砍制的,是船的毛坏。十四五六的点燃火, 又吹火,烟多于火,使他连连咳嗽。鼎锅是生铁,被柴烟熏得 像黑夜,是一种老稣夫的锅。现在火燃起来了,木柴的油咝咝 地唱歌。十四五六的孩子坐在隔板上敲打着吹火筒,吹火筒像 乐器发出嗡嗡的声音,毫无欣赏价值。 有一只船从旁边斜插过来,是一条渡船。船上坐着三几个 人,有一个穿水红衣的媳妇,这使得两个人眼睛都活了。老渡 工卖力划桨,大声向乘客说些什么。过了垭口,风变了点方 向,中年汉子拴好舵柄跳上船篷去,整理着帆桁。那个烧火的 孩子也就朝垭口望去,见一大团云躲躲藏藏地贴在山背后。哑 口显得泛红,像一层铁锈。这时中年汉子从船篷上跳下来,衣 裳被风掀得一鼓一鼓的,拍打着两手灰。船两边颤晃了几下。 很凶,把山影压得稀烂。十四五六岁的孩子心跳了一下,看见 驾长复又坐在他的舵位上喷鼻孔,于是扭头朝渡船看去,红衣 早成波中一点了。没了激动,又水阔山长,又山长水阔。这时 鼎锅下的火又越发燃起来,照着孩子垂头丧气的脸。 黑夜降临不久,一只锚在沙洲上挖进去,帆的翅膀收敛, 从青桅上直溜溜委下来。这两个人跳上沙洲摸黑吃饭,听得见 牙齿碰撞碗沿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时山影也从天光前隐去 了,河光与天光一样地混沌,榴糊般地黏在船前船后。只有河 心的几点磷光虚虚实实,世界像荒野什么也看不见。 山上的杂树林子弄出一些奇怪的响声,如兽如鬼。浪花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