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4.80
折扣购买: 谢涛说真三国(3)
ISBN: 9787517832522
\\\\\\\"谢涛 喜马拉雅FM头部KOL,华夏声音通史PGC,历史大咖主播。他播讲的《谢涛说真三国》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收听人次超过五亿。 昊天牧云 原名谭自安,毛南族文化名人,畅销书作家。主编了《中国毛南族》、《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毛南族卷》、《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毛南族卷》(获第四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出版《三国那些事儿》《秦朝那些事儿》《晋朝那些事儿》等数百万字新历史小说,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第一章 诸侯的心全都有点大 骄傲的袁绍 曹操处理完徐州的事务以后,按理说应该把刘备留下来。徐州原来 就是刘备的,现在徐州的事情摆平了,让刘备做徐州的地方长官继续行使 职责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曹操才没那么笨,他早就看出来了,刘备不是 一般人,如果继续把徐州这么富庶的地方留给他,那还了得?搞不好他就 是第二个吕布。不能为自己树一个敌人,刘备得跟着回许都去。至于徐 州,派一个心腹去掌管就好了。 于是曹操派出了手下的将军车胄镇守徐州。这意思就是要刘备不要 对徐州有太多想法,你可以把家小接到小沛去好好团聚几天。我也知道你 心里不痛快,可以上表让皇帝封你为左将军,关羽、张飞做中郎将。这叫 一手狼牙棒,一手棒棒糖,就看刘备是挑狠的吃,还是挑甜的吃了。刘备 也没有办法,现在寄人篱下也不敢翻脸,只能乖乖跟着曹操班师回朝。 另外,我们得说说陈登这个人。这次打吕布,陈登功不可没,曹操 当然不会忘了他。战后给他加官晋爵,封他为伏波将军。上一个伏波将军 可是东汉初期的马援,可想而知这个封号的含金量了。陈登获封以后,还继续担任广陵太守,坐镇江淮。江淮南临长江,这时候孙策集团还处于武力扩张阶段,这里实际上等于是孙曹两家之间的军事缓冲带,非常重要。建安四年(199),孙策击刘勋、破黄祖,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广陵郡。当时驻守广陵的陈登 兵少势弱,很多人都劝他打不过就赶紧逃,可陈登没那么做。 陈登在广陵地界连续两次击败孙策,广陵城转危为安。广陵之战看上去无关紧要,但意义十分重大。陈登两次击败孙策,迫使孙策以江东 为根据地向北扩张的意图暂时搁置。后来孙策意外去世,这个计划彻底破产。 陈登如此生猛,可惜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广陵之战发生后不久, 曹操调任陈登为东城郡太守。在任上没几年,陈登就染病去世,时年 三十九岁,英才陨落。陈登去世后,继任的广陵太守没有他的能力,一次 又一次地被孙权碾压,曹操不得不将广陵诸郡的百姓向内地迁移。这时曹 操才想起陈登的好来,不禁仰天长叹,悔恨当初没有重用陈登。 不过悔恨始终是于事无补的。假设陈登能得到重用,或者陈登没有死那么早,以他的才能,日后的成就应该不在钟繇等人之下。 接下来我们看看天下大势。在曹操诛杀吕布后没多久,公孙瓒的人 头也被袁绍割了下来。袁绍有样学样,也把公孙瓒的脑袋送到许都去,告 诉皇帝天下不是只有曹操一个人能打仗,他袁绍也不含糊,曹操搞定一个 吕布,他搞定一个公孙瓒,半斤对八两,谁也不比谁差多少! 没过多久,袁术自取灭亡,吐血而死。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事情。二 月,吕布死了;三月,公孙瓒死了;六月,袁术死了。现在普天之下还有哪几个势力呢?不过是南边的曹操,北边的袁绍,西边的韩遂、马腾了。西边的暂时不说了,就让那两个人瞎折腾去吧,他们暂时还没有入主中原 的实力。南方地区的孙策被陈登挡了一下,暂时也没有北上的欲望了,现 在他更想做的是找黄祖报父仇,而且他的命也不长了,只过了大半年就不 幸意外中箭身亡了。刘表没有天下之志,坐拥肥沃的土地,带甲百万,却 没有一点争霸的想法,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换句话说,现在中原争霸的擂 台上只剩两个人了,那就是曹操和袁绍。天下人都屏气凝神地等待着两位 角斗士打响王者之战,一决胜负。 现阶段的袁绍如同公鸡一样趾高气扬,已经进入了个人事业的最高 峰。他算了算,现在他的力量排名在所有势力前面,是实实在在的第一号 实力派。袁绍现在比以前更加有钱有势,但是上缴朝廷的贡品却越来越 少。这是什么态度?袁绍这个态度和死去的袁术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实际上,袁术死后,曾经被他据为己有的传国玉玺被徐璆带到了许 都,献给了皇帝。献给皇帝不就等于献给曹操了吗?这个刺激袁绍实在受 不了。回想以前,袁绍和曹操共事的时候,曾经得了一块玉印,还专门拿 着玉印凑到曹操前面说,他有这块玉印。言下之意是他有未来当天子的潜 质。当时曹操很鄙视他,不过还是一笑,应酬了一下。 袁绍把这一笑当成是曹操的嫉妒。没想到,多年以后,风水轮流转,曹操这回得到的是真正的传国玉玺,比当年自己得到的那块玉印的含 金量不知道高多少倍。袁绍能不想象曹操得到玉玺以后,明里暗里对自己 讥讽的神态吗?这种刺激太猛烈,他的小心肝受不了了。于是袁绍也想称 帝了。曹操只是拿个玉玺,他直接当皇帝,让曹操看看谁更牛气。他手下 有个主簿(耿苞),顺着领导的意思拍马屁说,他可以称帝了。不成想,拍到马腿上了,最后被杀了当替罪羊,因为袁绍手下没人同意他当皇帝。袁绍本来想压过曹操,没想到自己内部的人都不同意,只能用别的方式压倒曹操了。 怎么才能让曹操服气呢?简单,打。而且袁绍要打的仗绝对不是小仗,要打就要打大仗,场面越大越显得他牛。要是把曹操打倒了,别说传国玉玺,中原地区统统都是他的,小皇帝也要靠边站。到那时候他再要称帝,看谁不服。 建安四年(199)七月,袁术死后没多久,黄河边上战马嘶鸣,鼓声 震天,刀枪剑戟林立。袁绍点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屯兵于黄河边上, 准备南下进攻许都。 袁绍有个特点,婆婆妈妈。做事前总要先开会讨论,表现自己是个 很民主的人。所以针对这场仗他也开了个会。按他的本意,这个会不是讨 论是否出兵的问题,而是讨论出兵以后该怎么把曹操打得更狠的问题。没 想到第一个发言的人却把整个会议的节奏给带歪了。 抢先发言的是沮授。他说:“就乱诛暴,称之为义兵;恃众凭强,称之为骄兵。兵义无敌,骄者先灭。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而今我们却举师 南进,于义则违,况且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在于强弱。曹操法令严明,士卒精练,不像公孙瓒等坐而受困之辈。现在我们舍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师,说老实话,我替主公您感到害怕。”田丰也一起劝谏说:“我们刚和公孙瓒打了这么久,消耗了很多钱财,现在库房里已经没几个钱,也没几 斤储备粮了,从老百姓到前线广大指战员都累了,想休息了。我们应该先 搞个大生产运动,让大家好好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当然,我们休息,不能让曹操也跟着休息,得一边生产一边制造舆论谴责曹操,然后慢慢进兵黎阳,控制黄河北岸,大量制造船只,不断派出精兵骚扰曹操,让他不得安 宁。这样,等到我们的实力够了,事情也就成了。” 这番话句句在理,袁绍如果真按此去做,估计曹操真得累死。可是没想到田丰话音一落,审配和郭图立马说:“历史已经很强悍地证明了,主公是近期最伟大的军事家,打谁谁完蛋。完全可以直接带大军去把曹操干掉。哪来这么多事?”沮授仍然不死心说:“现在曹操控制着皇帝,咱们要向他进攻不等于打皇帝吗?咱们还是稳重一点好。”郭图和审配当然不服输,说:“你是说我们出师无名?告诉你,咱们的名义就是讨伐曹操,这不是有名吗?主公你别听他的,咱们现在是最厉害的时候,再不出 手,等人家强大了才动手,那就错失良机了。” 袁绍一看,主战派比较多,主和派不多,而且声音越来越小,反正 他也拿不定主意,就少数服从多数,听审配和郭图的意见好了。 主和派的沮授、田丰读得懂天下人心,所以反对袁绍兴兵。袁绍却 不读天下人心,只被个人私欲支配,大举兴兵。其实,袁绍的失败此时就 已经埋下了伏笔。 袁曹的区别 其实打仗和打架差不多,街头斗殴的人们可能会因为一个白眼就开 始动手,但通常打不了多久,都是一拥而上,一哄而散。他们不知道为何 而打,打的过程也是短平快。打得过,继续打下去;能力不够强,拳头不 够硬,见好就收,转头就跑,含金量非常低。另外一种打架就是深思熟虑 之后,知道对方的实力,铺排了很久,把能赚的便宜、能溜走的后路想清楚了再打。这种打架方式通常刀刀见血,不拼个鱼死网破是不会收场的。 往往反反复复论证过、内部争论过、外部试探过的仗打起来一时半会儿就 不能结束了,最后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代最重要的三大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前前后后的铺排、细节太多了。袁绍想进攻许都,这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性决定,内部争论当然不会少。沮授是持反对意见的, 而郭图为了拍老板的马屁持支持意见,双方在会议上争得脸红脖子粗。如 果只是在会议上讨论一下,大家有什么说什么,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的 话,出发点总是好的。可是在袁绍的阵营中,是没有这种气氛的。袁绍是 个小心眼的人,睚眦必报,气量小得要命。上梁不正下梁自然就歪了。这 种老板引领的团队能心胸广大吗?特别是郭图,绝对是个小人,身上的小 人气质比谋士气质还多。 这次讨论之后,老板采用了郭图的意见,但他还是愤愤不平,很生 沮授的气。他觉得沮授明摆着就是在老大面前和自己过不去,一想不开他 就开始对沮授打击报复。只要有机会,郭图就跑到袁绍耳边说沮授的坏 话,今天说一句,明天说两句,总之就是要把沮授在老大面前的形象彻底破坏掉。他对袁绍说:“沮授现在职务太高,总管内外,脾气也不小,在将士面前人气旺得要命,这么下去,将来某一日就和主公您差不多了。这 样一来,主公您说话还有谁听呢?依在下愚见,主管军务的人就不要再插 手内政了,公您多多考量。”袁绍是心隘的人,比袁术也高明不 了多少,他最看重的就是权力,所以郭图的话太对他的胃口了。 郭图在拍马屁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袁绍也觉得他说得没错,沮 授对自己的威胁确实太大。有了这样的想法,袁绍便开始动手了,他没有把沮授杀了,而是要削沮授的权。袁绍下令进行军队体制改革,把所有守校的武装力量分为三军,分别由三位都督指挥。三位都督分别是沮授、郭图和淳于琼。看这个兵权的分配方案就知道袁绍朝死又迈出了一大步。郭图是个小人,只会溜须拍马,淳于琼未必是个坏人,但对于都督这个职位来说,实在太不胜任了。三个人中就沮授有脑子、有战略眼光,偏偏袁绍又不信任他。袁绍布这个局就是让郭图来牵制沮授,搞的是政治平衡术。客观地说,政治平衡术也没什么不好。掌权人最担心的就是大权旁落,把下放的权力摊薄,对于他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从这个角度 讲,袁绍要搞平衡也不算错。但是实行政治平衡术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在 政局稳定的时候进行。天下太平,搞政治平衡术是可以的。现在要和劲敌 开战,要去打曹操了,还玩什么平衡啊?这时候需要的是革命加拼命,万 众一心,军民团结如一人。真有脑子的掌权人,就得像曹操那样不惜一切 代价,放下所有面子,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袁绍是反其道而行之, 这根本是在搞内斗,要是不失败,那就真是岂有此理了。 大战在即,曹营这边也进行了大讨论。袁绍陈兵于黄河边上,即将 进攻许都的消息传来,在曹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纷纷表示对目前的 形势非常担忧。曹操这边的情况并不比袁绍好多少,手下并非个个都是英 雄好汉,实际上胆小如鼠的人比比皆是。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就查抄了 不少自己阵营里的人写给袁绍的效忠信。从这个方面来看,说不定曹操还 比不上袁绍呢。袁绍手下的战将、谋士绝大部分对袁绍还是忠心耿耿、死 忠到底的。要说有区别,就在于曹操和袁绍的个人魅力和气质了。 曹操很快便感受到了大家的急躁心理。他个人可以淡定,但属下的 情绪还是要安抚的。于是,曹操开起了战前会议,讨论目前形势。在这次会议上,曹操手下人面色皆惧,个个都把目光投向曹操,想看看曹操会怎 么办。曹操这时候的表现相当不错,他对众人的担忧一一表示了安抚。他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就 是说,我是和袁绍做过同事的,对他的为人处事方式方法是最清楚不过 的。这家伙是有远大的理想,但是智商却不配套,一点智慧都没有。表面 上牛气冲天,实际上胆小如鼠,为人又很刻薄,没有威信。现在他的部队 人数很多,但他不会调动。他手下的人个个骄傲得不得了,政令很难到达 基层。所以就算他有很多优势,也一点不可怕。 最后曹操信心满满地总结了一句:“袁绍虽强,也不过是给我来当运输大队长的。”曹操这番卖力演说确实是挺打动人的,也不能说没有成 效,但说归说,实际归实际,大多数将领还是不相信曹操的话,最典型的 代表就是孔融了。 孔融也是个人才,是圣人子孙,小时候懂得让梨,长大了以后喜欢 高谈阔论。虽然他文学造诣颇深,成就颇高,但不能掩盖打仗方面他是个 外行的事实。建安元年(196),袁绍的儿子袁谭带兵进攻北海,当时孔 融是北海相,带领手下和袁谭打了一年,据说城外攻得急,箭如雨下,孔 融依然在读书,谈笑自若,没想怎么去解围。后来战败了,手下只剩几百 人,孔融才缓缓退到城外去,自己的妻儿老小都被袁谭俘虏了。再后来汉 献帝被曹操迁到许都,孔融被征召为将作大匠,每次朝会议论,有些议题 大家都不乐意说,只有孔融愿意引经据典地去争论。 对于曹操的这番演讲,孔融同样是心有不满的。当时曹操说得热闹,孔融自然不方便说话。事后忍不住对荀彧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这样的志士为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这样的人为他办事,颜 良、文丑这样的名将为他统领军队,恐怕想战胜他真是很困难。”荀彧听了却不以为然地说:“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这几个人恐怕是不相容的,必生内 变。至于颜良、文丑,一夫之勇尔,可一战而擒。”荀彧字字如刀,全砍 在点上了,一一指出了袁绍手下高层的弱项。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荀彧的结 论是正确的。这些人虽然个个脑子灵光,智商很高,但是都心胸狭隘,一 个容不下另一个,只要相处几天,必然互相内斗,内乱就形成了。至于那 两位武将,除了有名和蛮干之外,还有什么水平?一战下来就可以全抓住 了。谁是智者?谁只是普通的儒生?有了荀彧这种智者为曹操撑腰,曹操 如果不赢,那真是岂有此理。\\\\\\\\\\\\\\\\\\\\\\\\\\\\\\\" \\\\\\\"喜马拉雅FM头部KOL、华夏声音通史PGC、历史大咖主播谢涛首部跨界作品。 大数据推荐:《谢涛说真三国》音频内容收听人次超过5亿。 谢涛说:真实的三国,比演义更精彩 真——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的历史,浸透了传奇色彩。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真相和细节被一层层揭示;曹操、刘备、孙权,人物和人性被一步步还原……它不是演义,但比演义更好看。 趣——在粗犷的历史脉络中,精准地抓住了现代读者的兴趣点:历史之趣、智慧之趣、人性之趣、生活之趣。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可以读到创业、读到职场,读到智商、读到情商,读到仁义、读到权谋,读到情怀、读到格局……借用亦正亦奇的三国历史,带给读者蓦然回首的惊喜和感动。 潮——妙语连珠、幽默犀利的网络文风,营造出强烈的代入感,消解了读者阅读古代史藉的畏惧,让读者与历史不再疏远。 新——从《三国志》《后汉书》等浩瀚史籍中,淘洗出海量的历史冷知识,生动有趣,闻所未闻;颠覆读者对三国的认知,超越读者对历史的想象!新的视角、新的内容、新的点评,告诉读者一个全新的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