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研究史.金元卷

中国诗歌研究史.金元卷
作者: 左东岭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5.60
折扣购买: 中国诗歌研究史.金元卷
ISBN: 9787020157723

作者简介

查洪德,河南内黄人。1957年11月生,文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中国辽金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元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2014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作《元代诗学通论》入选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此外还编著有《姚燧集》《元代文学文献学》《近思录(注)》 《沈佺期诗集校注》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元好问与金诗研究 金代文学与南宋文学并行发展,共同构成了十二至十三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壮丽景观。故吴梅指出:“金自抚有中土以来,投戈息马,稽古右文,绩学之士,后先相望。士大夫之润色鸿猷者,多产于幽并燕赵齐鲁之间,得其山川雄深浑厚之气,习其北方整齐严肃之俗,发为文章,每能华实并茂,风骨遒上,绝胜江南之柔弱。试一读其遗文,当不以予言为河汉也。” 金代文学自有独特的价值和风貌。20世纪的金诗研究,较好地揭示了金诗的价值和风貌。而金诗研究,又以元好问为大宗。 第一节 元好问研究 在中国诗歌史上,元好问始终是受关注的重要诗人,所谓“两朝文献一衰翁”,他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诗人。沈德潜撰《宋金三家诗选》,曾国藩作《十八家诗钞》,都将元氏置于我国古代文学大家之列,著名学者赵翼、翁方纲、潘德舆等也对元氏的杰出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迨至20世纪,随着学术视野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变化、观照角度的更新,元好问及金代文学研究,均有长足进展和丰硕的成果。本节从生平思想、诗词艺术、理论特色等方面,对20世纪的元好问研究作一勾勒。 一、元好问生平思想研究 关于元氏生平研究,20世纪以来共发表论文成果有60余篇,仅年谱和传记就有缪钺《元遗山年谱汇纂》 ,郝树侯、杨国勇《元好问传》 ,朱东润《元好问传》 ,刘明浩《腹心欤,寇仇欤:元好问传》 ,钟屏兰《元好问评传》 以及狄宝心《元好问年谱新编》 等。其中以缪钺《元遗山年谱汇纂》最有影响,该书以清翁方纲、凌廷堪、李光庭、施国祁等几家年谱成果相比勘,广征博引,兼采各家之长,详加考订,对元遗山的生平交游、作品系年以及文学思想多所梳理。不足的是由于资料所限,是书亦有一些失误,比如对李光庭之年谱许多合理推断即因证据不足便轻易予以否定等。1990年代以来,又有多篇论文发表,人们似乎比较关注元好问的交游,如降大任的《元好问新论》 ,其《元遗山交游考》、《元遗山交往僧道考》、《元遗山亲属考》等篇,对元氏所交游人物469人、僧道60人、亲属30人之生平情况都作了较详细的考证辨析。相近的成果还有狄宝心《元好问与郝氏祖孙的交往和影响》 和胡传志《论元好问的跨民族交往》 等。 对于元氏生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亦是难点问题,大致有三,一是天兴二年(1232)正月之所谓“崔立碑”事;二是天兴二年蒙古军围汴京,四月二十二日元好问上书蒙古国中书令耶律楚材事。此时金哀宗尚在,元氏此举,被认为是金未亡时的“境外之交”;三是金亡后元氏北觐忽必烈,请其为儒教大宗师事。三件事都涉及到元好问的“气节”问题,历来争议颇多,见仁见智。前辈学者如郭绍虞、朱东润就认为元氏气节有亏,其或文过饰非,或结交蒙古,摧眉折腰,因而对元氏颇有微辞。自19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对元氏际遇持同情态度,为其辩枉。20世纪,就此三个问题,发表了大量问题。在以“出处大节”为评价人的根本标准的思维模式下,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所以引得不少学者争论不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的改变,这些问题,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元氏生平研究,出版了一些传记资料、研究资料的汇编,如《元好问研究资料汇编》(纪念元好问800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编)、《纪念元好问800年诞辰文集》(刘泽、孙安邦选编)、《元好问资料汇编》(孔凡礼编) 等,这些成果也为元氏生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左东岭主编,由李炳海、赵敏俐、钱志熙、吴相洲、王培友、查洪德、左东岭、王小舒、梁庭望等学者共同撰写的学术史著作,共9卷,系统地反思了20世纪各个时期中国先秦诗歌研究、汉代诗歌研究、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隋唐五代诗歌研究、宋代诗歌研究、金元诗歌研究、明代诗歌研究、清代诗歌研究、少数民族诗歌研究的理论方法、学术贡献和经验教训。丛书不仅系统地总结了20世纪中国诗歌研究的优劣得失,而且指出了未来中国诗歌研究的新的增长点,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的学术史著作。“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是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成果,与已出版的“中国诗歌通史”丛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果,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和即将出版的“中国诗歌研究资料汇编”丛书(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相辅相成。《中国诗歌研究史(金元卷)》立足于新世纪,全面地梳理了20世纪金元诗歌研究的成果。全书以重要的金元作家为线索,具体阐述了元好问与金诗研究,刘因、赵孟頫与元前期诗歌研究,“元诗四大家”与元中期诗歌研究,杨维桢与元后期诗歌研究,萨都剌与少数民族诗人诗歌研究以及金元词曲研究等几个专题,全面反思了20世纪金元诗歌研究的历史,对于促进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