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大国三农系列规划教材)

植物生理学实验(大国三农系列规划教材)
作者: 编者:韩玉珍//张学琴|责编:刘畅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5.60
折扣购买: 植物生理学实验(大国三农系列规划教材)
ISBN: 978703069843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实验一 植物细胞的观测
  一、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及死活鉴定
  活体染色是介于活体观察和固定、切片染色之间的一种方法,是选用某些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显示出细胞内某些构造的存在,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也不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死亡的方法。
  中性红是常用的活性染料之一,又是一种pH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在pH6.4~8.0之间(由红变黄),在酸性条件下中性红的解离度很强,带色的阳离子呈樱桃红色,在pH7以上,它不解离而以分子态溶解于水呈橙黄色的溶液。中性红的分子式为:
  活的植物细胞,其含水分的纤维素细胞壁上往往有羟基,液泡呈酸性。如果用偏酸性的中性红溶液进行活体染色(活染)时,由于中性红在介质中已成解离态,其带色的阳离子易被吸附在细胞壁上使壁显红色,而活细胞的原生质和液泡均无色;如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液体环境中,中性红分子便有进入液泡并呈解离形式的趋势,当中性红分子进入偏酸的液泡处,解离出带色的阳离子而呈玫瑰红色,累积在液泡里,这时液泡显色而原生质和细胞壁不着色;如果是死细胞,原生质体凝固并丧失半透性,表现为细胞核和细胞质均被染成橙红色。可根据这些现象鉴定细胞死活。
  【实验材料】
  洋葱鳞茎,大葱叶基部分,小麦叶片等。
  【实验设备】
  显微镜,小培养皿,载玻片和盖玻片,刀片,尖头镊子,吸水纸,酒精灯等(本书省略了常用和简单的实验仪器与设备,如天平等)。
  【实验试剂】
  0.03%中性红溶液:0.3 g中性红溶于1000 mL蒸馏水中(本书省略了水等常用试剂)。
  【实验步骤与结果】
  1.取洋葱的内层幼嫩鳞片,用刀片在鳞片内侧纵横切割成0.5 cm2的小块,用尖头镊子将内表皮小块轻轻撕下,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后盖上盖玻片,在较暗的视野下进行镜检。仔细辨认成熟细胞的各个部分:①透明而界限清晰的细胞壁;②有颗粒状结构的原生质;③中央大液泡。若用小麦叶片为材料时,可采1片叶片,将叶背面朝上平铺在载玻片上,再将此载玻片放入盛有少量清水的培养皿内,用左手将叶片按平,右手用刀片从一个方向轻轻刮去下表皮和叶肉部分,只留下透明的一层上表皮细胞,然后将其切成约1 cm2的小块。
  2.将制成的表皮小块放入盛有0.03%中性红溶液的小培养皿中染色5~10 min,然后取出浸入自来水中漂洗10 min,选其中染色均匀的材料小块进行镜检,仔细观察经活体染色后的细胞各部分:注意液泡、细胞壁以及原生质的染色情况,图示并分析说明实验结果。
  3.将中性红染色后的材料小块取出用蒸馏水漂洗10 min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细胞壁、液泡,以及原生质的染色情况,图示并分析说明实验结果。
  4.在上述制片中寻找个别死细胞,注意观察细胞核和原生质的染色情况。图示并分析说明实验结果。或另取制片放在载玻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使细胞致死,在显微镜下观察死细胞内原生质、细胞核的染色情况。
  二、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生活细胞的原生质体及质膜具有半透性,细胞内部还包含着一个大液泡,它具有一定的渗透势。当细胞与外界高渗溶液接触时,细胞内的水分外渗,原生质体随液泡一起收缩而脱离了细胞壁发生分离现象;当细胞与低渗溶液接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死细胞没有这种现象,因此,可利用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来鉴定细胞死活。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可有多种形式,如凸形、帽形等,如图1-1所示。
  质壁分离形式的不同往往与原生质的黏性有关,凡是原生质黏度大的,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凹形;原生质黏度小的,较快形成凸状质壁分离。Ca2+能降低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即可增高原生质的黏性;而K+则相反,它能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降低原生质的黏性。因此,经Ca2+处理后,原生质发生凹形质壁分离,而经K+处理则发生凸形质壁分离。当用K+的高渗溶液进行长时间质壁分离时,由于原生质水合度大大增加,似帽状包围在收缩的液泡两端,称为帽状质壁分离。
  【实验材料】
  洋葱鳞茎,大葱叶基部分,小麦叶片等。
  【实验设备】
  显微镜,小培养皿,载玻片和盖玻片,刀片,尖头镊子,滤纸条等。
  【实验试剂】
  1 mol/L蔗糖溶液,0.02 mol/L CaCl2溶液,0.03 mol/L KCl溶液。
  【实验步骤与结果】
  1.同上实验制取活体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确定活细胞的观测视野后,在载玻片的一端轻轻滴加一滴1 mol/L蔗糖溶液,在载玻片的另一端用滤纸条吸引以使蔗糖液浸到全部制片上。处理的同时在镜下注意观察生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变化过程:整个细胞首先发生轻微均匀的收缩,随着胞壁松弛,原生质逐渐自细胞角隅处脱离壁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现象。注意在原生质收缩的同时,有很多被撕扯的原生质丝(称Hecht线)仍将“质”与“壁”连系着,这表明生活原生质体本是紧贴着细胞壁的,由于细胞脱水,原生质也随着发生不均匀的收缩,使原生质细丝残留下来。
  2.在制片一端滴加清水,在另一端用滤纸条将水吸引到全部制片上,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取实验一制备的活体染色制片,然后将制片分别浸入0.02 mol//L的CaCl2与0.03 mol/L的KCl溶液内,浸泡20~24 h后,取出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再滴加1 mol//L的蔗糖溶液使之发生质壁分离,仔细观察质壁分离的不同形式。
  若轻轻挤压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由于液泡破裂,有中性红着色的泡液流出,中性红遇K+或Ca2+后立即形成暗红色小颗粒,布满整个细胞腔。生活无损的细胞则无此现象。
  【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说明活细胞与死细胞原生质性质有哪些不同?如何加以区别?
  2.在用中性红活体染色时,用自来水(pH7.0以上)冲洗浸泡与用蒸馏水(pH7.0以下)效果有何不同?为什么?
  3.死细胞为什么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一、小麦幼根中液泡的形成
  大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之一,由单层膜包裹。液泡的主要功能是积累和贮存养料及多种代谢产物,同时也协助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内水分平衡等。液泡中可积累和贮存糖、蛋白质、磷脂、单宁、有机酸、植物碱、色素和盐类等,因此花、叶和果实的颜色,除绿色之外,大多由液泡内所积累的色素所产生。
  【实验材料】
  萌发的小麦胚根。
  【实验设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刀片,小培养皿。
  【实验试剂】
  0.03%中性红溶液。
  【实验步骤与结果】
  切取萌发小麦胚根尖端(距尖端1 cm左右),浸入中性红溶液中染色10~15 min,然后取出用自来水冲洗5~10 min,撕取表皮(或作断根纵剖面)于显微镜下进行镜检。可见:在分生区胚性细胞里有少量零星的小红点,表示液泡已开始形成;进入伸长期的细胞内有红色网状交错的液泡结构;在成熟段的细胞里,则有一个很完整的大型液泡,一般位于细胞的中央。
  二、液泡的分离
  【实验材料】
  紫洋葱,紫萝卜叶。
  【实验设备】
  小镊子,载玻片与盖玻片,显微镜。
  【实验试剂】
  0.5 mol//L蔗糖溶液。
  【实验步骤与结果】
  撕取紫色洋葱或萝卜叶片表皮,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后盖上盖玻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制片中的细胞内有一个完整的、含花青素的玫瑰紫色大液泡。用滤纸条吸引液体的方法连续滴加0.5 mol//L蔗糖溶液,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含有花青素的液泡会完整地游离出来。
  【思考题】
  1.阐述植物液泡的结构与功能。
  2.液泡膜上有哪些蛋白可参与其渗透调节作用?
  3.说明植物保卫细胞的运动与液泡的关系。
  在生活细胞内,原生质的活跃流动现象统称为原生质运动。原生质运动是生活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原生质可以在细胞内流动,也可以通过胞间连丝穿流于细胞与组织之间,有时并非全部原生质都参与运动而仅限于局部细胞质,往往原生质表面的透明层(hyaloplasm)处于静止状态。
  原生质运动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均可见,但往往在某些特定材料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有时由于在制片时对材料的机械损伤,也会引起原生质发生强烈的运动。
  原生质运动是细胞消耗能量而做功的生理过程,它与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与分配,以及多种酶促反应密切联系。原生质运动有各种形式,一般将原生质运动归为两类,凡并非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原生质运动,称为自发性的原生质运动;由于某种外界原因而引起的原生质运动称为诱发性的原生质运动。
  本实验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几种植物细胞原生质的运动现象;测定原生质运动的速度及观察呼吸抑制剂2,4-二硝基苯酚(DNP)对原生质运动的影响。
  【实验材料】
  黑藻,轮藻,小麦幼苗(种子萌发2~3 d的根,长1~2 cm),紫鸭跖草(正在开花的)、洋葱鳞茎(紫皮),南瓜叶片表皮毛或茎部表皮毛。
  【实验设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剪刀,目镜测微尺,台尺,秒表,滤纸等。
  【实验试剂】
  5×10-4 mol/L的2,4-二硝基苯酚溶液。
  【实验步骤】
  1.观察几种植物细胞的原生质运动现象
  ①黑藻叶片的观察:用镊子取下黑藻幼嫩叶片放于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并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寻找沿叶片中脉的部分,细胞中叶绿体随原生质沿胞壁移动(若室温低于20℃或阴天看不见原生质运动现象时,可用强光照射15~20 min后再观察)。注意整个叶片中哪些部分原生质流动得最快,相邻两细胞中流动方向有何不同。
  ②轮藻节间细胞的观察,取一株轮藻(含有两个以上的节)节间,用水洗净后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于显微镜下观察,由于轮藻节间外面常有沉积物附着不易看清,因此可先在低倍物镜下移动载玻片,找到合适的部分后再换高倍物镜观察,细胞中排列整齐的叶绿体并不移动,而原生质透明部分夹带着大小颗粒一起流动,小心地调动细螺旋仔细观察。
  ③小麦根毛的观察:将小麦根剪下放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以上的根毛区,然后在高倍镜下进行镜检,可以看到透明原生质夹带一些颗粒沿根毛细胞壁流动,注意根毛尖端和基部原生质流动方向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