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不平等

持久性不平等
作者: 【美】查尔斯·蒂利
出版社: 格致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持久性不平等
ISBN: 9787543234857

作者简介

查尔斯·蒂利(1929—2008) 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伯滕威泽社会科学教授,曾在特拉华大学、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等校兼任教职;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美国哲学学会、美国艺术与科学促进会会员。

内容简介

公司和宗族等组织在其外围勾画完整的边界,然后小心地监控跨越组织边界的流动,以此来实现封闭。而我的观点与韦伯相反,我认为在规模大于单一组织的情况下,完全有界的类别非常罕见,也很难维持;大多数类别间的不平等取决于建立部分的边界和跨越该边界的明确的社会关系,而对于远离边界区域的控制则要少得多。然而在其他方面,我的分析与韦伯的讨论产生了共鸣。它在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封闭理论与卡尔?马克思关于剥削的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本书将反复跨越这座桥梁,本书所关注的是事实上锁定了类别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具有普遍意义的、反复出现的因果序列。核心观点如下:人与人之间在优势和有利地位方面巨大的、显著的不平等,主要对应的是类别差异,如黑人/白人、男性/女性、公民/外国人或穆斯林/犹太人,而不是个性、习性或业绩方面的个体差异。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将涉及多个宗教或不同种族的较复杂的类别系统,分解为几个一次仅涉及两个类别的有界组合。 即使他们所使用的类别边界看起来是生物学标记,这种分类也总是依赖于广泛的社会组织、信仰和执行措施。不同类别间之所以会存在持久的不平等,是因为控制着能创造价值的资源的那部分人,通过类别区分来解决紧迫的组织问题。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地,这些人建立起了社会封闭、排斥和控制的体系。于是,多个参与方——并非所有参与者都很强大,其中一些甚至是剥削的受害者——在这些解决方案中获得利益。因此,不平等在形式和持久性上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所涉资源的性质、相关类别原先的社会定位、组织问题的性质和有关各方的结构。 通过上述所有变量,我们就能发现和重新认识那些成对的、公认的、有组织的和不平等的类别,比如黑人/白人、男性/女性、已婚/未婚、公民/外国人。通常而言,这些类别之间的分界线在两个方面是不完整的:首先,有些人(混血儿、变性人、经认证的难民等)很难明确地被认定属于分界线的哪一侧;第二,在很多情况下,成对类别的成员之间的区别并不重要。然而在其适用的情况下,成对和不平等的类别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作用,在获取有价值资源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持久的差异。持久性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类别配对(categorical pairs)的制度化。 为何同一祖籍的移民有从事相同职业的倾向? 男女就业的差异是否真的只是因为性别? 种族主义制度如何保证自身长久稳定? 我们所目睹或经历的不平等现象,真的是因为籍贯、性别、血统、智商、遗传、观念等个人因素吗?“21世纪社会学之父”查尔斯?蒂利在本书中告诉我们,普遍性的不平等现象需要从组织的角度来理解,参与者们创造出不平等的目的是实现对有价值资源的控制,而不平等现象虽然看似各不相同,却往往有着共同的起源和运作机制。本书理论结构简练,案例详实丰富,对持久性不平等现象作出了极富洞察力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