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写作

害怕写作
作者: 黄子平
出版社: 江苏教育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5.00
折扣购买: 害怕写作
ISBN: 7534374413

作者简介

1949年11月生于广东梅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曾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编辑和中文系讲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芝加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芝加哥社会心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及浙江大学文学院作过访问研究。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教授。主要著作还有《沉思的老树的精灵》、《文学的意思》、《幸存者的文学》、《革命·历史·小说》、《边缘阅读》等。参与编著的有“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漫说文化”丛书、“中国小说”年选及《中国小说与宗教》等

内容简介

没有文学的“文学教育” 你会问,无论文科理科生都必修的中国语文课和中国文化课,不也收录 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不也涵括了文学教育的成分么?实际情形是,在这些课 程中,“文学”正是老师和学生都避之唯恐不及,或千方百计要“驱逐出去 ”的幽灵。因为,如果“文学”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嗟叹之永歌之手 之舞之足之蹈之的东西,那么,它的超越语言的意义就永远是“活”的,即 永远是协商切磋的过程。文学的多义性,丰富的联想空间,每一个读者自己 的体验,诸如此类,都是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东西,即无法“考试”因 而无法“教学”的东西。一个文本,它包含了很难分割的三个方面:逻辑( 语法)、修辞和静默(言外之意,味外之味)。我们当老师的,喜欢教的是 语法。主谓宾定状补,因果句条件句陈述句疑问句省略句。文本里符合理 性原则、科学的部分。教这些,我们才有资格判断谁对谁错,才不会被学 生突然问个措手不及,或在学生的争拗中无所适从。至于修辞,我们把人际 交流中复杂的情境与效果,化约为“修辞格”的辨认和点算,隐喻、明喻、 借代、顶真和连珠,以为这样就教了修辞。 P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