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煌煌商周
ISBN: 9787559654311
高虫二,本名高杨,北大毕业,现从事投资银行工作。平日里尤好古体诗词,自诩博物派酸腐骚客。涉猎杂,喜欢各路奇伟非常或怪力乱神之主题,尤其是历史类及魔幻现实主义类。
第一章 来朝走马 至于岐下 闯入历史的周 当夕阳的血色快要融化在渭河的涛浪中时,季历带着军队归来了。几百人的队伍穿过野草横生的旷野,风尘缀满他们披散的头发。一抹微笑爬上了季历的脸颊,他又当了一回赢家,大部队后面满载的物资与亦步亦趋的奴隶就是赢家的注脚。士兵们的矛与戈指向天空,金属尖端因为浸了血而颜色暗沉。远处的地平线上,成群结队的族人正等待着迎接他们。 此时的季历是春风得意的,他领导的族人已经成了关中平原上最强盛的部落,被商王册封为西方土地的领主。当然,他们的地盘并不是商王所赠予,而是靠自己杀伐抢夺一点点开拓而来。季历是个擅长战争的领袖,这一点与他的父亲亶父完全不同。只要看到父亲老迈的双眼,如今已天不怕地不怕的季历就会想起小时候提心吊胆的日子。 他的国氏为“周”,他的族姓为“姬”。关于他们的起源,周国的后人在《诗经·大雅》的第十一篇中是这样写的:“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这些让人看不懂的句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远古帝王高辛氏(帝喾)的老婆姜嫄想要个孩子,所以拼命祭祀天帝,以求得孕。老天感念其虔诚,就赏了一个大脚印给她,她踩而有孕,孕而生后稷。 这个后稷,就是周民的始祖。 按照这个逻辑,后稷真正的父亲不是高辛氏,而是神的大脚印,所以周人没有父亲,只有母亲。“生而无父,感天得孕”的设定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一种映射,由于没有固定的配偶关系,新生儿往往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类似的故事在世界各地的神话里都有体现。后稷姓“姬”名“弃”,“后稷”是他的封号,相当于农神。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原本是族称,传说中的黄帝就是姬姓。姓拆开来是女、生二字,由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人就共享同一个姓。 从名字上看,弃有一个悲惨的童年。根据传说,姜嫄前后抛弃了这可怜的孩子三次,结果每次他都在机缘巧合之下被送了回来。“不死的婴孩”是最古典主义的主角光环,冥冥中自有天助,跟宙斯、江流儿、罗慕路斯与雷穆斯等同属一个模式。 这个民族起源的故事靠谱吗?当然不靠谱,大概率是周的后人自己编造的。一个连何时掌握了文字都无法确定的小部落,如何追溯自己几百年前的祖宗?靠口口相传吗? 周人编出这个故事是为了证明其部族拥有黄帝之后、农神之子的血统,根正苗红。至于血统是真是假,就跟刘备说自己是皇叔一样,根本不可考;而不可考的,就不可靠。 之后的几百年间,周人潜身隐迹于浩瀚世界的角落里,自求多福于岁月长河的波涛中,从小小部落渐渐发展成了小小国度,守护着自己的那点小确幸。这种小城邦在当时的大地上多如星辰,一不留神就会湮没在时光的旋涡中,成为被遗忘的文明之尘埃。 一直到公元前1200 年左右,这个关陇平原上弹丸之国的命运突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头撞进了历史的主舞台。而这一切的开端,就是季历老爹亶父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亶父接替父位当上首领时,周人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一处叫作“豳”(音同宾)的地方。豳地多丘陵沟壑,草长林茂,有很多野猪出没。汉字如画,“豳”字从山从豕,描绘的就是先民放火烧林后驱捕野猪的画面。 此地位于黄土高原南部,属泾水流域。自周人某一代先祖公刘在此定居后,已传承了三百多年。这几百年中也发生了一些故事,但实在太不靠谱,所以统统略过。 亶父是周人世代线上的一个绳结,周氏的历史从他开始才有了一定的可信度,所以我们就从这儿讲起。 亶父,姓姬氏周名亶,后人加一父字以表尊敬。因为他是部落老大,故也被后人尊称为“公亶父”或“古公亶父”。父是斧的本字,原指拿着斧头外出打猎伐木的男子,是一种对强有力的男性劳动者的美称,简称劳力士。 斧字中的“斤”指代男性阳具,“以斧伐薪木”在上古时代就是暗指以男阳破女阴。《诗·陈风·墓门》有“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之句,讲的是一个女子控诉某流氓强迫其发生性关系,此类暗喻在《诗经》中十分常见。 周族发展到亶父时已经颇具规模,三百多年的辛劳颇具效果。周民此时有了基本固定的生活区域,除狩猎外,还在豳地周边经营复合式、粗糙化的采集农业。 春夏万物发华,豳民多进行采集与捕猎,依水草而迁徙,秋风萧瑟时则还于旧居,属于典型的“逐水草而居”。总体而言,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比纯粹的游牧部落稍微先进 一些。 但是亶父的日子也不好过。享国数百年(如果你信的话)的豳国,此时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他们被一伙流窜而来的黑社会盯上了。西北方出现了多个威猛好战的戎、狄部落,轮番地来豳地打秋风、敲竹杠,其势比寒风更凛。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耕文明都曾面临游牧民族的威胁,周人也不能幸免。这是神明给予这个小邦国的第一次考验。 亶父打架的水平实在不行,只好任君勒索,有求必行。戎狄要粮食,给;戎狄要财物,给……但戎狄的胃口越来越大,终于开始索要土地和人口。 一部通俗诙谐的商周历史小说,引领读者穿越晦暗的商周历史,了解华夏文明的早期转型,探寻孔子毕生追求的“理想国”。 从“中华文明起源”的主题切入,梳理商周之间的变革历程,从商的血腥祭祀、尚鬼尊神到周的制礼作乐、分封四方、德治保民……且看华夏文明如何开启崭新的基调。 有侧重地撷取商周之际百年间的重要人物、事件,以大量的历史情节流畅清晰地描绘历史脉络。 采用翔实可信的考古材料、传世文献,吸收前贤学者研究,不颠覆、不戏说,言之有物,尽力还原商周间历史的本来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