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甘肃人民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18.40
折扣购买: 树大山河远/读者丛书
ISBN: 9787226055434
《读者》杂志善于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水墨 车前子 古代画论有“墨分五色”的说法,其实这是水的功德。像风穿行于藤蔓之间,使藤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地错落变化,水使墨枯湿浓淡起来。 于天地之间,笔、纸、水进行着神秘的交流,墨录下它们的对话,这一切,再加上砚的话,我以为它们是中国从古至今最有才情的文艺社团了。驾扁舟一叶,上能追溯宇宙洪荒,垂钓丝一线,下可探寻鳞潜羽翔。笔纸为扁舟,水墨作钓丝。那驾舟人呢?那垂钓人呢?陈子昂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只有水在高处,墨才能留住水淡然的梦痕。水像少女,当她通过墨被表达出来时,我们看到的也就是叫“墨”的这位新娘。 我喜欢的墨,并不很黑,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最好能有一丝青气,青气隐隐泛出,清风顿生腋下,不需连饮七杯茶。据说“刑夷始制墨”,人搞发明是为了自身的需要,也就是说,是需要促生了墨的发明。发明者,无非是这种需要的代名词而已吧。但墨的发明,其 中似乎还有一种宇宙观在眼波流动。 白为阳,黑为阴,黑白相因为阴阳,也就分明。墨书于纸,符合《道德经》中的“道”,“负阴而抱阳”,对于纸来讲,是负墨之阴;对于墨而言,是抱纸之阳。韩愈“文以载道”,沈德潜“温柔敦厚”,这两人虽以儒学行世,却不料纸墨使他们悄悄入了老子法门,看来儒与道,只是一句话的两种说法。 阴阳都在这里,五行更是座无虚席,而墨本身就是这么一个世界。松林里,苏东坡和他的儿子苏过砍着松枝(木)。斧头(金)一下接着一下,苏东坡后颈的肉褶子里,汗已涔涔,他停下斧头,苏过看看父亲,使劲地挥了几挥,也把斧头搁到脚边,“不如归去”,布谷叫了。苏东坡说:“总不能把一座松林都砍回家去,也要让以后的人们有墨可造。”他驮上一捆少一些的松枝,东坡已老。苏过驮上一捆多一些的松枝。一大一小两捆松枝在路上移动。他们可以烧烟(火)制墨了。烟积一层,如灰如尘(土)。聚烟和胶(水),一锭一锭墨就这样成了(这当然是一种省事的记叙,为了戏说墨本身就是个五行小世界。读《墨法集要》后知道,制墨的工序烦琐得像解方程式)。就在这时,余烬雄起,烧去半壁房子。苏过很是沮丧,东坡于一旁说道:“不要紧,不要紧,墨成便好。” 水与墨的关系的确有趣。水在暗处,水像格律,在这格律内所填的词句一如墨迹,这墨迹无处不映出水之格律的粼粼波动。有时候我想:笔、纸、水、墨,既是物质,又为精神,它们融洽,就转换出另一种精神—东方—被纸笔想象过的水墨家园。 (摘自《读者》2016年第21期) “中国期刊第一品牌”——《读者》杂志典藏精选。 《读者》杂志善于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读者》拥有众多名家作者,实力雄厚,走在文坛前沿。 《读者》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作者队伍,诸如王蒙、余秋雨、池莉、贾平凹、李开复、龙应台、肖复兴、梁晓声、六六、林夕、方文山等第一流的作家提供最好的阅读体验。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融合,丰富而多元的内容集结,使《读者》在各类人文杂志中历久弥新,独具吸引力。 《读者》杂志典藏精选,汇集众多名篇佳作,只愿为你献上一场文学盛宴。 《读者》创刊十余年,被亿万读者奉为最佳心灵读本,典藏精选汇集了2005~2014年精华篇章,每一篇都是经过时间淬炼,得到读者认可与喜爱的暖心佳作,十年精华文章汇于一册,只为向热爱文字的你,献上一场文化盛宴。 用文字雕刻藏在时光深处的温暖,精选情感暖文打动亿万读者 《每一秒陪伴都是爱》,汇集六十余篇散文,汇集迟子建、蒋勋、杏林子、尤今、张丽均、叶倾城、李家同、闫红、张佳玮、莫小米等知名作家暖心美文,带领读者感受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