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山东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40
折扣购买: 像曾国藩那样思维
ISBN: 9787532952380
路秀儒,曾任排长、参谋、股长、研究员、副处长、秘书、处长,现任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大校军衔。业余时间娱于舞文弄墨,悠于言兵论战。此前曾出版《知识战争》、《知识强军》、《军事创新论》3部专著和《当代军事思辩录》、《坐在军事变革潮头上的沉思》2部文集。
第一篇 思维特征篇 一、高旷的思维意境 心之所及,行之所至;心有多高,路有多远。思 维的意境影响和决定着思维的起点与目标追求,影响 和决定着思维的层次与质量,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究 竟能够走多远。 曾国藩在智商上不过是个中等、平常之人,他之 所以能够超越平凡而成大器,靠的当然不是天赋,也 不主要是运气,从很大程度上讲,靠的是内心中的一 种超强力量。他虽“公认笨拙”,但思维意境极高, 终生所追求的似乎是与其资质不太相称的“非凡”乃 至“极致”。“不做圣贤,便为禽兽”的誓言,就是 曾国藩不甘平庸、志存高远的生动写照。有了这种超 凡心气的强力托举与持续牵动,曾国藩的思维活动始 终在高起点上求索、在高光点上运行,那么,持续开 出大放异彩的花朵,最终结出脱俗惊世的硕果,也就 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就如梁启超所说:“文正固非有 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 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 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 在立志自拔于流俗。” 那么,曾国藩高旷的思维意境,究竟体现在哪里 、凸显在哪些方面呢?人们可以从他的“五大”追求 当中领略和品鉴一番。 (一)大儒之学 爱读书、爱学习,这是曾国藩的最大特点,也是 后人对他最为敬佩的地方。终其一生,不论再忙、再 累,再苦闷、再彷徨,他都坚持读书不辍,可以说做 到了无一日不读书,无一日不思考,无一日不写作。 甚至仗打得再艰苦、再凶险,甚至凶险到危及性命的 地步了,他也要把书带在身边。每到一个地方,若得 知有藏书大户,必专程前往观览,有时甚至流连忘返 。到了晚年,他仍兴致不减,勤奋读书不止,以致最 后把左眼都读瞎了。他曾戏称自己是个“书痴”。曾 国藩是个有名的“老抠”,他的一生包括后来做了朝 中大臣、一品大员,一直都很节俭,连老家翻修祖屋 都合不得花钱,甚至连儿子结婚、女儿出嫁也合不得 花钱,唯有一件事他最舍得花钱,那就是买书。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曾国藩读书的这种强劲动 力来自哪里呢?是来自“读书改变命运”的巨大诱惑 吗? 应该说,生活在“学而优则仕”,只能通过科举 考试才能“由士入仕”的封建社会里,曾国藩走的也 是典型的“登科入仕”的千年轨道,并没有什么超乎 当时士流的特别之处,刻苦读书学习的内在动力自然 也不例外。曾国藩出生在一个耕读世家,他的父亲曾 麟书先后参加过十七次考试,年逾不惑才中了个秀才 ,总算实现了家族“零的突破”,但此时再无进取余 力。曾家的希望一下子集中到了曾国藩一人身上。“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承载着家族厚 望重托的曾国藩,当时对科举功名还是特别在意的, 为“改变命运”而拼命读书也在情理之中。曾国藩进 京会试两次不第,返乡途中求借百银,后来都用在了 购“二十三史”上。其父听说后且喜且诫地对他说: “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 不负耳!”曾国藩“闻而悚息,由是侵晨起读,中夜 而休,泛览百家,足不出户者几一年”。从中可以窥 见曾国藩所承受的读书学习、求取功名的巨大压力。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