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典章制度的总汇)(精)/经典宝库

通典(典章制度的总汇)(精)/经典宝库
作者: 编者:张荣芳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0.60
折扣购买: 通典(典章制度的总汇)(精)/经典宝库
ISBN: 978751087382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上篇 杜佑与《通典》 一 中国历史上以百科全书式体裁出现的史书,最 著名的首推汉朝大史学家司马迁所撰的《史记》。 但是,《史记》以降,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 、唐中叶,编纂巨大篇帙的百科全书式史书不复再 现。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时代环境的变幻无常 ,朝易夕改,动乱的世局之下,很难定下心来专心 一意地从事长期编纂的工作;另一方面,随着时代 愈后,累积保存下来的史料也愈多,加以学术的分 工愈细,庞大编纂工作已经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单独 负担,个人往往穷一生之力而皓首穷经,很难突破 这一限制,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工作的艰难。 大唐帝国统一海内之后,在玄宗天宝年间的安 史之乱以前,长期繁荣富庶,政府也大力推动各项 学术工作的发展,奖掖学术。科举的设立,更使得 天下士子竞相投诸其流,形成了相当深厚的文化素 养与良好的学术环境。后来,虽然唐室迭遭大难, 东方藩镇势力兴起,威胁到中央政府的安危,但李 唐的国祚命脉却也能不绝如缕,继续维持了一百多 年。中央政府的各项施政措施也尚能大致施行,不 致因种种变乱而告停顿,表面上犹可维持一个大一 统帝国的形象。 时局的动荡,世事的变幻,最容易使人产生各 式各样的思想。有人感叹世事无常,醉心释氏;有 人目睹世局不安,遁入山林,归于老庄;也有人眼 见国家兴亡,危如累卵,亟思力挽狂澜,拯救生民 疾苦。 就史学来说,将近千年的蕴育累积,顿时之间 遭遇大变,常使有心以历代兴亡为鉴,思古幽情, 希望借着学习既往历史教训而有所惕厉振扬。中国 史学就在这种情况下,以唐代刘知几为一分水岭: 刘知几总结了以往的历史着作成绩,汇成一部《史 通》;相反的,杜佑即以《通典》开创出史学的新 领域。 二 唐玄宗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关键。安史之乱以前 ,大唐帝国声威远播,达到前所未有的富庶强大; 此后,国势如江河日下,再加上朝廷内有宦官跋扈 ,朋党相争,外有藩镇肆虐,外患频仍,交相进逼 之下,中晚唐的政局并不算稳定。 杜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长的人物,也是这一 时代的见证者。他虽然在宦海中浮沉升降了六十年 之久,也曾历仕六朝,位极人臣;但是,他对唐代 中叶的紊乱政局,并未产生丝毫振衰起弊的作用, 更谈不上有拨乱反治之功。宋代欧阳修、宋祁等人 所修撰的《新唐书》上,对他的评语是: 惇儒,大衣高冠,雍容庙堂,道古今,处成务 ,可也;以大节责之,盖碈()中而玉表欤! 意思是杜佑为一地道的读书人,如果在升平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