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读本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读本
作者: 胡永生
出版社: 江苏人民
原售价: 23.00
折扣价: 16.33
折扣购买: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读本
ISBN: 978721407342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破题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 ,从民间搜 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全诗从 整体构思看,主 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 发奋努力,使自 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注释 ①唏:晒干。 ②布:散布,洒满。 ③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④华:同“花”。 ⑤徒:白白地。 翻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 满了大地, 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 飘落,百草凋 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 努力,到老来 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释疑 问:“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 全诗简要赏析。 答:比喻。将时间比成一去不复返的流水,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时光就 像流水一样不会 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 一中心意思。 问:诗歌前六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诗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以托物起兴的方法, 为过渡到珍惜 时光作铺垫。 赏析 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一自然规律。这六句诗,主要写自 然界植物花 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渡到珍惜时光作铺垫。七、八句 用生动巧妙的 比喻,来揭示时光就像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 规律,从而突 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比喻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诗 句具有很强的 逻辑力量。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所发明创造, 就应该从青年 起努力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白 悲叹!全诗看 起来平淡,都是些当时民间的口头用语,但仔细体昧,就会觉得意味深长 ,乃是在平浅的 语句中寄寓着不平凡的内容,词浅意深,淡而多味。 龟虽寿 (东汉)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①伏枥②,志在千里。烈士③暮年,壮心不已④。 盈缩⑤之期,不但在天;养恰⑥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破题 《龟虽寿》又称《神龟虽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步出夏门 行》的最后一章。 写在建安十三年一月,当时他五十四岁,正是赤壁之战前夕。这是一首极 富哲理意味的 咏怀诗,诗中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 ,但胸中仍然激 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对后人有 很大的激励作 用。诗中体现出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并一扫汉末文人感 叹浮生若梦、 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注释 ①骥(ji):良马,千里马。 ②枥(li):马槽。 ③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④已:停止。 ⑤盈缩:原指人的寿命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 ⑥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翻译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 雾飞行,终 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 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 不只是由上天 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高兴,要用这 首诗歌来表达 自己内心的感受。 释疑 问:诗歌前四句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前四句托物起兴,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 有死、有盛必 有衰的客观规律。为下文的抒情张本。 问:有人说,曹操在本诗中对人生的看法很有一些辩证法的味道,你 是怎么看的? 答:同意这种说法。诗中首先讲到要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接着讲人在 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 谈到人在自然 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 律,但也不是 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经常注意保养,使之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寿 。这些说法充 满了辩证的思想。 赏析 这首诗有形、有理、有情,且理中有情,寓情于形,三者统一,达到 水乳交融的地步, 增强了感染力。全诗主要有三层:第一层,以神话入诗,写出对人生的清 醒认识;第二 层,以马喻人,发壮怀激烈的高唱;第三层,回应第一层,又更进一步, 复而回到哲理的 思辨,指出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 虽然不能违背 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这样,全诗跌宕起伏,又肌理缜 密,闪耀出哲理 的智慧之光。全诗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越,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 的进取精神,热 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