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

匠人
作者: 申赋渔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66.00
折扣价: 37.00
折扣购买: 匠人
ISBN: 9787513906500

作者简介

申赋渔,作家、记者。著有《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阴》《一个一个人》《阿尔萨斯的一年》等。先后在《天津*报》《杭州*报》《福州*报》《扬子晚报》《石家庄*报》等十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导演有《龙的重生》(中法合拍)《不哭》《寻梦总统府》等纪录片。曾任南京*报驻法国记者。现为南京*报“申赋渔工作室”主持人。

内容简介

豆*匠是申村*要面子,*重礼仪的。我在餐桌 上的**个隆重的礼节,便是由他所教。 那时我才6岁,村里有人过大寿,照规矩,每家 去一个人吃饭。当天吃三顿,第二天还有早饭和午饭 。总共要吃五顿。其中一顿让我一个人去了。大概是 大人有事,忙不过来。和我坐在一起的就是豆*匠。 大人们吃饭很麻烦,敬来敬去,一顿饭要吃半天 。我吃得快,吃完了,把筷子朝桌上一放,抬腿就往 门外钻。我要去玩。 豆*匠喊住我:“大鱼儿,回来,不要跑。” “怎么啦?”看豆*匠一脸严肃,我不知道出了 什么事,讪讪地又坐回座位。 “吃好饭,不能把筷子一扔。要这样,两根筷子 并拢,两只手托住,方头的朝外,对着人,从我开始 ,转一圈。 转的时候要说,慢用,慢用。转好了,筷子要横 放在碗上,不能竖放。表明你吃好了,在等别人。大 人没走,你不能走。 大人站起来走了,你再把筷子拿下来,放在桌上 。这是规矩。规矩不懂,是不能上桌子的。” 听豆*匠这么说,满桌子的人都在点头:小孩子 从小就得上规矩,这是礼教。懂礼教,才算成人。看 大家都这么郑重其事,我吓得立时就把筷子捡起来, 横放在碗上,然后好好坐着,听他们说我听不懂的话 ,直到席散。也是从这之后,我发现豆*匠是个严肃 方正之人,从来都是不苟言笑。别的村子里卖豆*的 我也见过,老远就在喊:“豆*噢——”他从来不喊 。他就慢悠悠地骑辆28式的“**”自行车,后座两 边各挂一只大木桶。 骑一会儿,他把自行车的铃铛响两下。响铃也是 不急不忙的。不过人们一听到这铃声,就知道是豆* 匠来了。 我经常到豆*匠家里去。他的儿子桶头是我的好 朋友。只是因为怕豆*匠凶我,不敢进他的家门,只 在远处拿两块石头敲几声。桶头听到声响,就会溜出 来。 大概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和桶头曾经打死过 一条长蛇,白色的。听说蛇肉好吃,没吃过。两个人 就把蛇拎到野地里,捡来树枝,生了火,用木棍挑着 烤。树枝没干透,烟大,引来了猪舍上的饲养员篾匠 。篾匠一看,大惊失色,把蛇抢过来扔在边上,几脚 踩熄了我们好不容易生起的火堆,一阵咆哮。我和桶 头跑掉了。而我的父亲和桶头的父亲——那位刻板的 豆*匠,竟然专程来看我们留下的现场。豆*匠说: “我家桶头是个惹祸精。肯定是他起的头。”父亲说 :“你不要替大鱼儿遮掩,我还不知道他。哪件坏事 没他的份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两个人,争相 指责自己的儿子,表明他们不是护短的人。只有这样 ,才有面子。有面子,在人面前才能抬得起头来。结 果是,我们各挨一顿暴打。 因为吃蛇的事,大人们对我俩有个说法,叫“没 魂的憃头”,意思类似“胆大的蠢货”。豆*匠交代 桶头:不许再跟大鱼儿那个憃头玩。的确,吃蛇这件 事我是主谋,桶头只是给我打下手。 如此这般种种原因吧,我不太喜欢这个板正的豆 *匠。不喜欢也没用,到过年的时候,还得去请他帮 忙。 不只是我家请他,村子里家家都要请他。大年三 十,桌上要摆三样菜。我从小过年都是这样。 一盘青菜豆*,一盘大肉骨头,一盘鱼。鱼是不 能吃的,做做样子,表示“年年有余”,动也不能动 ,吃过饭就要收起来,等年初二,有亲戚来拜年,才 拿出来吃。肉骨头一人一大块。吃完了,不能露出馋 样。本来就是先挑了大的给我们孩子的,如果眼睛再 盯着看,母亲、父亲甚至爷爷就会推让出自己的一块 ,那样就不好了。 这三样菜里,唯有豆*可以尽管吃。吃完还有。 豆*是自家做的,做得多,一做就是一大桶。先** ,就要用水桶泡好黄豆。要等桶头来喊:“大鱼儿, 到你家了。” 母亲便和我抬了一木桶泡好的黄豆往他家去。豆 *匠家有两间房都放着做豆*的家伙。 先是磨豆浆。一瓢一瓢地把豆子灌到磨眼里。我 和妈妈拿根木杠子推磨。“慢点,慢点,不要跑那么 快。有得你跑呢。”豆*匠松开磨子顶上皮囊的口子 ,一边让水往下滴,一边朝我喊。 推完磨,我已经累得不能动了,下面是豆*匠的 活儿。两根木棍,平平地摆成十字形,用铁环穿着, 吊在屋梁上。一匹四方的厚纱布,四角绑在两根木棍 的四端,做成一个兜子。豆浆就倒在这兜子里。豆* 匠*纵着两根木棍,扭来扭去,白色的豆浆先是快, 后是慢,流到下面的陶缸之中。*后留在兜里的就是 豆渣。圆圆的,一整块。 这豆渣不能扔,留下来,放上盐煮一煮,可以当 喝粥时的咸食。 缸里的豆浆,要舀到大锅里去。一般来说,一家 也就是一锅,那可是一只真正的大锅。烧豆浆的柴火 要从自己家里带,掌火的是豆*匠的老婆。等豆浆烧 好了,又要放到一个大缸里,由豆*匠点卤。 点卤是*重要的。这一锅的豆*好不好,就全看 这一环了。豆*匠左手拿瓢,里面盛着卤水,右手拿 一支长柄的木勺,一边搅着豆浆,一边滴卤水。搅动 有快有慢,慢慢地,缸里的豆浆凝固了,成了豆花, 并且能看到黄黄的清水了。 “好啦!”豆*匠喊。 豆浆缸的旁边是一张四方的台子,台子四周有边 沿。*里面的边子上开了一个木槽,斜着下去,对着 一只木桶。 妈妈和豆*匠的老婆扯着一块极大的粗纱布,平 平地放在这台子上,一人一只角,抓在手上不放。豆 *匠一勺一勺把豆花舀到这纱布上,等全部舀上去了 ,把纱布的四角拎起来,打个结,做成一个包袱。再 在上面盖一只既厚且重的木盖。木盖上面再放上石头 。石头放好了,你就不要理它了。这时候,就听到水 从那木槽里往水桶里淌的声音。水是黄的。要等这水 **不淌了,才算好。 …… P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