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超值金版)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超值金版)
作者: 沧海满月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20.30
折扣购买: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超值金版)
ISBN: 978751041809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 术。相传 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 核心思想 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 址、坐 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 我们国家是一个讲究风水吉凶的国度。所谓“风水术”,是一种依照 风水、地 势、气象择吉避凶的术数。相信风水的人,盖房子、选择墓地、婚丧嫁娶 、出行买 卖,甚至打灶、挖井,都要请风水先生算吉日、测吉凶,选择吉利的时间 和地点。 历代中国人对此深信不疑。风水学说经久不衰。 对中国影响深远的“风水”一词,最早出现在一部名为《葬经》的著 作中: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说得可谓 玄之又玄,但这毕竟是“风水”一词的第一次提出。它为中国的迷信指引 了一条学 术化、体系化之路。 相传,晋代郭璞为《葬经》的作者。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 喜(今属山西)人,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 训诂学 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郭璞曾注释《周易》、《山海经 》、《穆天 子传》、《方言》和《楚辞》等古籍,现今的《辞海》或《辞源》上到处 可见郭璞 的注释。郭璞代表作是《游仙诗》十四首和《江赋》。作品虽多涉及玄理 ,然词采 绚丽,境界扩大,坎)咏怀,与当时玄言诗绝不相同。《隋书·经籍志》录 有集十七卷,明人辑有《郭弘农集》。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葬经 》的作者 是汉代的青乌先生。青乌先生,一看便知道不是真名。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葬经》的真正作者究竟是谁,但从《葬经 》流传下 来的部分看,它是一部关于墓地选择的专著,对各种地相做了详细的介绍 ,并且列 举判断吉凶的具体方法,是中国风水学说之宗,开启了中国的风水文化。 古书《葬经》中提出的很多思想指导了后世的墓址选择,影响极其深 远。比如 在提到坐向问题时,认为坐向直接影响墓葬的吉凶,坐向决定阴阳,阴阳 有失则会 谬之千里。 《葬经》中最重要的思想是选择,即如何选择吉凶贵贱。后世很多墓 葬都是按照《葬经》中提出的吉凶为依据进行墓葬选址的。 《葬经》中云“地贵平夷”,就是说墓地最好选择在平坦之处。在中 国,一般的 中小型墓葬都会在平地选址,这当然是因为平地容易修建墓葬的缘故。但 《葬经》 一经问世,平地起墓似乎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一般情况下,平民 的墓葬都 是修建于平地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人的墓不是建于平地的,那就 是帝王陵 和一些贵族的高等级墓葬。 “山者势险而有也,法葬其所会……藏于涸燥者宜浅,藏于坦夷者宜 深。”这说 的是山中墓葬的埋藏深浅问题。如果墓葬选址在干涸的地方,那么可以埋 藏得浅一 些;如果选址在山中平坦的地方,则要埋藏得深一些。唐代末年,爵封秦 王的军阀 李茂贞的墓葬位于今陕西宝鸡市北坡公园,距市区2.5公里,其周围为低矮 的小山。 李茂贞墓所在之处为山顶的平坦之处,正是《葬经》中所说的“坦夷”之 地。在这 种地方安葬,需要深挖墓,李茂贞墓墓室距地表竟然深达20余米,做到了 深浅得 宜,也只有这样才能“风水自成”。 在古代,很多帝王、贵族的陵墓设于山间,因此《葬经》中对山中如 何选择墓 址有极为详细的论述。书中明确提到了“葬山之法”。山有巅和谷,那么 ,墓葬究 竟是要建在山巅还是山谷呢?“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支欲 伏于地 中,垄欲峙于地上。支垄之止,平夷如掌。故支葬其巅,垄葬其麓。”这 就是说, 如果在山脉上选址,则要建在山脊上,如果是在山谷中选址,不能建在山 谷最低 处,而要建在山腰处。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辽市奈曼旗龙山镇的辽 代陈国公 主墓便是一个典型代表,那里山势蜿蜒,陈国公主墓便坐落在龙山的山谷 中。1985 年,考古工作者在龙山山谷的山麓处发现辽代墓葬特有的青砖,经过勘察 ,确认为 一处辽代贵族墓。其墓葬所在之处便是“垄葬其麓”的典型代表。 接下来的问题是,适合修建陵墓的山是什么样的呢?哪种山更适合建 墓呢? 《葬经》中言“若乃断而复续,去而复留,奇而异相,千金难求”,意思 是说,山脉 断了之后又起伏延续。延伸远去,却又蜿蜒而回,这种奇特的山势为风水 宝地,千 金难求。又说“草木郁茂,吉气相随,内外表里,或然或为”,意为草木 繁茂的地 方有吉气。当然,奇特的山势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山中如果有溪流经过 ,那是最 好的。“山来水回,贵寿而财。”有这样一种说法:山主贵,水主财。也 就是说, 山中有流水经过,才能给子孙增寿添财。这也就是历代帝王陵墓为什么都 选在背山 面水之处的原因了。李世民的昭陵位于关中九峻山,其山纵横起伏,巍峨 壮美,松 柏丛生,更有山溪环绕,正是《葬经》中所描绘的绝佳安葬之所。李世民 第一次来 到九螋山,便被这里的山势地形吸引,当即下旨,选九螋山为自己百年之 后的长眠 之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祖陵所在地,据史料记载,也是在一个有山有 谷、有泉 有溪的风水宝地,经考古调查最后确定,辽祖陵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哈 达英格乡 石房子村西北的山中,那些地表遗留的石像生、石墙等遗迹正在群山环抱 间。 人活着的时候。家是休憩之地,死后,墓葬便是灵魂永恒的安息之所 ,需要慎 重选择,不光是下葬的地点,还有下葬的时间等。这些风水堪舆之说并非 先人杜 撰,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积淀所生,绵延万世。 中国古代帝王对于陵墓选址是极其重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 对皇帝本 人来讲,选择一个万年吉地是一大心愿,他希望死后继续享受帝国的荣华 富贵和皇 帝的威严,希望他的威严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延续。其次,对于整个皇族而 言,这是 关系到龙脉兴旺的重大事情,所以不得不慎重。最后,对于整个国家来说 ,这也是 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一般来说,政府会设立专 门负责修 皇帝陵墓的机构,比如,在明朝主要是工部负责,而负责的大臣,主要是 内阁大 臣。主持修陵工程不但是一种荣誉,而且也是被皇帝信任和重用的表现, 主持者在 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都会获得丰收。 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生在苏杭,葬于北邙。”意思是说,苏杭一 带是人世 间的天堂,最适宜人居;而洛阳的邙山,自古汇聚帝王将相之陵冢,最适 宜穴居。 北邙,就是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北郊的邙山(亦作北芒,也叫郏山、北山)。 西起三 门峡,东止伊洛河岸。旧说此山是陇山之尾,乃众山总名,连岭修亘四百 余里。自 东汉城阳王祉葬于此后,遂成三侯公卿葬地。后因之泛称墓地。P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