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与孙吴国家基层管理手段比较研究:以出土简牍为中心

汉代与孙吴国家基层管理手段比较研究:以出土简牍为中心
作者: 张燕蕊
出版社: 华夏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55.20
折扣购买: 汉代与孙吴国家基层管理手段比较研究:以出土简牍为中心
ISBN: 9787522202372

作者简介

由于大量真实反映秦汉时期社会情况和经济发展的出土资料的出现,秦汉史研究者抓住时机,开始涉足于经济史、社会史的研究。本文亦以此为方向,分析和比较秦汉时期国家对基层民众所采取的各类管理手段,以期展示其在较长时期之内的变化发展过程,并讨论其中所隐含的变化规律。 基于简牍资料内容的限制,本文准备讨论的国家基层管理制度主要集中在户籍制度、赋税制度和给贷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有效操控是一个国家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户籍的控制,国家对基层民众的控制采取的最主要手段是严格户籍制度,因为对户籍的严格管理是进行有效的赋役征收的前提,这点自古以来即达成共识,如徐干所著《中论?民数》中述人口记录关系到国家盛衰强弱,称“民数周,为国之本也”。其次是赋税,赋税制度的顺利实施不但是国家控制其编户齐民的根本方法,也是提供充足的财富以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而给贷制度施行的根本也是为了使民众更好地纳赋,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使赋役的征收能够顺利运转起来。因此,对户籍、赋税和给贷等内容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变化可以综合反映国家对基层管理手段的变化。

内容简介

由于大量真实反映秦汉时期社会情况和经济发展的出土资料的出现,秦汉史研究者抓住时机,开始涉足于经济史、社会史的研究。本文亦以此为方向,分析和比较秦汉时期国家对基层民众所采取的各类管理手段,以期展示其在较长时期之内的变化发展过程,并讨论其中所隐含的变化规律。 基于简牍资料内容的限制,本文准备讨论的国家基层管理制度主要集中在户籍制度、赋税制度和给贷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有效操控是一个国家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户籍的控制,国家对基层民众的控制采取的最主要手段是严格户籍制度,因为对户籍的严格管理是进行有效的赋役征收的前提,这点自古以来即达成共识,如徐干所著《中论?民数》中述人口记录关系到国家盛衰强弱,称“民数周,为国之本也”。其次是赋税,赋税制度的顺利实施不但是国家控制其编户齐民的根本方法,也是提供充足的财富以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而给贷制度施行的根本也是为了使民众更好地纳赋,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使赋役的征收能够顺利运转起来。因此,对户籍、赋税和给贷等内容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变化可以综合反映国家对基层管理手段的变化。 由于大量真实反映秦汉时期社会情况和经济发展的出土资料的出现,秦汉史研究者抓住时机,开始涉足于经济史、社会史的研究。本文亦以此为方向,分析和比较秦汉时期国家对基层民众所采取的各类管理手段,以期展示其在较长时期之内的变化发展过程,并讨论其中所隐含的变化规律。 基于简牍资料内容的限制,本文准备讨论的国家基层管理制度主要集中在户籍制度、赋税制度和给贷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有效操控是一个国家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户籍的控制,国家对基层民众的控制采取的最主要手段是严格户籍制度,因为对户籍的严格管理是进行有效的赋役征收的前提,这点自古以来即达成共识,如徐干所著《中论?民数》中述人口记录关系到国家盛衰强弱,称“民数周,为国之本也”。其次是赋税,赋税制度的顺利实施不但是国家控制其编户齐民的根本方法,也是提供充足的财富以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而给贷制度施行的根本也是为了使民众更好地纳赋,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使赋役的征收能够顺利运转起来。因此,对户籍、赋税和给贷等内容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变化可以综合反映国家对基层管理手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