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帝国/朝内166人文文库

农民帝国/朝内166人文文库
作者: 蒋子龙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43.00
折扣价: 33.10
折扣购买: 农民帝国/朝内166人文文库
ISBN: 9787020094011

作者简介

蒋子龙(1941— ),河北沧县人。现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拜年》;中篇小说《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阴错阳差》;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注》《人气》《空洞》《农民帝国》等。 《农民帝国》,2008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

内容简介

1.龙凤合株 郭家店——并不是一家买卖东西的店铺,而是一座有着近两千户人家的 村庄,坐落在华北海浸区大东洼的锅底儿。当村的人说这里有雨即涝,无雨 则旱,正合适的年份少。平常能吃糠咽菜算是好饭,最出名的是村里的光棍 儿特别多。历来这个地方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要在郭家店用砖头打死了人 ,可以不偿命、不定罪。因为那肯定是误传,要不就是吹牛。郭家店压根就 没有过砖,这是个土村,满眼都是黄的和起了白碱儿的土,刮风眯眼,下雨 塌屋,因为所有房子都是泥垛的或土坯垒的。没有一块砖的村子,怎么能用 砖头打死人呢? 住在郭家店村里的郭德贵,像土坷垃一样老实巴交,就是在盖起两间崭 新的土坯房时累死的。他娶的是邻村苗家庄高家的姑娘,既是个要脸的又很 争气,拜堂后的第二年就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村里的先生按照辈分给起了 两个响亮的名字:郭敬天、郭敬时,并对郭德贵解释说,他有老天作美,时 来运转该交好命了。他的父亲实际是他的大伯,因为绝户才过继了他当儿子 ,到他这儿却一块儿来了两个儿子,这还不预示着要兴旺发家吗?男人这一 辈子的任务他一下子就完成一半了,剩下的一半就是给儿子盖两间房子,让 他们能娶上媳妇。 可是,要想在郭家店行大运,并不那么容易。自古来“人”和“口”就 联在一起,管人叫“人口”,生孩子叫“添口”,有人就有口,有口就得吃 ,把粮食就都叫成.“口粮”。郭家进人添口一下子多了两张嘴,而且他们 还是穷人家的“圣宝贝”,同时又是讨债鬼,全家得围着他们转,有点好东 西全都塞鼓到他们的肚子里。没有几年的工夫,高兴有了后的爷爷、奶奶, 却在高兴和满足中先后被熬巴死了。 敬天、敬时这两个小子倒是命硬,壮壮实实地长成了半大小子。看着孩 子一天天长大,本该高兴的郭德贵却心慌了,他必须早做准备,好给孩子们 盖房子。谁都知道,农村有三大累:脱坯、耪地、拔麦子。从挖土、和泥、 脱坯到砸夯、砌墙、上脊,最重的活儿都是郭德贵一个人顶下来的,两个儿 子还没有成人,帮不上大忙,再说他也舍不得使唤他们,万一累伤了哪儿可 是一辈子的事。就在房顶铺好苇子,他用麦滑秸和了泥,然后甩开大铁锨, 一锨一锨地像发炮一般往房上撩……撩着撩着忽然眼前发黑,嗓子一痒,噗 地喷出一口鲜血。他睁大眼,想一较劲把那锨鲜红的泥巴甩上房顶,不料两 臂没有使上力,嘴里发腥,鲜血一口接一口地向外喷,他想合嘴却合不上了 ,最后竟变成一股血柱激射出来……整个人随之瘫倒在泥堆上,浑身抽搐, 眨眼的工夫一个大活人便气绝而亡。 德贵老婆的娘家,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帮不了她。过穷日子的女人再 成了寡妇,就比死还难了,也因此便没有可顾忌的了。郭寡妇埋了丈夫,再 请人给新房抹好了顶子,家里的粮食也就全折腾光了。于是她锁好房门,将 脸往下一拉,带着两个孩子就外出讨饭去了。天津、北京、口外、关外,几 年工夫她可跑了不少地方,有的时候过年回到郭家店来,年成好的时候在该 种地和收拾庄稼的时候也回来。她讨饭有个规矩,赔笑挨骂吃苦受罪求爷爷 告奶奶下贱受欺辱只由她一个人顶着,决不让两个孩子活得不像人。她默默 地接受了丈夫的全部心愿,必须维护好郭家的根脉,将两个孩子有模有样地 养大成人。每到一处她都先找好落脚的地方,让两个孩子等在那里,她讨回 饭来给他们吃,讨得多会有自己一口,讨得不多就先给着孩子们吃。但敬天 、敬时很快就长成了大小伙子,他们怎么忍心看着让老娘一个人受累。这哥 俩的长相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的方脸直鼻,一样的长胳膊大手,天 生都是干活儿受大累的坯子。哥哥郭敬天性情悍暴、狡黠,长这么大就好像 没有能让他憷头的事,跟老娘在外面闯荡这些年,这.儿看点门道,那儿学 点手艺,竞练成了一个能耐梗,修农具、做门窗、钉马掌、补锅锔碗直至制 作礼佛的香火,全能拿得起来。而老二郭敬时,性情就敦厚温和得多,像个 尾巴一样天天跟在老大的后边,不多说不少道,凡事都听哥哥的。 其实做香并不难,剥榆树皮轧成面儿,再掺上点香料、锯末就行了。所 以娘仨以后的出行就变了形式,哥俩轮流挑着一副担子,担子的一头放着香 和敬天的木匠工具,另一头.是个筐头子,坐着郭寡妇。一路有买卖就做买 卖,揽到活儿就干活儿,,没有买卖也没有活儿干的时候郭寡妇就讨饭。到 以后稍微有点年成,日子一松快,郭寡妇和老二敬时就不再出去了,只有老 大敬天一个人外出卖香,捎带着找点活儿干。四镇八乡,串街进户,好歹卖 点香,就有活钱可赚,再顺手找到点活儿干,主家一般都会管饭,不仅能吃 饱肚子也还能挣到点钱,没有钱的也会给粮食,所以他们家的小日子渐渐就 算缓起来了。 日子一缓起来郭寡妇就准备办大事了,那就是给儿子们说媳妇。可她刚 一兴心张罗,就赶上了一场秋涝,鞭杆子雨时急时缓地F了七天七夜,村子 四外成了一片汪洋,她不知道这样的涝雨到什么时候会停,偏又赶上老大不 在家,竟抓起口袋,叫着老二就冲进雨里。别的庄稼没有办法了,自己那半 亩花生已经有八九分熟了,再不抢回来就会被沤烂,岂不就全糟蹋了!地里 的水已经没膝深,她不能蹲不能坐,只能弯着腰伸直两条胳膊,将双手插到 泥里去一颗颗地抠……娘俩冒着大雨整抠了一天,花生是收上来了,但她的 十个指甲却都抠掉了,手指头肿得像小萝卜,白森森地翻着嫩肉。都说十指 连心,但在地里的时候她并没有觉得有多疼,当时她确实急眼了,连命都豁 出去了哪还顾得上手啊,但同样也在泥里抠唆,老二的手指甲却一个都没有 掉…… 雨停了以后,她把上锅爆干的花生仁掺进炒熟的黑豆里,一并拿到集上 花钱做了十几个一巴掌厚、筐头子般大小的花生豆饼,大灾之年这可是救命 的宝贝。等到大水一退,南边的灾民就一拨接一拨地拥过来,她用两张花生 豆饼换了一个十七岁的安徽姑娘。当时姑娘一家三口已经饿得走不动道了, 别小看这两张花生豆饼,够还剩下的老两口子活半个月的,下卫、闯关东的 路上不愁了。 成亲的当晚,郭寡妇把敬天和新媳妇推进里屋,自己和敬时在外间屋地 铺上秫秸,上面放了被,娘俩就想打地铺了。敬天在里屋的炕上越想越不是 滋味,到了还是冲出来,把娘和兄弟拉进了里屋的炕上。新娘子叫孙月清, 吃了两天饱饭后精神立马就缓上来了,清清秀秀地挺招人爱。郭寡妇在外人 面前摆出一副心满意足的笑模样,在儿媳妇面前却总有点过意不去,让人家 成天跟婆婆、小叔子挤在炕上算怎么一回事!她心里盘算着在旁边再接出一 间屋子,下一步好给老二再说个媳妇,她这一辈子的大事就算圆满了,也对 得起没有福气看到的丈夫和郭家的祖宗。P3-6